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商家禁中國人入內
這些店員是不是中國人,他們為什么就可以進入?
這些店員是不是中國人,他們為什么就可以進入?
供熱公司并沒有按時給他們小區供熱,不穿厚衣服“扛不住”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流金的歲月難舍的情。
唯剩兩塊紀念碑立在寒風蕭瑟中,鮮有人跡,寥寥無語。
接到熱線爆料學生犯錯要花上千元錢買“懺悔樹”,否則就讓孩子回家反省一周。記者的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學校會做出這種離譜的事嗎?為了弄清事情真相,記者聯系到一位曾經因早讀打盹被趕回家反省一個星期的學生家長李女士,她向記者講述了孩子在學校遭遇的這種另類校規。記者趕到廣饒一中暗訪,多名學生、家長,甚至還有老師,均證實了這一說法。
接到熱線爆料學生犯錯要花上千元錢買“懺悔樹”,否則就讓孩子回家反省一周。記者的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學校會做出這種離譜的事嗎?
為了弄清事情真相,記者聯系到一位曾經因早讀打盹被趕回家反省一個星期的學生家長李女士,她向記者講述了孩子在學校遭遇的這種另類校規。記者趕到廣饒一中暗訪,多名學生、家長,甚至還有老師,均證實了這一說法。
報道出來后,有網友在網絡中搜索出一些舊帖,發現這種處罰方式竟然從幾年之前就已經存在,在廣饒縣教育局的“網上民聲”欄目中也有類似的投訴。然而記者采訪時,作為教育主管部門,當地教育局竟然稱不知情。更令記者驚訝的是,接受采訪的幾名校領導也均稱不知情。到底是故意隱瞞,還是管理失職?大概每位讀者的心里,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答案。
在采訪過程中,讓我感到心痛的是,學生對這種不合理規定見怪不怪。后來想想,就算他們對這種規定不滿意,除了默默忍受還能有什么辦法呢?作為學校,擔負著教書育人的崇高使命,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了,我們理應幫助他,而不是攆回家“反省”,或者拿錢換一個回校繼續學習的機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這個制度的制定者及實施者,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一想,或許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如果說相關的主管部門能夠多聽聽群眾的聲音,或許這種不合理就不會長期存在。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孫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