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不妨為失德失范的景點擬建一份黑名單
2013年08月09日 09:23來源:大眾網
如果說,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只是道德范疇的事情,那么,景區的暴力行徑則早已逾越了法律的底線。這事兒,在發達國家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就像恒天然發現的肉毒桿菌,拖再久都得公開真相一樣——商家失信失范,在合理懲戒機制下,是要“失飯碗”的。消費者用腳投票、行業協會清理門戶、職能部門懲罰性賠償,“組合拳”之下,哪個景點膽敢囂張? 眼下而言,逼著景點言不由衷地道歉、抑或讓其退幾張門票,不過無關痛癢而已。真正的罰單,是為失德失范的景點建一份黑名單——就像各色“旅游攻略”一樣,讓市場告訴它們動手的代價與成本。
作者:鄧海建
今天,有網友通過大眾論壇向大眾網記者爆料,稱一名游客在青島極地海洋世界內遭該景點多名工作人員群毆,眾多在場游客高呼“退票”以示抗議。對此,青島極地海洋世界稱,群毆事件發生在游客之間,而青島市公安局嶗山分局則在官方微博回應該事件時稱,是青島極地海洋世界部分工作人員與游人發生口角并廝打,警方已調解,極地海洋世界已道歉。(8月8日大眾網)
如果青島極地海洋世界也是“匹諾曹”的話,估計今天的“長鼻子”比奶茶繞地球的圈數還要多很多:先是打人了,睜眼說瞎話,抵死狡辯,臟水潑到游客身上,美其名曰“游客互毆”;后來又說打人的是實習生,這個說法就更沒創意了,實習生或者臨時工,隨時有卷鋪蓋走人的可能,他們能牛氣沖天到這地步?即便果真是這樣的身份,恐怕在狐貍的身影背后,還有更惡的“老虎”。
這不是天山武林大會,這是極地海洋公園。不管是怎樣的理由,就像城管遭遇的商販,游客與園方在身份與地位上是不對等的,對于買票享受旅游服務的游客來說,你可以請保安控制場面、也可以報警請求支援,以私設公堂出手決斷,顯然就有了“店大欺客”的味道。青島極地海洋世界錯在三點:一是不該動手傷人,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圓謊的代價越來越高昂,打人了,耍賴是行不通的;二是不該對媒體撒謊,真要愛惜自己的羽毛,就應檢點言行,連披露真相的勇氣都沒有,誰會相信其“道歉”的誠意?三是不該搬出實習生或臨時工的理由,不管打人者是什么身份,總是園方聘用的人員,實習生也好、正式工也罷,差別的是用工性質,在“園方打人”這件事上,不會因此就性質逆轉。
澳新銀行最新報告稱,中國的旅游業處于數十年旅游支出增長階段的初期,與30年前日本旅游業的興起類似。這些天,我們都在反思“盧浮宮泡腳”、“埃及刻字”等中國式游客素養問題,但另有一個維度恰恰被我們所忽略——國內景點的“中國式暴力”問題。近年來,游客被打被罵的公共事件,我們見識得還少嗎?7月29日,一四川網友微博爆料稱,在大理某景區一黑店以免費接送游客為由,為牟取門票差額暴利,游客稍有不從便惡語相向,拳腳相加;幾天前,一名湖北網友在《地方領導留言板》上給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留言,反映自己在6月份到五臺山朝山拜佛,不料卻莫名被五、六個僧人圍毆。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如果說,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只是道德范疇的事情,那么,景區的暴力行徑則早已逾越了法律的底線。這事兒,在發達國家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就像恒天然發現的肉毒桿菌,拖再久都得公開真相一樣——商家失信失范,在合理懲戒機制下,是要“失飯碗”的。消費者用腳投票、行業協會清理門戶、職能部門懲罰性賠償,“組合拳”之下,哪個景點膽敢囂張?
眼下而言,逼著景點言不由衷地道歉、抑或讓其退幾張門票,不過無關痛癢而已。真正的罰單,是為失德失范的景點建一份黑名單——就像各色“旅游攻略”一樣,讓市場告訴它們動手的代價與成本。
今天,有網友通過大眾論壇向大眾網記者爆料,稱一名游客在青島極地海洋世界內遭該景點多名工作人員群毆,眾多在場游客高呼“退票”以示抗議。對此,青島極地海洋世界稱,群毆事件發生在游客之間,而青島市公安局嶗山分局則在官方微博回應該事件時稱,是青島極地海洋世界部分工作人員與游人發生口角并廝打,警方已調解,極地海洋世界已道歉。(8月8日大眾網)
如果青島極地海洋世界也是“匹諾曹”的話,估計今天的“長鼻子”比奶茶繞地球的圈數還要多很多:先是打人了,睜眼說瞎話,抵死狡辯,臟水潑到游客身上,美其名曰“游客互毆”;后來又說打人的是實習生,這個說法就更沒創意了,實習生或者臨時工,隨時有卷鋪蓋走人的可能,他們能牛氣沖天到這地步?即便果真是這樣的身份,恐怕在狐貍的身影背后,還有更惡的“老虎”。
這不是天山武林大會,這是極地海洋公園。不管是怎樣的理由,就像城管遭遇的商販,游客與園方在身份與地位上是不對等的,對于買票享受旅游服務的游客來說,你可以請保安控制場面、也可以報警請求支援,以私設公堂出手決斷,顯然就有了“店大欺客”的味道。青島極地海洋世界錯在三點:一是不該動手傷人,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圓謊的代價越來越高昂,打人了,耍賴是行不通的;二是不該對媒體撒謊,真要愛惜自己的羽毛,就應檢點言行,連披露真相的勇氣都沒有,誰會相信其“道歉”的誠意?三是不該搬出實習生或臨時工的理由,不管打人者是什么身份,總是園方聘用的人員,實習生也好、正式工也罷,差別的是用工性質,在“園方打人”這件事上,不會因此就性質逆轉。
澳新銀行最新報告稱,中國的旅游業處于數十年旅游支出增長階段的初期,與30年前日本旅游業的興起類似。這些天,我們都在反思“盧浮宮泡腳”、“埃及刻字”等中國式游客素養問題,但另有一個維度恰恰被我們所忽略——國內景點的“中國式暴力”問題。近年來,游客被打被罵的公共事件,我們見識得還少嗎?7月29日,一四川網友微博爆料稱,在大理某景區一黑店以免費接送游客為由,為牟取門票差額暴利,游客稍有不從便惡語相向,拳腳相加;幾天前,一名湖北網友在《地方領導留言板》上給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留言,反映自己在6月份到五臺山朝山拜佛,不料卻莫名被五、六個僧人圍毆。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如果說,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只是道德范疇的事情,那么,景區的暴力行徑則早已逾越了法律的底線。這事兒,在發達國家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就像恒天然發現的肉毒桿菌,拖再久都得公開真相一樣——商家失信失范,在合理懲戒機制下,是要“失飯碗”的。消費者用腳投票、行業協會清理門戶、職能部門懲罰性賠償,“組合拳”之下,哪個景點膽敢囂張?
眼下而言,逼著景點言不由衷地道歉、抑或讓其退幾張門票,不過無關痛癢而已。真正的罰單,是為失德失范的景點建一份黑名單——就像各色“旅游攻略”一樣,讓市場告訴它們動手的代價與成本。
責任編輯:韋國騫
本文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點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