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十八大特別策劃--"回眸山東這五年"之農業篇
2007年至2012年,是山東省農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五年,也是農村改革發展不斷深入的五年。五年來,山東糧食總產“五連增”,達到900億斤;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不斷提高,全省的農產品出口到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農業科技和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糧食生產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作業;農村改革發展和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深入,強農惠農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全省共兌付補貼資金79億元,已于4月底前全部通過“財政涉農補貼資金一本通”發放到農民手中。
關鍵詞:科教興農
科技專員下到村,糧食生產機械化
“我們鄉農業以糧、棉為主,農民收入不高,想種經濟作物又不懂技術,整天盼著技術指導,現在您來了我們是非常激動啊。”在為來自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的扶貧科技特派員的韓鳳英接風時,德州市平原縣三唐鄉鄉黨委書記趙玉振激動地說。
作為山東省科教興農戰略的一部分,為幫助貧困村強科技、促發展、找路子,著力解決主導產業的瓶頸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全省組織農業科研、教學、推廣等單位選派扶貧科技特派員882人進駐貧困村,推進農業科技快速進村入戶,推動貧困村脫貧致富。特派員將在幫扶的貧困村開展技術示范、信息傳播和技術培訓;引導當地農民使用先進的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農業主推技術和主導品種;著力培育觀念新、技術強、留得住的農業科技示范戶,以戶帶戶,增強輻射帶動。
五年來山東省加快農業改革創新步伐,適時調整思路,不斷促進科技水平和支撐能力的提升。2010年,通過有效整合全省農業科技資源,啟動實施了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已遴選40余個單位、140多位專家組建了玉米、蔬菜、水果、小麥、花生、棉花、生豬、羊、刺參等九個產業的創新團隊,有力促進了科技與產業的緊密結合。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目前已建成省、市、縣、鄉四級農技推廣機構6752個,其中鄉鎮級4890個、區域性機構118個。山東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步伐不斷加快,組織實施了跨越計劃、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優勢農產品重大技術推廣項目、農業科技示范場項目、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重大農業技術發布行動,促進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步伐。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已達97%以上。
“往年8畝責任田怎么也得半個月,現在使用玉米聯合收割機,2、3個小時就能搞定了!”棗莊市臺兒莊區邳莊鎮王玉良高興地告訴記者,該鎮農機站從外地聯系了5臺玉米收獲機,收割時玉米穗經機械剝皮后進入收儲倉,玉米皮被風吹出,玉米秸稈經機械粉碎后撒在田間,不僅省工省時,增強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含水量,下季農作物產量隨之增長,而且避免了焚燒秸稈,減少環境污染。
在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全省農業裝備水平也得到較快提升。2011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1.21億千瓦,約占全國的八分之一。目前,全省農機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79.5%,其中小麥機收率超過97%、玉米機收率達到80%,山東糧食生產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