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賀輝
今年春節期間,濟南燃放煙花爆竹大幅減少。數據顯示,從除夕至初六,濟南市內五區環衛部門共清理煙花鞭炮垃圾216.2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94.8噸,2月3日(初七上班)當天,環衛部門清理的“開門炮”煙花鞭炮皮比去年減少了27.9噸。
放炮的為啥這么少了?大眾網進行調查了解到,環保意識加強是主要原因。“這個春節不放炮”,濟南人開啟環保自覺模式,因此,今年除夕,濟南的空氣質量成為四年來最好的。
2月3日農歷正月初七,濟南環衛工人在清理“開門炮”碎屑。記者 王長坤 攝
濟南環衛工清掃 “開門炮”碎屑55.8噸,比去年同期少了1/3
2月3日正月初七早晨8點剛過,濟南市區一些商戶門口就陸陸續續響起了“開門炮”。燃放“開門炮”的多為商業綜合體、飯館、售樓處、房產中介、工地,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都不再燃放“開門炮”。
大眾網記者從濟南市內五區的環衛部門獲悉了鞭炮皮清掃量數據,匯總計算后得出市內五區今天共清理“開門炮”煙花鞭炮皮55.8噸,比去年的83.7噸減少了27.9噸,減少33.3%。各區數據如下表:
歷下 | 市中 | 天橋 | 槐蔭 | 歷城 | 高新 | 總計 | |
初七清理 | 16.8噸 | 14.1噸 | 4噸 | 2.3噸 | 16.5噸 | 2.1噸 | 55.8噸 |
同比減少 | 2.9噸 | 4噸 | 5噸 | 5噸 | 7噸 | 4噸 | 27.9噸 |
開門炮放得少了,鞭炮攤自然也就冷清了許多。北園大街上一個鞭炮攤攤主告訴記者,初六一上午他只賣了一兩百塊錢,比起前兩年來少了一大半,賣出去的也大多是孩子燃放的小煙花。
春節假期鞭炮皮比去年少了一大半,除夕空氣質量四年來最優
今年不僅“開門炮”的鞭炮皮數量有所減少,整個春節假期濟南市內五區環衛部門清理的鞭炮皮也明顯減少。在市中區舜耕路中段,負責打掃舜玉小區的一名環衛工人向大眾網記者介紹說,今年春節假期的鞭炮皮比去年減少了一半左右:“今年初一我裝了一桶半,去年初一可是兩桶多。”
根據濟南市城管局公布的鞭炮垃圾數據,今年1月27日除夕至2月2日大年初六,濟南市內五區環衛部門共清理煙花鞭炮垃圾216.2噸,比去年同期的511噸左右減少294.8噸,減少了57.7%。下面是春節假期每天的鞭炮皮數據及主要來源區域:
清理數量 | 同比減少 | 主要來源區域 | |
1月27、28日(除夕、初一) | 91.8噸 | 116.9噸 | 小區內及城鄉結合部 |
1月29日(初二) | 68.8噸 | 69噸 | 支路街巷、小區、城鄉結合部 |
1月30日(初三) | 6.3噸 | 30.3噸 | 支路街巷、小區、城鄉結合部 |
1月31日(初四) | 4.7噸 | 7.8噸 | 小區內及城鄉結合部 |
2月1日(初五) | 10.4噸 | 31.8噸 | 門頭、小區及城鄉結合部 |
2月2日(初六) | 34.2噸 | 39噸 | 門頭、店鋪 |
煙花鞭炮燃放少了,濟南空氣質量也變好了。1月28日,環境保護部向媒體通報了2017年除夕至初一(27日19時至28日5時)的全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相當一部分出現重度以上污染。而除夕當天濟南的AQI(環境空氣質量指數)為79,空氣質量為良。
環保部門的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7年除夕當天,濟南AQI數據分別為324、123、87、79,空氣質量分別為嚴重污染、輕度污染、良、良。也就是說,剛剛過去的這個除夕是四年來濟南空氣質量同比最好的。
2月3日市內五區共清理“開門炮”煙花鞭炮皮55.8噸,比去年減少27.9噸。 記者 賀輝 攝
濟南的空氣質量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大年三十至初四與去年同期相比,二氧化硫SO2平均濃度下降45.5%,二氧化氮NO2平均濃度下降42.0%,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下降38.8%,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37.7%,四項主要污染物指數均下降4成左右。
濟南除夕炮開門炮咋少的?環保是主因
2月3日早晨,大眾網記者從歷山路南段中國銀行工作人員處得知,春節放假之前這家銀行就收到了來自上級支行的通知,一律不得燃放鞭炮,而且駐地街道辦也有工作人員逐一通知沿街商戶和機構,春節過年期間響應濟南市各部門的倡議,環保過年、帶頭不放鞭炮。
濼源大街泉城大酒店的員工告訴大眾網記者,開門炮倒是買了,春節前老板就交代說看附近其他商家放不放,隨大流。今天早晨值班經理一看別人家沒有放鞭炮的,壓根就沒讓拿出來。
根據濟南本地媒體的報道,除夕晚上,解放橋、華能大廈、貴和、恒隆、泰府廣場附近幾乎沒有聽到煙花鞭炮聲。2月1日大年初五上午,中鐵匯苑、黃金時代、鑫苑國際等小區僅有個別兒童手持燃放小禮花,基本不存在燃放鞭炮的現象。
早在春節之前,濟南市委、市政府就倡議大家過年不放鞭炮煙花,為治霾攻堅助力。濟南市文明辦發出致全體市民的公開信《帶頭不放煙花鞭炮 共享泉城碧水藍天》,濟南市環保局也發出了《全民我參與,過年不放鞭》倡議書。在濟的省市各媒體也紛紛進行了“捍衛泉城藍”等報道,倡導市民主動參與到提升濟南“氣質”的行動中。
大眾網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市民、網友都對保護環境、不放鞭炮有著較高的認同感。市民趙女士說,放鞭炮也就光能聽個響,噪聲污染、空氣污染、火災隱患,還有可能炸傷人,今年我家一掛都沒買。市民郭先生說,每年春節一放鞭炮孩子就不敢出門,嗆的直咳嗽,太不環保了。
文化傳統與文明環保是否沖突?有網友稱,在傳統文化里,過年放鞭炮有避邪消災的寓意,現在看來敲鑼打鼓、跳健身操也完全可以代替,沒污染、沒危險還有益身心。中國民俗學會會員程波濤博士接受媒體采訪時也稱,民俗有良俗、陋俗與惡俗之分,不顧他人感受,燃放鞭炮時盲目攀比,認為多放鞭炮就能達到發財招祥的功利性目的,不僅虛妄而且擾亂社會生活秩序。
大眾網原創深度調查欄目《獨立調查》,于2009年12月1日創刊,以每周至少一期的頻率刊發,先后獲評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山東新聞獎名專欄。
欄目緊跟熱點、回應關切,調查傳聞、還原真相,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勇于向網絡亂象亮劍,堅持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客觀公正做監督。欄目始終堅持創新,并成功打通PC端與移動端,重點報道在“兩微一端”同步刊發。2016年以來,欄目在大眾網時政微信公眾號“爆三樣”落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深度調查的“微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