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流通成本、減進場費用 調控是菜價下降主因
2010年12月03日 17:05來源:大眾網
12月1日,是山東省“所有收費公路對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通行費”的第一天,除此之外,政府還建立蔬菜直采、直供、直銷綠色通道模式,擴大近郊蔬菜生產規模,降低農副產品經營費用,采取“農超對接”等辦法讓蔬菜的供銷鏈連接更為緊密。這套“組合拳”,是近期菜價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政策的長效性,有望持續減輕百姓“菜籃子”、“米袋子”的壓力。 針對各環節,濟南市采取了降低農副產品運輸成本的措施,充分發揮鄉鎮交管所的物流節點作用,依托交管所為蔬菜倉儲提供庫房場地,通過與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聯網,上傳完成信息的發布工作;并且,對運菜車輛輕微違法的,以教育為主,做到了不扣車、不罰款、不卸載,確保運菜車輛的安全暢通,從而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蔬菜成本。
大眾網濟南12月3日訊(記者 韋國騫) 12月1日,是山東省“所有收費公路對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通行費”的第一天,除此之外,政府還建立蔬菜直采、直供、直銷綠色通道模式,擴大近郊蔬菜生產規模,降低農副產品經營費用,采取“農超對接”等辦法讓蔬菜的供銷鏈連接更為緊密。這套“組合拳”,是近期菜價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政策的長效性,有望持續減輕百姓“菜籃子”、“米袋子”的壓力。
“最近老百姓的感受就是菜價貴,其實現在蔬菜從種植到銷售終端,成本一般增加125%—130%,流通環節越多,成本越高。”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王寒笑給記者分析了蔬菜價格的構成要素,蔬菜價格的形成過程主要包括:種植→加工與營銷(收購、產地批發、運輸、一級批發、二級批發等)→零售(菜市場、超市)。因為在種植環節中,蔬菜無法機械化生產,其澆水和嫁接等過程,都需要人工完成,今年用工成本已經翻倍,且很難再降低。但除種植環節外,流通環節中的運輸成本也在菜價中占了很大比例。
一種蔬菜從成熟到上市,需要經過若干環節。據大潤發超市采購員介紹,一般來說,蔬菜成熟后,會有經銷商到菜農的地里去收菜,然后把蔬菜集中到批發市場,最后流轉到超市或各大社區旁的菜市場。“蔬菜從地里到批發市場,成本會增加25%-30%。從批發市場再到超市貨架或菜市場,價格則可能翻倍。”王寒笑分析,這其中包括運輸、采購、過路費、進場費等。菜宜園市場中的菜販吳先生告訴記者,一個電腦桌大小的攤位,稅費加起來一年要交三萬多元。
針對各環節,濟南市采取了降低農副產品運輸成本的措施,充分發揮鄉鎮交管所的物流節點作用,依托交管所為蔬菜倉儲提供庫房場地,通過與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聯網,上傳完成信息的發布工作;并且,對運菜車輛輕微違法的,以教育為主,做到了不扣車、不罰款、不卸載,確保運菜車輛的安全暢通,從而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蔬菜成本。
另外,濟南市堅持減輕菜價壓力的原則,持續減少蔬菜進入超市或菜市場的費用,并且,為“讓更多的市民在家門口買到放心菜”,濟南將逐步擴大標準化菜市場建設范圍,由市內五區擴大到各縣(市)。據了解,濟南市現有菜市場尚不能完全滿足主城區300多萬居民的消費需求,為此,濟南市將對原有露天菜市場進行改造,提升其為室內或地下農貿市場,對于部分小區內沒有建設用地的則建設標準化生鮮超市。這樣一方面減少進場費用,一方面為農貿市場擴容,扼住了菜價從批發市場到超市貨架翻倍的一環,從而使菜價回落。
“最近老百姓的感受就是菜價貴,其實現在蔬菜從種植到銷售終端,成本一般增加125%—130%,流通環節越多,成本越高。”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王寒笑給記者分析了蔬菜價格的構成要素,蔬菜價格的形成過程主要包括:種植→加工與營銷(收購、產地批發、運輸、一級批發、二級批發等)→零售(菜市場、超市)。因為在種植環節中,蔬菜無法機械化生產,其澆水和嫁接等過程,都需要人工完成,今年用工成本已經翻倍,且很難再降低。但除種植環節外,流通環節中的運輸成本也在菜價中占了很大比例。
一種蔬菜從成熟到上市,需要經過若干環節。據大潤發超市采購員介紹,一般來說,蔬菜成熟后,會有經銷商到菜農的地里去收菜,然后把蔬菜集中到批發市場,最后流轉到超市或各大社區旁的菜市場。“蔬菜從地里到批發市場,成本會增加25%-30%。從批發市場再到超市貨架或菜市場,價格則可能翻倍。”王寒笑分析,這其中包括運輸、采購、過路費、進場費等。菜宜園市場中的菜販吳先生告訴記者,一個電腦桌大小的攤位,稅費加起來一年要交三萬多元。
針對各環節,濟南市采取了降低農副產品運輸成本的措施,充分發揮鄉鎮交管所的物流節點作用,依托交管所為蔬菜倉儲提供庫房場地,通過與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聯網,上傳完成信息的發布工作;并且,對運菜車輛輕微違法的,以教育為主,做到了不扣車、不罰款、不卸載,確保運菜車輛的安全暢通,從而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蔬菜成本。
另外,濟南市堅持減輕菜價壓力的原則,持續減少蔬菜進入超市或菜市場的費用,并且,為“讓更多的市民在家門口買到放心菜”,濟南將逐步擴大標準化菜市場建設范圍,由市內五區擴大到各縣(市)。據了解,濟南市現有菜市場尚不能完全滿足主城區300多萬居民的消費需求,為此,濟南市將對原有露天菜市場進行改造,提升其為室內或地下農貿市場,對于部分小區內沒有建設用地的則建設標準化生鮮超市。這樣一方面減少進場費用,一方面為農貿市場擴容,扼住了菜價從批發市場到超市貨架翻倍的一環,從而使菜價回落。
責任編輯:余梁
本文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點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