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游客頻現,景區管理遇無執法權尷尬
10月1日起,《旅游法》開始實施,備受關注的文明出游也在新規中有所提及,要求旅游者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多個景區工作人員表示,《旅游法》固然有震懾力,但沒有賦予工作人員執法的權利,管理起來有難度。
10月1日起,《旅游法》開始實施,備受關注的文明出游也在新規中有所提及,要求旅游者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但大眾網記者在大明湖、趵突泉、紅葉谷等園林景區采訪了解到,游客素質確有提高,亂涂亂畫的少了,而攀爬樹木、采摘花草等不文明現象還是存在。對此,多個景區管理處表示,《旅游法》固然有震懾力,但景區沒有執法權,管理起來還是有難度。
編者按
2013年10月1日我國第一部旅游綜合法《旅游法》正式實施。新法針對“零負團費”低價操作模式,設置了規范、禁止和處罰性規定,要求旅行社不得以“零負團費”模式開展經營活動,并對景區的門票價格、另行收費項目等作出具體規范等,加大了對違規經營的處罰力度。大眾網記者兵分多路,深入山東省內各大景點景區實地采訪,即日起推出系列“聚焦新旅游法”系列報道,呈現新法之下的旅游市場新變化。
聚焦新旅游法(9)不文明游客頻現,景區管理遇無執法權尷尬
在趵突泉公園,不少游人翻到了護欄內側
大明湖一處古樹上嵌著煙頭
大眾網濟南10月4日訊(記者 于瀟瀟)10月1日起,《旅游法》開始實施,備受關注的文明出游也在新規中有所提及,要求旅游者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但大眾網記者在大明湖、趵突泉、紅葉谷等園林景區采訪了解到,游客素質確有提高,亂涂亂畫的少了,而攀爬樹木、采摘花草等不文明現象還是存在。對此,多個景區管理處表示,《旅游法》固然有震懾力,但景區沒有執法權,管理起來還是有難度。
大明湖:
每天清十噸垃圾,成年人反不如兒童
4號上午,在大明湖景區里,臨沂市民陳女士正帶著3歲的兒子坐在景區的石桌旁休息,桌子上散著些零食。陳女士給孩子剝了個桔子,然后把桔子皮放到一個塑料袋里。
“帶著他養成習慣吧。”面對記者采訪,陳女士還有些不好意思,“這不是很正常的嗎?”
記者注意到,隨身帶著垃圾袋的游客不在少數。還有孩子在家長指引下,把冰糕棍等垃圾扔進垃圾箱。相對不文明的則是一些成年游客,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的依然不少。大明湖的湖面上,間或漂著一些垃圾,水上環衛工一直在撈取。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大明湖景區工作人員王冬青告訴記者,能感覺今年游客的素質明顯提升,亂刻亂畫的少了,而扔垃圾的依然存在。假期里大明湖景區每天要清掃出10噸左右的垃圾。
趵突泉:
安保人員增7倍,仍有游客翻護欄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趵突泉公園,4號下午,公園的一處連廊的石椅上,一位中年男子一邊吃玉米,一邊把剝下來的玉米須粘在石凳上。
在景區內的金秋桂花展區,芬芳的桂花盆景整齊地擺放著,供游人觀賞品評。每一個盆景上面都有價簽,等待出售。另人遺憾的是,在觀賞過程中,記者不時見到有游客動手去摘桂花。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一邊回頭跟家長說“原來這就是桂花啊”,一邊摘了一朵在手里把玩。
路邊的盆花也未能幸免。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摘了一朵花在手里,一旁的家長忙著給她拍照片。距趵突泉南門不遠,一個男孩跨坐在樹上吹笛子,一位中年男子站在旁邊,邊聽邊點評。
而趵突泉周圍的石橋和連廊上,更是里三層外三層地擠滿了人。后面的保安不停地提醒大家不要翻護欄,卻還是有不少游客站在護欄里面,很是危險。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工作人員聶晶告訴記者,為了迎接客流高峰,工作人員全部上陣,并從保安公司、警察學院等地臨時借調人員,共160余人每天進行巡邏,相比從前的20多人增加了七倍。
紅葉谷:
爬樹折枝大有人在,仍見隨地小便
紅葉谷景區的門前明確寫著不允許折取樹枝,而10月3日記者在這里看到,爬樹、折枝的游客不在少數。
隨著氣溫轉涼,到濟南南部山區紅葉谷景區內觀賞紅葉成為初秋旅游的一大亮點。5000畝紅葉林逐漸進入色彩斑斕的狀態,漫山的的黃櫨樹,倒影在絢秋湖中,顯然一幅天然的立體山水畫。
10月3號下午,記者進入紅葉谷景區,自駕游的游客很多,把景區前的停車場都占滿了。記者在景區內閑逛,不時見到有游客拿著一枝紅葉走在路上。歐洲風情園里,一名男青年爬到樹的半腰處,做出手勢讓同伴拍照。另外,一些家長直接讓孩子尿在路邊,而廁所就在不遠的身旁。
法規空白:
沒有處罰權,景區遇“執法難”瓶頸
“遇到不文明的行為我們只能制止,沒有處罰權。”多個景區的工作人員均表示,無論是《旅游法》,還是《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中并沒提到誰來處罰,景點損毀到什么程度處罰多少。”
景區工作人員很無奈,他們只能通過廣播提醒和口頭勸阻。“不少游客還帶著顧客是上帝的思想,根本就不在意你的勸阻,甚至會跟你爭吵。”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本來假期的工作量就比平時大得多,見到扔垃圾的就直接撿拾了,免得鬧矛盾。
聚焦新旅游法(1)出境游變冷短線游遇熱 品質游或成未來主導
《旅游法》的出臺,讓不少旅游線路的報價“一路上漲”,這也打消了不少人十一假期跟團旅游的念頭。大眾網記者今天采訪部分旅行社獲悉,與去年相比,這個十一長假出境游的游客下降過半,國內長線游也減少了三四成。相比之下,省內短線游則比往年要“熱”了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旅游法的出臺會讓旅游行業面臨洗牌,旅行社要有更好發展,必須提高旅游產品的品質和結構。
聚焦新旅游法(2)取消購物游客有糾結,導游不敢領著上廁所
10月1日《旅游法》正式實施,大眾網記者走訪了山東泰安的多個旅游景點后發現,“購物環節”出現了“一刀切除”的現象,讓不少有購物需求的游客因為買不到特產而糾結。很多導游害怕違規,連收費廁所都不敢帶游客去。
聚焦新旅游法(3)團費上漲催生近郊游,私家車亂停卻添“堵”
“知道過節車多,沒想到堵成這個樣!”從國慶長假開始以來,臨沂沂河風景區、臨沭蒼馬山風景區等景點周邊被各地趕來的私家車“團團包圍”。大眾網記者了解到,很多車主原本是打算要去外地或者出國旅游,但因《旅游法》影響團費上漲,他們紛紛放棄報團,選擇了自駕近郊游,導致近郊景點車輛“井噴”。
聚焦新旅游法(4)旅游法實施,景區特產購物點瀕臨關門
《旅游法》正式實施后,重要的一條規定就是旅行社不能以安排購物等方式獲取回扣等不正當的利益。對此,泰安城郊處的眾多特產店受到不小的沖擊。大眾網記者今天在泰山玉石市場看到,以往節假日大巴車來車往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整個市場內也鮮見外地游客。
聚焦新旅游法(5)旅游無購物,游客買特產成了麻煩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10月1日起實施,對飽受詬病的“零負團費”、強迫購物等種種出游亂象作出了明確限制。今天在威海劉公島景區,隨處可見各種規模的旅行團,游客覺得沒有了購物挺輕松,但是買特產成了麻煩事。導游表示,不購物也沒有了回扣,收入一下子低了很多。
聚焦新旅游法(6)《旅游法》“火”了自助游,“熱”了冷門景點
10月1日,《旅游法》正式實施。今天,大眾網記者在威海幾個景區采訪后發現,受新規影響,旅行社團費上漲,自助游游客成為景區接待游客的“主力”,受“最大承載量”限制,以往一些較為“冷門”的景點受到游客青睞。
聚焦新旅游法(7) 游客假期偏愛自駕游
今天,大眾網記者驅車由濟青高速轉榮濰高速來到了煙臺,這一路遇到了河北、安徽以及省內各地的私家車,大家普遍反映新《旅游法》實施后的旅游團隊價格開始上漲,加之高速公路免費政策,很多家庭選擇了自駕出游。
聚焦新旅游法(8) 景區管理只能靠吆喝
10月1日《旅游法》正式實施,明確提出旅游者應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國慶期間,大眾網記者在濟南大明湖、泉城路看到,雖然沒有發現游客亂涂亂畫,但是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的情況依然存在。多個景區工作人員表示,《旅游法》固然有震懾力,但沒有賦予工作人員執法的權利,管理起來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