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于瀟瀟
8月11日, 聊城茌平,天氣悶熱。
17時52分,隨著“轟隆”一聲巨響,巨大的煙塵從信發集團華信電廠7座冷卻水塔的底部沖出。僅僅15秒,這7座龐然大物便轟然倒下。報廢的這7臺燃煤機組,總裝機量為68萬千瓦,最早服役的是在1989年,最晚的在2003年,壽命僅有12年。
信發項目的爆破意味著,山東清理整頓環保違規建設項目進入實質性階段,山東環保開始向環境違建“亮劍”!
“亮劍”開局
信發:在不舍中毅然啟動清違“第一爆” 山東:全面排查摸底查出7019個違建項目
8月11日早8點,距離爆破還有10個小時。
信發集團華信電廠小燃煤機組的7臺冷卻水塔沉默地矗立著,在它們身上,安裝了112公斤炸藥和3000根雷管。
生產廠長張建信舉著手機,繞著7座冷卻水塔走了一圈,邊走邊拍。“我親手參與建起這7臺機組,就要告別了,確實有些舍不得啊……”張建信一邊拍,一邊感慨地對記者說起了這7臺機組的歷史。
華信電廠始建于1972年,最初的裝機容量只有1500千瓦,資產不足千萬元。1989年開始建設3號機組,也就是這7臺機組中的第一臺,直到2003年9號機組上馬。記者眼前的這7臺機組,裝機總量68萬千瓦,年均發電量57億千瓦時,一直承擔著整個茌平縣城居民和工業園區的供電、供熱,在茌平的發展歷史上功不可沒。即將爆破了,周圍的居民也三三兩兩地來到附近高處的平臺上,與它們合影留念。
張建信此時的心情與見證茌平經濟發展的居民的心情一樣,有點復雜,不舍中又透著破釜沉舟的決絕。他知道,現在是它們必須退出舞臺的時候了。因為,盡管企業一直在積極進行節能減排,前后進行了多次環保和節能改造,但是現在的能耗和排放依然不達標,“上大壓小”節能減排,實現企業轉調,唯有淘汰落后產能。
“信發之爆”只是山東清理整頓環保違規建設項目的開始,企業以壯士斷腕的氣魄高度配合,讓這場“亮劍”行動開了個好頭。
然而,由于歷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山東存在的環保違建項目卻不是個小數。
2014年10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東省清理整頓環保違規建設項目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各市以此次專項行動為契機,全面排查摸清底數,掌握未批先建、批建不一和治污設施不配套等違規建設項目現狀,了解違規建設項目的行業產業政策要求、分布區域等基本信息。
目前,距離方案實施已經接近一年,大眾網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的數據表明,山東在各市自查自糾和省級獨立調查的基礎上,已經基本摸清了全省環保違規建設項目的底數,共清理出環保違規建設項目7019個,總投資7075億元。這7019個環保違規建設項目,主要涉及電力、鋼鐵、電解鋁、焦化、水泥和化工等行業,已經全部納入整改范圍。這些環保違規建設項目,有的對環境安全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也有部分違規項目生產技術先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境管理要求,只是由于手續不完備影響了企業發展。因此,在大范圍摸底的基礎上,山東建立了環保違規建設項目清單,對項目的環境違規情況首先進行甄別,其次便是分類分批地落實整改。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成為此次政府有序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的一把“尚方寶劍”。2015年,清理整頓專項行動已經進入全面整改階段,重點對各市下達清理整頓任務清單和進度計劃表,整改的標準明確了,每月調度,定期通報,督促各地市按時完成任務。
爆破現場
即將爆破的冷凝塔
即將爆破的冷凝塔
“亮劍”大招
信發:爆破過后每年減排二氧化硫5800噸 山東:做實“三個一批”,減排二氧化硫17萬噸
8月11日,在爆破現場,信發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學信接受了大眾網的采訪。他坦言,即將爆破的7臺燃煤機組“是能耗高、污染重、改造無望的設備”,煤耗高達604克/千瓦時,雖然它們對企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產能相當于集團總產能的20%,但為了“上大壓小”實現節能減排,企業豁出去了,毅然于2014年12月底將機組鍋爐全部停運。
在節能減排的道路上,信發集團先后交了三四十億的學費,主要是因為,“建設環保設施的速度趕不上國家和山東省不斷加嚴的排放標準,往往新的環保設施還沒投運呢,更嚴格的標準就已經出來了”。為了徹底跟上環保發展的節拍,信發集團痛下決心,先后到歐洲、美國等地考察節能減排,決意瞄準最高的環保標準新上設施。對原有的這7臺小機組,則直接淘汰。在淘汰的機組中,設計壽命為30年的9號機組截至目前才服役了12年,但是已經屬于相對落后的產能。
針對環保違規建設項目的不同類型,分類分批進行整改,山東提出了“淘汰一批、規范一批、完善一批”的具體措施。其中,對污染嚴重且治理無望的落后產能,依法責令停業、關閉,淘汰一批。“信發之爆”就屬于“淘汰一批”的行列。
對于另外兩個“一批”,山東省環保廳也出臺了具體的操作規范:
對于符合產業政策但達不到環境管理要求的已有項目,限產整治或停產整治,對在建或建成未正式投運項目,依法責令停止建設補辦手續,規范一批。截至目前,山東省此類項目共有3665個,其中有2440個需要限產整治,今年年底前完成;408個項目要停產整治,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817個在建或建成未正式投運項目停建,環評文件批準后方可恢復建設。
對目前符合產業政策且達到環境管理要求的項目開展現狀環境影響評估,依法完善環保手續,完善一批。此類項目共有2042個,在充分考慮未來環保標準提升可能性的基礎上,這些企業要進行全面整改和調整(包括異地搬遷要求),并且盡快完善環保手續。
信發集團7臺燃煤機組爆破成功,現場爆發出的是圍觀群眾的掌聲。7臺機組爆破拆除后,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5800噸、氮氧化物3000噸、煙塵500噸。
“小火電”“小化工”時代的終結,將為一方百姓帶來多大的福利?在爆破現場,山東省環保廳總量處處長邱繼雷算了筆賬,他說,預計山東省的環保違規項目清理整頓全部完成后,全省可減排二氧化硫17萬噸、氮氧化物22萬噸、煙(粉)塵5萬噸。
為確保整改任務落到實處,山東省政府要求,各級政府對轄區內環保違規建設項目整改工作負總責,按項目逐一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整改內容、完成時限和督導部門,確保按期完成整改任務。
對環保違規建設項目整改工作進展情況,山東省政府要求省環保廳定期調度和通報,必要時進行行政約談;對未按期完成整改任務的企業,當地政府應依法責令其停止生產,對整改無望的應責令其關閉。
“亮劍”初效
信發:上馬世界最先進機組后高歌猛進 山東:給“俊鳥”騰出籠子
8月11日17:52,山東省副省長張務鋒摁下了啟爆按鍵,隨著“轟隆”一聲巨響,7座冷卻塔各自向著中心方向倒下,巨大的煙霧從水塔底部沖了出來,伴隨茌平20多年的小火電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然而,沒有浴火就沒有重生。
“信發之爆”不僅是小火電的終結,也是高效環保技術的新生。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信發集團投資216億元,動工建設了世界最先進的6×66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公用機組項目。目前,3臺機組已經投產發電,其余3臺將于今年8月底投產發電。
新機組投運和老機組停產之間,有兩個多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內,信發集團為了保障茌平城區居民和企業用電、供熱,不得不壓縮其他產能,直接經濟損失就達2億多元。
張學信告訴記者,與原有發電機組相比,新建機組在排放、能耗等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新機組的污染排放大幅度降低,經測試,煙塵排放小于1mg/m?,二氧化硫排放小于3mg/m?,氮氧化物排放達到10mg/m?,平均減排96.6%;煤炭利用率顯著提升,年可節約煤炭700萬噸,節省煤炭資金40億元。3臺新機組投產運行不到半年的時間,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下,信發集團卻一路高歌猛進,今年上半年,企業的產值、收入、稅收同比大幅增長,實交稅金較去年同期增長52%。
“巧用環保力,可以促進大變革!鄙綎|省環保廳廳長張波一直堅信,對于山東工業來說,轉型升級就得邁過能耗高污染重這道坎,堅決趕走落后的“壞鳥”,給“俊鳥”騰出籠子。
實踐證明,山東的眾多企業和行業在經歷陣痛之后,脫胎換骨,實現了涅槃。
在棗莊,中聯水泥有限公司,多年前集中爆破拆除了9條機立窯生產線,每年減排粉塵7000噸,減排二氧化硫900噸。新上的干法水泥工藝,粉塵排放不到立窯的一半,現在年銷售收入是原來立窯的6倍,上繳稅收是立窯的5倍,員工收入是立窯的4倍。
在濰坊,濰焦集團,關停了兩個污染較重的傳統主營項目,新上了PBT、苯加氫和苯酐3個新興項目。新項目實現了企業整個產業鏈條的首尾相接,產生的效益是關停傳統項目的2.6倍。每年還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56噸,減少煙(粉)塵排放58.5噸,節水70萬立方米,周邊的環境質量得到大幅改善。
在山東重要建陶產區臨沂,建陶企業因為環保標準逐步加嚴,顆粒物治理先后從旋風除塵改為布袋除塵(糊袋),又改為水磨除塵。在新標準限值實施后,建陶企業又在水磨除塵的基礎上增加了電袋除塵,從100多家整合至60多家。企業上了檔次、上了規模,不但沒有被逐步加嚴的標準限值淘汰,反而在污染治理水平提升的同時,實現了浴火重生。
生態環保的倒逼作用正持續發力,助推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據了解,去年山東裝備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7.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1.4%,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速多年來首次低于面上工業增速。與之相對應的是山東省持續改善的環境質量。去年山東17個設區城市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濃度分別同比改善16.3%、11.3%、16.9%、4.2%;省控重點污染河流COD平均濃度同比持平,氨氮平均濃度同比改善7.1%。
大眾網原創深度調查欄目《獨立調查》,于2009年12月1日創刊,以每周至少一期的頻率刊發,先后獲評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山東新聞獎名專欄。
欄目緊跟熱點、回應關切,調查傳聞、還原真相,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勇于向網絡亂象亮劍,堅持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客觀公正做監督。欄目始終堅持創新,并成功打通PC端與移動端,重點報道在“兩微一端”同步刊發。2016年以來,欄目在大眾網時政微信公眾號“爆三樣”落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深度調查的“微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