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治堵”:完善公交系統 改善老城道路
在濟南等公交車時間長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您有沒有發現出租車也越來越難打了?一個月前便有記者測試過,每到下班高峰期,在經七路和經十路等濟南市主干道,往往半小時打不上一輛出租車,更有40分鐘內經過的50輛出租車無一亮起空車指示的記錄。記者也曾在多個城市要道路口測試過,發現即使是在非高峰期,平均等車時間也超過一刻鐘。
大眾網1月17日訊(記者 韋國騫) 通過調查,濟南車市隨著“治堵”到來而跌入冰點的可能性不大,但在濟南“治堵”已勢在必行。張建國市長所說的提前“治堵”,也意味著科學“治堵”。畢竟北京的今天不一定就是濟南的明天,根據濟南城市特點,記者咨詢了相關人士,發現濟南市的“治堵”,還得從完善公共交通系統、改善老城道路方面入手。
完善公共交通系統
在濟南等公交車時間長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您有沒有發現出租車也越來越難打了?一個月前便有記者測試過,每到下班高峰期,在經七路和經十路等濟南市主干道,往往半小時打不上一輛出租車,更有40分鐘內經過的50輛出租車無一亮起空車指示的記錄。記者也曾在多個城市要道路口測試過,發現即使是在非高峰期,平均等車時間也超過一刻鐘。
不妨看幾個數據,濟南市人口在660萬以上,而目前只有不到8500輛出租車;相比較,北京1800萬人口卻有63000輛出租車,即便是在人口與濟南差不多的鄭州,也擁有13200多輛出租車。可能隨著城市的發展,濟南市出租車數量已經略顯不足。但值得期待的是,濟南市準備在今后幾年推廣電動汽車,包括新能源公交車和出租車數千輛,這樣不僅在數量上彌補了現在的空缺,而且因為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的環保性,由交通擁堵引起的空氣污染狀況也可能緩解。而與出租車互補的汽車租賃市場也在默默發展。也許未來幾年內打車難的情況將會緩解。
除了出租車數量缺口,濟南公交車分擔率偏低的情況也使得目前城市交通狀況不盡人意。
公交部門相關人員坦言,濟南作為一個老城,路網并不發達。記者也了解到,根據《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密度的規范比例是1:1.5:3.5,呈金字塔形結構,而濟南市的比例卻為1:0.6:1.5,呈啞鈴形結構。因為公交線路只能在主干路上開通,在次干路和支路上根本跑不起來,因此影響了公交線網的優化。一些新建小區居民要坐公交得走三四站路。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市民反映,某些公交線路過于擁擠,給出行帶來不便。但公交方面也表示,近幾年一直在完善公交線路,以后也將致力于完善公共交通系統。來自濟南市公交總公司的統計顯示,濟南目前有4000多輛公交車、180多條線路。其中繞城高速以內,500米半徑站點覆蓋率為90%,300米半徑站點覆蓋率為70%。
而在城區快速發展的濟南,許多大型社區出現在東部、南部和西部,公交網絡也必須隨之擴大輻射面。濟南公交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在形成了兩橫三縱的BRT網絡基礎上,還要根據城市擴張速度增加公交車輛、開通新線路,如西客站和緯十二路的BRT線路正在籌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