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張瑪睿
來自四川的大熊貓喜歡在雪地里打滾,而氣溫低于10℃時長頸鹿只能待在暖氣屋里,習慣熱帶氣候的蜥蜴喜歡一動不動地趴在地暖上……
這兩天山東大范圍降溫,多個城市還下了今冬第一場雪。這么冷的天,動物園里的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大眾網記者帶您去看看動物的過冬妙招。
大熊貓館的暖氣隱藏在藍色墻體內。屋子里暖暖的,大熊貓舒服地睡著了。
大熊貓過冬指南:暖氣不夠,空調來補
我是大熊貓雅吉,今年九月份我從四川來到濟南。這里的氣候和我們那里不一樣,不僅空氣比我們那里干燥,聽我的伙伴咚咚說,天冷的時候,風吹在我的身上還會有點刺痛。咚咚已經在濟南度過了四個冬天,他說冬天這里會有暖氣,還給我們開空調。不僅如此,他說這座城市冬天會下雪,他約我今年下雪的時候一起去打滾。
相比這座動物園里那些來自熱帶的動物朋友,我還是非常抗凍的,零下5℃的時候,我還能在外面玩。盡管我可以抵抗寒冷,但是由于擔心我感冒發(fā)燒,飼養(yǎng)員阿姨給我的房間和游樂場安裝了暖氣,熱呼呼的暖氣片能讓我的室內活動場地的溫度保持在10℃左右。除了暖氣,我還可以吹空調,“呼呼呼”——熱氣就從空調里跑出來了,不過空調不常開,只有在室溫低于0℃時,才會打開空調。飼養(yǎng)員阿姨說太熱了對我們也不好。
大熊貓的室外活動場地,下雪時,熊貓會在這里打滾。
最近降溫了,我不常去室外的游樂場了,那里有水池、玩具和大樹,我常常想著出去玩。“霧霾嚴重的時候,不能出去;連續(xù)三天氣溫低于零下5℃時,不能出去。”聽到飼養(yǎng)員阿姨這么說,我有些難過,難道一整個冬天我都要待在屋里了嗎?幸好,考慮到我“應該多在室外活動”,飼養(yǎng)員阿姨答應我,只要室外溫度高于零下5℃,無風有陽光的時候,我就可以在外面玩。
平日里,我會在外面待上一整天,飼養(yǎng)員阿姨也會把我回臥室的門鎖上。到了冬天,她們就為我開著回臥室的門,我覺得冷的時候就可以“潛”回臥室。聽說去年冬天飼養(yǎng)員阿姨想讓咚咚出去玩,可咚咚卻一屁股坐在了臥室通往室外的走廊上,因為位置隱蔽,飼養(yǎng)員和游客都找不到它了。我想,他一定是又想出去玩,又舍不得溫暖的暖氣房吧……
說了這么多,我有點困了,好想睡覺……咦?游客們都穿上了五顏六色的外套!算了算了,我不羨慕,我有黑白相見的純毛毛衣和暖氣房。一覺醒來會下雪嗎?我想和咚咚一起在雪地上打滾。
紅泰加蜥蜴房間開著浴霸,以保證溫度達到25℃。
蜥蜴過冬指南:地暖浴霸齊上陣,冬天當成夏天過
我是紅泰加蜥蜴,我的兄弟姐妹分布在巴西南東部、巴拉圭東部、烏拉圭和阿根廷東部。我從炎熱的地方遠道而來,在此之前,沒聽說過“冬天”。我是冷血動物,但我怕冷,因此我的房間常年暖烘烘的。
跟我一起生活的還有九只蜥蜴,他們分別是藍舌蜥、鬃獅蜥、綠鬣蜥、長鬣蜥。其中,除了長鬣蜥來自亞熱帶地區(qū),可以承受最低溫度為15℃外,其他蜥蜴跟我一樣習慣了炎熱,室溫必須達到25℃,一旦溫度過低,我們就會吃不下飯,嚴重的話我們會死去。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長鬣蜥既然這么抗凍,它的待遇自然就“差”一點,它房間里沒有地暖。地暖,其實就是暖氣片,飼養(yǎng)員叔叔把它平鋪在我們房間里,并用沙土或者木板蓋住它,有了地暖,我們房間的溫度可以達到25℃。地暖從早開到晚,我們就24小時趴在上面,你看,隔壁的綠鬣蜥們又“疊羅漢”似地趴在一起了。
綠鬣蜥”疊羅漢“,24小時趴在地暖上。
對了,聽說你們人類的浴室里有個東西叫浴霸,我們房間也有,這暖黃的燈光,我看了就覺得暖和。我希望房間里的溫度達到30℃,地暖的熱度不夠的時候,就靠頭頂的浴霸加溫。不過,溫度高于30℃的時候,我也會覺得熱,我就爬上身后的假山,或者貼在玻璃上給身體降溫,飼養(yǎng)員叔叔發(fā)現的話,會幫我們關掉浴霸并調節(jié)地暖溫度。
冬天,對我這個肉食主義者來說,飲食方面沒什么差別。不過對于鬃獅蜥這種雜食主義者來說,它的“盤中餐”就會豐盛一點,飼養(yǎng)員叔叔會多給它喂些蟲子,幫它補充熱量。像綠鬣蜥這種天生的素食主義者,那就只能一如既往地吃樹葉子和小果子了。不過,說到底,對我們順利過冬而言,補充能量并不重要,足夠的溫度才是我們舒適生活的硬標準。
大象正在園區(qū)內享受難得的午后溫暖時光。
大象過冬指南:多喝熱水,加食紅糖
我是薩寬,來自緬甸,一只步入中年的亞洲象。我還有三個朋友,他們跟我一樣來自亞熱帶地區(qū)。別看我們個頭大,但是卻非常怕冷。溫度一旦低于14℃,我們的身體就會感到不適,除了無法正常進食,還會感冒發(fā)燒。所以,為了讓我們順利度過濟南的寒冬,飼養(yǎng)員從溫度調節(jié)、改善飲食結構入手,為我們營造起溫暖的過冬環(huán)境。
我們的室內活動區(qū)域被墻隔成兩段,東邊區(qū)域有天窗,日照充足,相對暖和,而西側的一間采光不足,相對陰冷。為此,除了暖氣片,西邊的房間里還多了三個電暖氣,一旦溫度下降,飼養(yǎng)員便會加開這三個電暖氣,以保證室溫達到17℃。另外,濟南的冬天常刮風,那滋味兒真是不好受,為了不讓我們受風,飼養(yǎng)員會封閉窗戶。
大象和犀牛生活的園區(qū)內,除了暖氣片外,還備有三個電暖氣,在溫度過低時啟用。
“無風,氣溫12℃以上,陽光充足。”這是飼養(yǎng)員判斷我們是否適合室外活動的標準,這三項標準如果有一項達不到,我們就得待在屋里。不過待在屋里也不無聊,畢竟還有兩個朋友可以陪我玩,它們是犀牛,我們兩家共處一室。但我相信,如果一直把它們關在屋里,它們會不開心的——室外有它們喜歡的泥漿池,天氣好的時候,它們居然能在那個池子里泡一天。盡管要求嚴格,但飼養(yǎng)員還是愿意讓我們“放風”。冬天時,他們時刻監(jiān)測溫度變化,一旦符合上述三項標準,他們就讓我們出去,犀牛也可以重回它喜歡的泥漿池。
在飲食方面,為了讓我們的身體暖和起來,飼養(yǎng)員讓我們“多喝熱水”,還把我們食譜中偏涼性的果蔬換為熱性果蔬,比如,夏天時我們吃西瓜解饞,到了冬天就改吃甘蔗。同時,我們還能吃到甜滋滋的紅糖,飼養(yǎng)員說這也是為了讓我們暖身體。
不僅要吃飽喝足,睡眠對我們而言也十分重要。屋里都是水泥地,冬天時會格外涼。考慮到我們習慣側臥睡覺,飼養(yǎng)員專門為我們鋪了厚厚的草,睡在這上面,再加上暖氣,我一點也不覺得冷了。不過,我一直有一點“生氣”,犀牛比我們多了一張木床,我也想要一張木床,但飼養(yǎng)員卻說“大象的破壞能力太強了,沒法設置木床”。看來,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犀牛睡在舒服的木床上了。
長頸鹿的房間內,四面都有暖氣片。
長頸鹿過冬指南:加掛棉門簾擋風,多吃精料補充能量
我是長頸鹿大壯,我的老家是非洲,那里氣候炎熱,現在我住在濟南動物園,這里冬天非常冷。你是否想問我,冬天是不是更加感覺“高處不勝寒”?告訴你吧,不是的,我在這里的冬天沒那么冷。
集中供暖還沒開始之前,如果天氣較冷,飼養(yǎng)員會燒鍋爐,給我的房間升溫。我所能承受的最低溫度為5℃,為了讓我和我的四個伙伴感覺舒適,冬天時,除了開暖氣之外,掛上棉門簾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屋內溫度達到15℃。
因為習慣了在非洲大草原上奔跑,冬天的時候不讓我們出去玩,確實讓我有點不開心。跟動物園里其他怕冷的動物差不多,我們只能在氣溫10℃以上、無風、陽光充足的中午到700多平米的室外活動場玩耍。不過,我也清楚,如果天氣不好的情況下,我還出去玩,一定會生病的。
白天和四個伙伴玩得很累,晚上只想睡個好覺,但我受不了冰冷的水泥地。為此,飼養(yǎng)員專門為我鋪了草,別看只是一小堆,但它足夠我睡了——我睡覺是趴著睡的,因為如果我躺下睡,當危險發(fā)生的時候,我的“大長腿”會來不及奔跑。
長頸鹿睡覺的地方靠近暖氣片,且鋪有稻草。雙重保障使長頸鹿不會在睡覺時受涼。
最后,再說說吃吧。以前老有人說我們冬天“會吃大蒜取暖”,我們怎么會靠吃大蒜取暖呢?大蒜只會讓我們覺得辣。我聽見飼養(yǎng)員笑著說:“如果吃大蒜可以取暖,那不如吃點辣椒好了。”其實,就算入冬,我們的飲食也沒什么變化,只是會多吃點精料來補充能量。
大眾網原創(chuàng)深度調查欄目《獨立調查》,于2009年12月1日創(chuàng)刊,以每周至少一期的頻率刊發(fā),先后獲評中國互聯(lián)網站品牌欄目,山東新聞獎名專欄。
欄目緊跟熱點、回應關切,調查傳聞、還原真相,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勇于向網絡亂象亮劍,堅持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客觀公正做監(jiān)督。欄目始終堅持創(chuàng)新,并成功打通PC端與移動端,重點報道在“兩微一端”同步刊發(fā)。2016年以來,欄目在大眾網時政微信公眾號“爆三樣”落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深度調查的“微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