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馬俊驥
近日,山東濟南4名游客報團參加港澳游,卻因涉嫌持有和使用假港澳通行證被香港警方扣押,可能面臨最長三到四個月的刑罰。被扣的4名游客手里都有真證,為何使用假證?假證從何而來?購物旅游“低價團”如何將目標瞄向中老年人和農村?旅游市場存在哪些亂象和貓膩?大眾網記者采訪調查發現,當下低價旅游團暗藏四大亂象。
濟南4名村民去香港旅游,結果遭遇“陰陽證”,被扣香港。
在濟南尹偉涉嫌詐騙游客保證金案中,其日常經營的門店,假冒標有“華納旅游”字樣。
亂象1:造假證讓游客變“年輕”,導游為拿高提成騙購物點
看著港劇唱著歌,剛到海關就被警察抓了……對于任何旅游者來說,這都是噩夢般的體驗。然而,山東濟南的4名游客就碰到了這樣的窩心事。
6月11日,濟南市市中區白馬山街道辦事處的多名村民報團參加港澳游,原本應于15日回家,但是卻有4名村民沒能和其他人一起回來。家人從旅行社打聽得到的消息是,這4名村民被香港警方扣押了,警方扣他們的理由是——涉嫌持有和使用假的港澳通行證。
家人對此感覺不可思議,因為在出境前,這4人都在濟南的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了合法的港澳通行證,怎么去了香港會成了假證?在不斷追問下,家人得知,假證竟然是旅行社的工作人員給他們辦的,主要是為了改小他們的年齡。
濟南一家大型旅行社的資深業內人士李女士告訴記者,這4名游客報的很可能是一個購物游旅行團。假證并不是為了騙出入境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而是為了騙港澳當地的旅游購物點。李女士說,在赴港澳地區的購物游中,當地的購物點對旅行團游客的年齡結構有一定的要求,他們希望游客年齡結構能年輕一點,因為一般來說,年輕游客購買力會強一些。如果一個旅行團的老年游客太多,導致旅行團整體年齡結構偏高,可能給導游的提成會低不少。所以,為了讓旅行團變“年輕”,拿到高提成,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可能就打起假證的主意,改小游客年齡來騙當地的購物點。也就是說,這些游客可能有一真一假兩張港澳通行證,真證是過海關查驗時用的,假證只用來騙購物點。
李女士透露,在旅游過程中,為防止游客脫團或遺失證件,游客的證件一般由導游集體保管。在過海關時,如果導游把真假證件搞混了,把騙購物點的假證當成真證發給了游客,那游客過關時就會被扣押。李女士強調,這樣的操作,只能說在理論上可行,她在從業中沒有聽說或經歷過,這只是一個推測,真實情況究竟如何,還要看調查結果。
亂象2:“0團費”變身“購物團”,“自愿”購物門兒都沒有
在購物旅行團中,購物點會給導游提成已經不是秘密,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參團組團,除了給游客辦假證改年齡外,還暗藏變相“0元團”強制購物等陷阱。
2013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施行,對旅游市場亂象進行了規范,其中就包括“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游活動,誘騙旅游者,并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游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旅行社組織、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體購物場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費旅游項目”。隨后,“0元團”因明顯屬于“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游活動”而被禁止。
事實上,“0元團”“低價團”從未完全退出旅游市場,甚至還受到不少游客的歡迎。大眾網記者曾對“低價團”進行暗訪。2014年“十一”期間,從山東威海到港澳地區的“香港澳門雙飛五日游”報價僅僅1380元,包括全程酒店住宿、六正餐三早餐、機票、用車、景點門票、導游及境外小費等費用。一位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坦言,這是一個購物團,在出發之前,旅行社會與游客簽訂協議,在游客“自愿”的前提下參加購物活動,并保證沒有“強制購物”。這樣做,是符合旅游法規定的。
既然是“自愿”,那就意味著既可以購物,也可以不購物,許多人可能會想,報上這樣的低價團,到了港澳,即便純玩不花錢,導游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樣。
這位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游客理解的“自愿”,在實際旅游過程中并沒有那么簡單。她說,“你看這個報價就知道了,如果不買東西旅行社肯定是賠錢,我們有不購物的線路,報價4000多元,你既然選擇了這個線路,就應該明白是怎么回事,別揣著明白裝糊涂啊!”
亂象3:黑中介倒賣游客,低價游沒收據沒合同難維權
旅游業內人士王先生告訴記者,“港澳雙飛五日游”報價1380元已經算“矜持”了,現在很多“0元團”死灰復燃,而且將目標瞄向了中老年人和農村。王先生說,現在很多中老年和農村游客有錢有閑,而且他們中很多人清楚這是購物團,甚至就是抱著出去“買買買”的目的報團的,經常“整村整村地出去”,但是,“0元團”這種畸形產品,一旦出現問題,維權會難上加難。
因為是打擦邊球的“0元團”,游客一分錢也沒交,所以很多時候連合同和收據都省了,游客權益若受到侵害,一點證據都沒有,很可能被置之不理。業內人士李女士說,目前旅游市場還處于“價格為王”的階段,不少游客只認價格,忽略質量,給了“0元團”“低價團”生存空間。有時候他們作為正規旅行社,去勸說游客不要圖便宜而冒險,反而被游客一陣奚落。游客一般想,某個熟人或朋友曾經跟這個團出去過,還不錯,能省一點就省一點。“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旦出問題,這樣的‘0元團’維權特別難!崩钆空f。
作為業內人士,李女士和王先生都提到,因為“0元團”和“低價團”讓出了利潤空間,出現不少旅行社加盟店或者“李鬼”中介收游客倒賣給旅行社的情況。李女士說,現在一些旅行社的加盟店,只需要繳納一兩萬元就能開起來,它們接受游客報名,倒賣給旅行社,一旦出現問題,旅行社就可能把責任推給加盟店,而加盟店可能會一跑了之。
更有甚者,還出現了“李鬼”中介,他們打著正規旅行社的旗號,在小區或者農村接受游客報名,每人收取三五百元,其實他們給游客報的是旅行社的“0元團”,這每人三五百元的費用是“純賺”。等游客組團出游后發現有問題,“李鬼”中介早已不知所蹤。
亂象4:出境游保證金成了融資的門路,卷款跑路屢見不鮮
記者調查發現,如果游客要參加出境游,出境游保證金也存在“坑人”風險。今年4月,濟南一家“李鬼”旅行社的負責人尹偉席卷約千萬元出境游保證金前往美國。她的出境游報價非常低廉,有的甚至是多交保證金就可以免費出游。但是旅游結束后,保證金并不能拿回來,而是被尹偉以打欠條的方式拖延。最終,尹偉跑路,欠條變成了一張白紙。
在全國,這樣的卷款跑路屢見不鮮。2015年5月,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天津和沈陽。天津金龍國際旅行社負責人卷跑千萬元出境游保證金。沈陽中青國際旅行社一營業部經理攜游客團款及保證金失蹤,涉及游客數百名,金額上千萬元。
記者了解到,出境游保證金是旅行社為防止游客出國后脫團或滯留而收取的,視目的地和實際情況不同,每人在3萬—8萬元之間,旅行結束后,要退還給游客。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雖未禁止旅行社收取這筆錢,但是在2016年2月19日,國家旅游局下發通知,對收取方式作出要求,規范出境游保證金有關事宜。 通知要求,收取出境游保證金的,均應采取銀行參與的資金托管方式,不得以現金或現金轉賬方式直接收取保證金,不得要求旅游者將出境游保證金直接存入旅行社及其工作人員提供的個人賬號。存在以上問題的,要立即進行整改。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旅行社以降低團費等為誘餌,要求游客繳納現金的情況。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這是因為,一個出境游旅行團的保證金總額可達上百萬元,且不說可被挪作他用,即使存在賬上吃利息,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若游客貪圖便宜,沒有采用托管的方式,而是將現金繳納給旅行社,就可能面臨資金被卷走的風險。
濟南旅游局的有關工作人員提醒游客,報名出游盡量選擇正規的大型旅行社,不要只認價格。在報名參加“0元團”或“低價團”時一定要謹慎,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定力”,面對“自愿購物”能做到絕不購物。要保留好旅游合同和發票等,以免出現糾紛時遭遇維權難。
大眾網原創深度調查欄目《獨立調查》,于2009年12月1日創刊,以每周至少一期的頻率刊發,先后獲評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山東新聞獎名專欄。
欄目緊跟熱點、回應關切,調查傳聞、還原真相,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勇于向網絡亂象亮劍,堅持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客觀公正做監督。欄目始終堅持創新,并成功打通PC端與移動端,重點報道在“兩微一端”同步刊發。2016年以來,欄目在大眾網時政微信公眾號“爆三樣”落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深度調查的“微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