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見習記者 趙兵
新環保法實施后,臨沂成為第一批被約談的城市。在被約談后,臨沂對57家污染大戶實施緊急停產整頓,412家企業實施限期治理,空氣環境也立竿見影取得好轉。今年3至6月,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四項污染物濃度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27.8%、23.5%、41.4%、25.4%,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加31天,增幅達到25.4%,改善幅度居山東省前列。
然而,如此大力度的治污,卻招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臨沂一時間因環保問題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有個別媒體將臨沂依法治污的鐵腕行動稱為“休克式療法”,并報道了停產整治導致6萬工人失業等社會問題。而包括環保部在內的政府部門旗幟鮮明地“表態”:臨沂治污過程合法合規。臨沂公眾則用久違的“臨沂藍”力挺政府治污。
用環保倒逼企業轉型升級,臨沂在新環保法實施后,打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攻堅戰”,用難以想象的“決絕”,贏得了環境的極大改善,為子孫后代謀了福祉。大眾網記者梳理了近期的部分主要報道,對臨沂治污進行全景式呈現。
代市長上任不足一周被約談,鐵腕治污是場“攻堅戰”
今年1月,新環保法實施,臨沂成為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專項督查的第一站。據《華夏時報》報道,全程參與督查的華東督查中心環保督查人員劉奇說,2015年2月5日至8日,他們在臨沂檢查了15家企業,其中有6家存在偷排、漏排和不正常運行環保設施的情況,環保“三同時”手續完備的只有7家,安裝了廢氣在線監測設施的只有8家,但沒有一家通過有效性審核。
2015年2月25日下午,受環保部委托,華東督查中心主任高振寧對時任臨沂代市長的張術平進行了正式約談。這也是新環保法實施后,華東區域內的首場環保約談。
此時,張術平履新不到一周,此前擔任的棗莊市委副書記、市長的職務還未正式免去,就遭遇當頭一棒。
約談地方主政官員,是環保部最近這一年來頻頻采取的行政手段。在《新聞1+1》以及澎湃的新聞報道中,都不同程度再現了當時約談會的情形:環保部措辭嚴厲,對臨沂市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和時間表,3月4日前將整改方案報送環保部,6月4日前將約談要求落實情況報送環保部,要“達到打擊一批、震懾一片、教育一方的效果”!拔襾斫邮苓@一次約談,心情是非常沉重的,同時我的決心也是非常大的,我向你們保證,我不會再接受第二次約談!奔s談會上,張術平這樣承諾。
逼上梁山、沒有退路,嚴罰、停產、關閉搬遷……
據山東一家新聞網站報道,“沒有退路,逼上梁山”,在今年3月2日召開的臨沂全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調度會上,張術平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臨沂環保面臨的嚴峻形勢。
臨沂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大氣污染防治攻堅領導小組,壓力層層傳遞到基層。各個縣區和街道的領導,都與重點企業掛鉤,承擔“包停產、包安全、包穩定、包整改”的四包任務。對工作滯后于時間節點要求的,一次通報批評、兩次公開約談、三次啟動行政問責,先后有11名縣區、鄉鎮政府責任人和16名環保部門責任人最終被行政問責。
臨沂市政府對華東督查中心檢查發現的13家環境違法企業嚴格處罰,并實施停產整治。13家企業共立案28起,處罰總額244萬元,對7家企業9名責任人采取行政拘留。截至目前,有1家部分產能已恢復,其他12家仍然停產。對全市57家在規定期限內未完成治理或治理后仍不能達標排放的重點企業實施停產整治,截至目前,恢復生產31家,26家依然停產。對全市412家企業實施限期治理,目前有305家完成整改,78家轉為停產整治,29家關閉搬遷。
治污之后又見“臨沂藍”,網民助威政府:挺住,加油!
臨沂重拳治污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根據臨沂市環保局發布的數據,今年3至6月,臨沂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四項污染物濃度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27.8%、23.5%、41.4%、25.4%,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加31天,增幅達到25.4%,改善幅度居山東省前列。
廣大群眾已經親身感受到了“藍天白云”的新變化。數月來,在臨沂,關于“臨沂藍”的贊嘆聲不絕于耳。臨沂一位市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鐵腕治污不僅必要,也是在償還歷史欠賬。盡管付出了代價,卻確保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維護了臨沂人民的健康,這個代價是值得的。
網民也在力挺臨沂鐵腕治污,為這場刮骨療傷的治污行動點贊,為越來越多的“臨沂藍”點贊。網友們紛紛喊出:我是臨沂人,我驕傲,藍天白云,就是我們想要的。網友“碧水藍天釣魚翁”說,老百姓需要的是健康,治污讓老百姓有了更好的生活環境,政府就該下這樣的決心。一些網民在為臨沂市政府鐵腕治污點贊的同時,還為政府助威吶喊:“挺住,加油!”
輿論突然逆轉,鐵腕治污受指責
然而,就在臨沂治污效果明顯的時候,7月2日,輿論突然出現逆轉,有兩家媒體同時報道了臨沂治污帶來的“嚴重后果”:大量企業關停,有6萬工人失業,盜搶案件增多,社會治安惡化;潛在金融風險也漸成燃眉之勢,57家停產整治企業中,36家有銀行授信,授信余額高達165.25億元,還對外提供擔保192.02億元,再加上與之相關聯的上下游企業,如果數百億債務集中到期,有可能導致地區性金融風險。
一些企業推波助瀾。一企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停產時窯爐里還有兩千多噸玻璃水尚未出貨,但依然被強制關停降溫。如此一來,光是修理窯爐就需要4-5個月,費用接近一個億。一位利益受損的企業老總手里拿著當年招商引資時政府承諾解決手續問題的合同說,如果再不開工,我們將要起訴政府,要求他們承擔違約責任。
一些政府官員也在憂慮。據《華夏時報》報道,當地一位副縣長算賬稱,57家停產企業加上400多家限期整改的企業的稅收總量占全市工業稅收的40%,約為100億元。
治污倒逼企業轉型升級,57家停產企業31家完成整改復產
在7月3日《新聞1+1》的報道中,張術平說,治污不是要把企業治死,而是用環保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防治大氣污染的治本之策。
正如張術平所言,在治污的同時臨沂市也在積極推進相關配套工作,分行業、分重點成立幫扶工作組,對企業存在的問題逐一梳理,實行“一企一策”幫扶。為防止企業信貸危機,臨沂市成立了專門的金融領導小組,并指定專人負責環評手續推進,為企業轉型爭取寶貴時間。據媒體報道,截至目前,57家停產整治企業中有31家完成整改恢復生產;412家限產限期治理企業中有305家完成整改,離崗職工已陸續重回工作崗位。
對外部普遍擔心的臨沂的經濟發展是否會因環保停滯的問題,統計部門給出的數據作了最好的回應。數據顯示,今年1到5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2.8%,增幅高于全省4.3個百分點,列全省第二位,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78.8%,高于全省5.2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三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8%,增幅高于全省0.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六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749.5億元,同比增長5.24%;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8.2億元,同比增長11.2%。全市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態勢,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勢頭良好,部分經濟指標增速回落趨勢有所緩解。
環保部發文,力挺臨沂治污合法合規
臨沂涉及停產整治的企業均長期違法排污,環保部門多次責令企業改正違法行為,并多次對企業違法行為進行處罰,但污染問題長期未得到解決,一直違法生產。據中國環境報《臨沂污染企業下崗工:污染連命都沒,錢有何用》報道,江鑫鋼鐵有限公司早在2004年就因為廢氣污染物超標排放被臨沂市環保局處罰,臨沂市環保局曾7次下文責令企業改正違法行為;臨沂三德特鋼有限公司早在2006年就因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擅自投入生產被臨沂市環保局處罰,并責令企業停止生產,臨沂市環保局曾21次下文責令企業改正違法行為,直到被停產整治之前,企業一直置若罔聞。
就在輿論直指臨沂治污時,環保部發聲,對臨沂的做法給予了毫無保留的支持:
7月2日下午,環保部督查組督查反饋會在臨沂市召開,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副主任繆旭波代表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向臨沂市反饋約談整改情況督查結果,對當地治理方案予以肯定。
2日晚,環保部宣教中心微信公眾號“微言環!笨隙伺R沂的環保措施,文章稱:今天的臨沂,是很多歷史欠賬嚴重的城市經濟轉型時期的一個縮影。歷史欠賬總是要還的,而其中的代價其實不必非要等到經歷過才懂。
7月5日,山東省環保廳在其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上,發表題為《臨沂樣本,如何看,怎么辦》的文章,力挺臨沂鐵腕治污,稱其避免了經濟發展的災難性后果,“期待臨沂市為大家奉獻一個發展中地區經濟社會環境同步共贏的優秀案例。臨沂,加油!”
在7月2日的督查反饋會上,臨沂市市長張術平表示,要以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此次督查為契機,進一步明確要求,再加壓力,再推措施,把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推向縱深。
專家說法:強勢環保勢在必行,要用環保的尺子逼迫企業轉型
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在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經濟體要轉型需要自身經濟實力。像臨沂這樣的地方,前期已經攢下了資本,具備了行動力,加之新環保法的推動以及國家政策的拉動,轉型是必然的。
夏光就當前形勢提出了三點建議:1.環保部門應該繼續保持“強勢環!睉B勢,嚴格執行包括環保法在內的環保法律法規,重點監督地方政府履行職責。發動群眾監督企業,對企業不能手軟,要用環保的尺子逼迫企業轉型,逼迫城市經濟結構和技術升級。2.建議強化中央環保事權。首先國家要做整體的國土開發規劃,制定資源環保方面的長期戰略,國土資源就這么多,當代人要用,后代人也要用,國家要做好規劃。3.推動環境產權制度改革。環境容量、生態承載力是非常稀缺的資源,越是稀缺資源越昂貴,需要用市場和價格機制調配它的使用,所以推進環境產權制度改革是核心要求,讓市場提高環境容量配置效率。
還有專家建議,環境整治好比剎車,應該采用“點剎”而不是“急剎”。對此,華東督查中心環保督查人員劉奇認為,經驗表明“點剎”不能遏制污染,只能放任污染蔓延。污染已經走進了死胡同,只有當機立斷才有轉機。不能松松緊緊,讓問題反復。
大眾網原創深度調查欄目《獨立調查》,于2009年12月1日創刊,以每周至少一期的頻率刊發,先后獲評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山東新聞獎名專欄。
欄目緊跟熱點、回應關切,調查傳聞、還原真相,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勇于向網絡亂象亮劍,堅持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客觀公正做監督。欄目始終堅持創新,并成功打通PC端與移動端,重點報道在“兩微一端”同步刊發。2016年以來,欄目在大眾網時政微信公眾號“爆三樣”落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深度調查的“微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