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俏貨品被暗扣倒賣,客戶信息被“交易”
李師傅舉例說,近兩年,某國產品牌手機“在網上很火”,很多人搶購,有人搶到之后,中途可能就會被快遞員扣下,上報“快件遺失”,快遞員按照原價賠償后轉手賣掉或者自己留用。
不僅是已經簽收的快遞面單得不到妥善保管,一些剛掃描入庫還未送達的快件信息也被快遞員輕易泄露。一天晚上,大眾網記者跟隨一位快遞員到一個經營淘寶網店的客戶家中收件,客戶提出讓快遞員提供幾張單號來“刷信譽”,快遞員欣然答應,并從當天剛剛掃描入庫還未從分部發出的快件結賬單中拿出幾張提供給對方。
重磅調查:臥底13天,揭開快遞業內幕
編者按
“雙十一”過去不久,“過勞死”、網購“狂歡”、電商交易量“瘋漲”“爆倉”……這些有關快遞業的話題再次引發關注。快遞員真實的生活狀態到底是怎樣的?快遞員“月薪2萬”是真實還是夸張?快遞行業又存在哪些“貓膩”呢……帶著這些問題,11月9日-21日,在“雙十一”前后,大眾網記者“應聘”國內某知名快遞公司濟南某分部快遞員,“臥底”13天,親身體驗一線快遞員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并力圖真實還原快遞業的一些內幕和亂象。
臥底快遞之四——無序亂象
緊俏貨品被暗扣倒賣,客戶信息被“交易”
大眾網記者在體驗和暗訪中發現,廣受詬病的“暴力分揀”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包含客戶個人信息的簽收面單隨意存放、“緊俏”的貨品可能被快遞員扣下、有的快遞員將剛剛入庫掃描的快件信息隨意送給開網店的客戶“刷信譽”,快遞業確實在上演著種種亂象。
“暴力分揀”習以為常,外包裝無破損就行
在大眾網記者體驗暗訪的過程中,廣受詬病的快遞“暴力分揀”幾乎隨時都在上演,從分揀到裝卸再到派送,拋扔、踩踏快件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休息時,一些紙箱包裝的快件會被當成“凳子”,某些快遞員分揀到大件時,甚至會踢上幾腳“泄憤”,即使快件上貼著醒目的“易碎品”標志,也不會被“區別對待”。快遞員對此習以為常,很多收件人、發件人甚至也見怪不怪。分部經理只是會在快遞員動作太過粗暴時提醒:“不要摔壞了包裝,那樣客戶就拒收了。”
11月13日,分部迎來“雙十一”過后的首個派送高峰,由于貨車要加班拉件,上午快件到達分部后,司機要求先卸車再分揀。大眾網記者看到,幾名快遞員爬進車廂,將快件一堆堆地推下車或者用腳“掃”下車。
“你要用巧勁,把它撇出去,故意摔容易摔壞包裝。”一位快遞員曾這樣向大眾網記者“傳授經驗”,“這么多貨,你要是一個個跟文物似的捧著,不得累死?”
這位快遞員告訴大眾網記者,只要快件外包裝沒有明顯損壞,一般不會影響簽收,而只要簽收了,即使發現物品損壞,也“不關快遞的事”,大不了讓客服“打太極”。
“緊俏”貨品扣下后原價賠償,倒賣賺錢或自己留用
對于快遞員“偷件”的傳言,李師傅則表示,這種情況自己沒有遇到過,但是“有些快遞員會扣件,然后上報遺失,自己掏錢賠償”。
李師傅舉例說,近兩年,某國產品牌手機“在網上很火”,很多人搶購,有人搶到之后,中途可能就會被快遞員扣下,上報“快件遺失”,快遞員按照原價賠償后轉手賣掉或者自己留用。
“前不久那個新款剛出來的時候,我們這里一個兼職的快遞員就扣下了一個,賠了800塊錢,轉手賣了1200。”李師傅說,“咱公司老劉用的那手機,也是扣下的。”
“好不容易搶到的手機包含人工成本,按原價賠償客戶會同意么?”面對大眾網記者的疑問,李師傅拿出一張快遞單,讓大眾網記者看背面印著的《快遞服務協議》。
《協議》中對快件的“損毀和滅失”如何賠償有著詳細的規定:保價快件損毀和滅失的,按照快件本身實際損失的價值在保價金額范圍內進行賠償;未保價快件損毀和滅失的,按照快件資費的五倍賠償,最高不超過500元。而《協議》的第一條則規定:本協議自收寄人員在詳情單(快遞單)正面簽字,雙方建立快遞服務關系之日起生效。
《協議》印刷在快遞單背面的不干膠貼紙上,隨手撕下就會被丟棄,很少會有人注意到,快遞員也幾乎從不進行提醒。
“沒保價的最多賠500塊錢,按照原價賠還不樂意么?”李師傅說。
簽收面單隨意存放甚至丟棄,沒有統一回收保管規定
在大眾網記者所在的分部,每個派件的快遞員每天平均派送80件左右,但是對于大量寫有客戶個人信息的簽收面單,分部并沒有統一的回收保管規定。每天快遞員派送結束后,拿回面單進行掃描簽收,簽收后的面單有的用皮筋隨意一捆放在辦公室,有的則由快遞員自行保管,有的面單甚至被丟棄在分部門口的垃圾堆里。
在大眾網記者使用的電動三輪車車廂里,散放著“前任”留下的厚厚一沓簽收面單,一位快遞員曾進行簡單整理,但并沒有妥善保管。大眾網記者離職時,也沒有人詢問大眾網記者保管的100多張面單放在哪里。
快件還未送達信息已泄露,快遞單號成“禮物”隨意送人
不僅是已經簽收的快遞面單得不到妥善保管,一些剛掃描入庫還未送達的快件信息也被快遞員輕易泄露。一天晚上,大眾網記者跟隨一位快遞員到一個經營淘寶網店的客戶家中收件,客戶提出讓快遞員提供幾張單號來“刷信譽”,快遞員欣然答應,并從當天剛剛掃描入庫還未從分部發出的快件結賬單中拿出幾張提供給對方。
這位網店店主告訴大眾網記者,淘寶網店每成功交易一筆即可增長一個信譽值,信譽值越高,生意自然越好。而為了防止網店店主制作虛假交易“刷信譽”,淘寶網要求每個交易必須有真實的發貨、收貨物流信息。
“我用小號買下我店里的一件商品,然后輸入這個快遞單號冒充我的發貨信息,等過幾天真正的收件人簽收后,我這邊再付款,交易成功后就增長了一個信譽值。”店主解釋說,自始至終,真正的收件人絲毫察覺不到自己的快遞信息已經被網店“借用”。
店主告訴大眾網記者,由于必須有完整的發貨、收貨流程,“刷信譽”必須使用已經發出、但是收件人還未收到的快件單號,“已經簽收了的快件是無效的”,“網上有人專門賣這種單號,一個單號能賣到1塊錢。”店主說。
與已經簽收的快遞不同,這種“現在進行時”的快遞單號不僅僅會泄露收件人的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還有可能被人根據網上查詢到的物流信息搶在真正的收件人之前冒領“截收”快件。
店主提出,可以每張1元錢的價格購買快遞員手中的此類快遞單號,快遞員則“大方”地表示:“以后有合適的就捎給你用。”(大眾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