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王宗陽
“船上有人中毒昏迷,請求救援!”10月6日,山東籍漁船“魯榮漁59307”在威海機場東南56海里處作業時,因船底突發故障,船上兩名漁民氨氣中毒昏迷。隨后,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直升機迅速“沖刺”營救,將兩名漁民及時送醫,挽救了他們的生命。
讓人揪心的是,這種生死時速的驚險“大片”,山東海域幾乎天天都在上演。目前,山東海上險情約占北方海區一半,平均每天有3至4人在海上遇險。下一步,山東將大力發展直升機與無人機救援,并吸納更多海上搜救志愿者隊伍參與搜救保障。
倆漁民海上中毒昏迷,直升機火速趕來“救命”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中發布一段直升機海上救援漁民視頻。一艘山東漁船在威海機場東南56海里處作業時,船上兩名漁民不慎氨氣中毒,隨后被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的直升機成功營救。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救生員通過救援繩索從直升機上降落到漁船中,隨后將中毒漁民吊運回救援直升機中,此時中毒漁民已經昏迷。
10月6日,山東籍漁船“魯榮漁59307”在威海機場東南56海里處作業時,因船底位置突發故障導致船上兩名漁民氨氣中毒昏迷。隨后,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利用專業救助直升機成功營救兩名漁民。(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供圖)
中毒漁民所在船只的負責人許先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時船上共有10名船員,下午2時至3時左右由于船底位置突發故障產生氨氣,導致一名正在此位置工作的漁民氨氣中毒昏迷。另一個人發現有人暈倒了,馬上趕過去想救人,但是也中毒暈倒了。
當時,慌張的許先生馬上撥打了威海海事局和搜救中心的電話。下午4時左右,救援直升機從威海機場出發趕往事發海域。30分鐘后,空勤人員抵達中毒漁民所在船只上空。救生員通過救援繩索先后進行了4次吊運,將兩名中毒昏迷漁民以及一名陪同漁民帶回救援直升機中。6日下午5時30分左右,兩名陷入昏迷的漁民被緊急送往醫院就醫。因為送醫搶救及時,漁民恢復較好,身體狀況也比較穩定。
你知道嗎?山東海岸線占全國1/6,每天至少3人遇險
山東省海上搜救中心常務副主任袁宗祥告訴大眾網記者,山東是海洋大省,海岸線長3345公里,占全國1/6,海上山東與陸上山東面積相當。山東沿海港口密集,海上交通繁忙,日均有300萬噸貨物、100萬噸危險貨物、10萬人次乘客往來于海上。
與陸地不同,海上一旦發生險情,搜救保障難度很大。袁宗祥介紹,山東沿海氣象海況惡劣,屬險情事故多發區域,曾經發生過我國一次死亡人數最多的海上交通事故(1999年“大舜”輪沉沒),也發生過國內噸位最大的船舶沉沒事故(2010年“世紀之光”輪沉沒)。目前,山東海上險情約占北方海區一半,平均每3天發生一起海上險情,每天有3-4人在海上遇險,海上搜救保障任務十分繁重。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中,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除了10月6日救援的兩名漁民外,還在雙節期間成功救援4名陸島傷病員,8名作業時遭遇大風、走錨擱淺在養殖區內的船員,以及一名漲潮后被困在壩頭的釣魚愛好者,一共救出15人,救援壓力很大。
目前,山東海上險情約占北方海區一半,平均每天有3至4人在海上遇險。下一步,山東將加大信息化投入,大力發展直升機與無人機救援,并吸納更多海上搜救志愿者隊伍參與搜救保障。(山東海事局供圖)
水上休閑產業快速發展,“釣客”出海常常遇險
在10月份剛剛召開的山東2017年全省海上搜救工作會議上,山東省副省長、山東省海上搜救中心主任王書堅專門指出,目前,山東海上搜救仍面臨一些新挑戰。近年來,水上旅游、水上運動、漁家樂、海上休閑垂釣等非傳統活動不斷增多,海上突風、濃霧等極端天氣也在不斷增多,因此導致的險情呈明顯增多趨勢,給海上搜救帶來新挑戰。尤其是休閑垂釣、娛樂體驗等旅游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標準不夠明確、管理不夠規范、職責不夠清晰等問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大眾網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山東海上“釣客”遇險事件頻發。今年8月31日,五位青島市民坐船出海釣魚,來到了距離團島3000米以外的航道上。沒曾想,船走到半路發動機出現故障,小船隨波逐流,幾個人瞬間慌了神。當時已經是下午五點多了,五人本想一起把發動機修好,但研究了半天也沒找出問題,眼看天漸漸要黑了,只好求助海上救援隊。
在海上,船失去了動力還可以等待救援,但如果在海上船進水,若救援不及時后果不堪設想。2016年11月13日的下午,在青島棧橋海域就發生了這樣一起事故。7名男子出海釣魚返程途中船只發動機艙進水,船體不斷下沉。船行駛到距離棧橋回瀾閣五六百米遠海域時,發動機被海水浸泡,釣魚船失去動力。情急之下,他們不得不向岸上的游客呼喊求救。青島金山海上旅游公司工作人員發現情況,緊急調撥5艘快艇趕往事發海域,先將船上被困的7名男子接到快艇上面,又成功將釣魚船拖到了棧橋東側的岸邊。萬幸的是,這次7名被救男子只是衣服被海水泡濕,身體并無大礙。對此,救援人員再次提醒釣魚愛好者,在出海釣魚前,一定要注意檢查船只情況,以免意外情況發生。
大力發展直升機與無人機救援,吸納更多海上搜救志愿者隊伍
大眾網記者從山東海事局采訪了解到,近10年來,山東省市縣三級海上搜救機構共組織海上搜救行動1502次,成功救助11092人(平均每天救助3人)、船舶685艘,人命救助成功率94.3%。近年來,山東成功處置了濱州海域11艘漁船連環遇險、東營海域“勝利作業3號”平臺垮塌(35人遇險)、“11.22”東黃輸油管道爆炸原油泄漏入海等重特大海上突發事件,累計組織打撈沉船13艘。目前,山東已建立并運行1個省級海上搜救中心中心、7個市級中心、23個縣級中心的三級搜救應急指揮體系。
近10年來,山東省市縣三級海上搜救機構共組織海上搜救行動1502次,成功救助11092人(平均每天救助3人)、船舶685艘,人命救助成功率94.3%。(山東海事局供圖)
不過,山東海事局相關工作人員坦言,我省的海上搜救工作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山東沿海各地救援力量分布不均,社會力量救助裝備普遍缺乏,無法滿足近岸救助的需求,空中救助特別是夜間空中救助能力依然較弱,大型客船救助能力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救經費缺乏穩定的有效保障,應急隊伍建設滯后,部分企業自身應急保障救援能力不足,公眾海上風險意識不強,搜救應急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
山東將大力發展直升機與無人機海上救援。(山東海事局供圖)
下一步,山東將盡快出臺《山東省海上搜尋救助條例》,加強搜救應急能力建設。開展北斗衛星導航、漂移預測、衛星遙感、無人機等先進設備和手段在海上搜救工作中的應用,合理運用科學監管信息平臺、海上搜救環境保障服務系統和險情統計分析系統等大數據,并吸納更多海上搜救志愿者隊伍,努力打造“平安海區”。
大眾網原創深度調查欄目《獨立調查》,于2009年12月1日創刊,以每周至少一期的頻率刊發,先后獲評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山東新聞獎名專欄。
欄目緊跟熱點、回應關切,調查傳聞、還原真相,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勇于向網絡亂象亮劍,堅持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客觀公正做監督。欄目始終堅持創新,并成功打通PC端與移動端,重點報道在“兩微一端”同步刊發。2016年以來,欄目在大眾網時政微信公眾號“爆三樣”落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深度調查的“微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