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商家禁中國人入內
這些店員是不是中國人,他們為什么就可以進入?
這些店員是不是中國人,他們為什么就可以進入?
供熱公司并沒有按時給他們小區供熱,不穿厚衣服“扛不住”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流金的歲月難舍的情。
唯剩兩塊紀念碑立在寒風蕭瑟中,鮮有人跡,寥寥無語。
在采訪中大眾網記者發現,打車軟件火爆的同時,也帶來許多“不配套”的尷尬:比如司機搶單,但乘客卻沒反饋,司機白跑一趟;或者是司機搶單后沒提醒市民還在等候……
在采訪中大眾網記者發現,打車軟件火爆的同時,也帶來許多“不配套”的尷尬:比如司機搶單,但乘客卻沒反饋,司機白跑一趟;或者是司機搶單后沒提醒市民還在等候……
“剛開始我覺得挺好挺新鮮的,現在我已經卸載不用了。”不少出租車師傅向記者坦言,“前一段時間,不少司機都配置了車載手機架,方便搶單,但開車時得頻繁按手機,這很危險。”
“除了道路安全問題這一隱憂外,瘋狂燒錢帶來的打車熱,對公共交通資源也是一種浪費。”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打車軟件燒錢補貼,催生了大量非必要打車的人群。“比如過去出行習慣是短途走路,或者是坐公交,這一陣往往都喜歡出門打車。有了補貼之后,一些‘剛需’打車人群反而打不上車了,只能通過加價,而這對普通乘客來說是一種傷害。”
采訪中,曾有一位市民建議:“軟件約車,能幫市民減少等車時間,幫的哥節省空跑路程,這是好事,關鍵是能否規范化發展。目前,經常有老人遇急事站在路邊打不上車,現在急需有部門監管規范打車加價、拒載等問題,這樣才能解決燒錢帶來的弊端——高補貼時系統‘鼓’了,低補貼時沒人用,真正把軟件打車的效率提上去。”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劉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