大眾網記者 孫杰 王長坤
月薪過萬,這是很多人給殯葬行業員工貼上的標簽。不過,濟南市殯儀館入殮師吳桂瑩說,濟南的殯葬業遠沒有那么高的收入,她的月收入大概在5000元。或許在濟南,她的這份薪水要高過許多白領,可每天面對冰冷的遺體給她造成的心理壓力,外人根本無法理解。最重要的是,由于外界一直對殯葬工作的歧視,進入這行8年多來,她從不敢告訴孩子和老師,自己到底是干啥的。
吳桂瑩,只是殯葬業員工的縮影。清明節前夕,記者來到濟南市殯儀館,通過采訪入殮師、火化工、葬禮司儀、告別廳工作人員等一線職工,嘗試揭開殯葬業職工真實的生活狀態。
出了辦公室是絕對不能笑的,有時還會陪著家屬一起哭
3月28日上午10點,忙了一個半小時,插完當天下午追悼會要用的最后一支鮮花后,濟南市殯儀館3號告別廳的小組長彭薇(化名),終于能來到告別廳后面一間不大的屋子里喝口水。這間不大的屋子,是告別廳里所有音響設施的控制室,同時也是告別廳工作人員的臨時休息室。
彭薇進屋時,跟她同組的幾個女同事正湊在一塊兒,討論著昨晚從電視上看到的一件新鮮事。彭薇說,在告別廳工作不像入殮師和火化工,直接接觸遺體的機會很少,除了插花、布置告別廳、偶爾客串司儀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陪同、安慰傷心的家屬,每天的心情都會非常壓抑。
“剛進入這行時,我們幾乎每天都跟著家屬一起哭,現在習慣了,哭得也少了,但遇到年輕的逝者時,還是會跟著死者家人一起哭。”彭薇告訴記者,為了調節情緒,她們每天要在這個時候在休息室里講講比較開心的事情,放松一下。
離著這間屋子六七米遠的地方,就是入殮師的工作間。此時,一名戴著口罩的入殮師剛好把一具剛化完妝的遺體放到了門口。出于對逝者的尊重,幾人立即收起了笑容。“走出這間辦公室,每個人都不能笑,這是態度,更是紀律。”彭薇嚴肅地說。
干了入殮師后朋友越來越少,太“出名”連搞對象都黃了
一般情況下,濟南的遺體告別儀式通常在12點以后進行。把要在今天接受告別的每具遺體都整理完遺容,并推放到走廊指定位置后,“90后”入殮師辛莎莎上午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辛莎莎是這個行業里的“名人”,她曾獲得過“泉城十大杰出青年”“最美齊魯民政人”“全國最美青工”“全國青年崗位技能能手”等一系列榮譽,央視還曾專門為她拍過一期新聞專題片。
不過,或許是太“出名”了,辛莎莎至今還是單身。“像我們這行的,本來就不好找對象,為了結婚,我大學同學好多都轉行了,現在還在堅持干這行的連三分之一都不到。”辛莎莎笑著告訴記者,以前同事也給她介紹過兩個對象,但還沒等她主動跟人家“坦白”,對方就知道了,然后就不再聯系了。
如今,辛莎莎也已想開了,“我覺得兩個人在一起,看重的應該是人,既然能接受我,就得先接受我的工作。”辛莎莎說。
和一般入殮師的性格內向不同,辛莎莎性格外向,也很健談。她帶著記者從擺著數具遺體的走廊經過時,不斷回頭開導我們,“沒事,只要我們對逝者懷著一顆敬畏的心,沒什么可怕的。”
可就是這樣一個性格開朗活潑的姑娘,生活中卻很少有朋友愿和她來往。在殯葬這行,跟辛莎莎有著類似遭遇的不止她一人。采訪中,多名殯葬一線職工向記者吐槽,雖然現在社會對殯葬行業有了正確的認識,但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這個行業的工作人員仍是敬而遠之。
辛莎莎說,除大學同學都是學這個專業沒什么避諱外,像高中和初中同學知道自己干這行后,聚會啥的也很少叫她了。
“現在即使偶爾會有聚會,我一般也不去了。我們這個職業整天面對的是冰冷的遺體,外界消息越來越閉塞。聚會時,人家都聊自己的工作,我們能聊啥,跟人家聊給遺體整容?”辛莎莎無奈地說。
不敢跟外人透露自己的職業,否則孩子都會被孤立
中午12點多,上午外出幫人“起靈”的遺體接運工薛志偉剛剛回到殯儀館。由于中午就陸續有遺體告別儀式,殯儀館的食堂一般在11點就開餐。當他來到食堂時,飯菜已基本沒了熱氣,偌大的食堂僅剩兩三個人。
薛志偉說,做遺體接運工作只要接到電話,第一時間就得趕到現場,殘羹冷炙對他來說早已習以為常。
今年已經是薛志偉在殯儀館工作的第12個年頭。雖然家就住在殯儀館附近,但是這么多年來,他從來沒跟親朋好友之外的其他人說起過自己的工作,即使有人問,他也是模糊地說在民政局工作。
與有的同事擔心被人知道工作后找不到對象不同,薛志偉的婚姻是在單位內部解決的。“有時,我也想告訴人家實話,但咱總得為孩子和家人想想。”薛志偉告訴爆三樣,有一次在單位碰見了參加追悼會的鄰居,雙方相識后尷尬一笑。此后,他再也沒見過同樓的幾個孩子和他兒子玩。
“像我們這種工作,親戚朋友家里老人病了、孩子滿月、結婚,我們都不能去。”薛志偉說,雖然殯葬行業已經開始慢慢被社會所接受,但是要想不被歧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眾網原創深度調查欄目《獨立調查》,于2009年12月1日創刊,以每周至少一期的頻率刊發,先后獲評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山東新聞獎名專欄。
欄目緊跟熱點、回應關切,調查傳聞、還原真相,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勇于向網絡亂象亮劍,堅持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客觀公正做監督。欄目始終堅持創新,并成功打通PC端與移動端,重點報道在“兩微一端”同步刊發。2016年以來,欄目在大眾網時政微信公眾號“爆三樣”落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深度調查的“微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