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尋親女孩找到父母!26年首次通話嚎啕大哭
“找到了,找到了!”昨晚21時許,大眾網記者經仔細核實,確定東明縣長興集鄉董莊村村民劉紀然就是“尋親女孩”郭小妮的親生父親!記者了解到,因郭小妮小時候多病且家里窮,劉紀然不得不把她送給安徽一個殷實家庭,給孩子“討個活路”。在大眾網新聞關注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經過72小時的奮力尋找,26歲的郭小妮第一次和親生父母通了電話,忍不住嚎啕大哭。郭小妮說,她理解父母,不怨恨他們,會回來看看他們。
郭小妮的母親張梅竹(右一)說起女兒就傷心得落淚。
郭小妮的父母和姐姐在與郭小妮通話時泣不成聲。
大眾網記者采訪郭小妮的家人。
大眾網菏澤1月17日訊(記者 郭豪 鐘博陵 見習記者 付娜)“找到了,找到了!”昨晚21時許,大眾網記者經仔細核實,確定東明縣長興集鄉董莊村村民劉紀然就是“尋親女孩”郭小妮的親生父親!記者了解到,因郭小妮小時候多病且家里窮,劉紀然不得不把她送給安徽一個殷實家庭,給孩子“討個活路”。在大眾網新聞關注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經過72小時的奮力尋找,26歲的郭小妮第一次和親生父母通了電話,忍不住嚎啕大哭。郭小妮說,她理解父母,不怨恨他們,會回來看看他們。
找到線索:親戚看到大眾網報道,感覺“信息吻合”
昨天18時50分,大眾網記者接到東明縣張青竹女士打來的電話,稱看到大眾網上“郭小妮尋親”的報道后,發現她的身世跟自己二妹家很相似,而且郭小妮和二妹家的人長得很像。
張青竹在電話里告訴記者,她的二妹叫張梅竹,現在有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20多年前,張梅竹還生下過一個女兒,后來把這個女嬰送給了別人,當時發生的地點和孩子的出生日期與郭小妮的日歷上顯示的信息十分吻合。
“我們在大眾網上看到郭小妮的報道,只看照片,就覺得跟二妹家的人很像,然后一看詳細報道,感覺她就是二妹的女兒。”張青竹說。
至此,經過三天的尋找,苦尋親生父母的郭小妮終于找到了最重要的線索。為了核實信息,大眾網三名記者連夜開車來到東明縣長興集鄉董莊村。
電話核實:信息都能對上,尋親女孩26年后找到父母
1月16日21時30分,在張青竹的帶領下,大眾網記者來到東明縣長興集鄉董莊村的劉紀然、張梅竹夫婦家中。短暫交談后,大眾網記者撥通了郭小妮的電話,讓他們在電話里驗證一下。
“把我送走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場景?”“當時是什么樣的人把我抱走的,她們有多高?”電話接通后,郭小妮的聲音很平靜。
“我是通過一位在鄭州黃河管理委員會工作的中間人聯系收養人的,中間人說對方倆人都是大學畢業,因為不能生育,想領養孩子。”劉紀然記憶猶新地說,“你是1987年3月份出生,送你走的地方在長興集鄉衛生院北邊,那天北風很冷,你穿著藍色棉褲,把你抱走的是兩名女性,其中一位年輕的二十五六歲,一米七左右高。”
劉紀然講話時,郭小妮在電話那頭不斷地核實著信息,等一個個細節逐漸清楚后,她說:“抱我走的那名年輕女士,是我現在的表姐,她在鄭州黃河管理委員會工作……”
信息對上了!說完這些,郭小妮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這是她26年來第一次和親生父母說話!
父母回憶:送走女兒是希望她活下來,三年后挨餓找了七八天
張梅竹今年60歲,據她的大姐張青竹介紹,就在幾天前,她還因思念從小送走的小女兒向姐妹哭訴,畢竟,送走的時候郭小妮才七個月大。
“把女兒送走,是希望她能活下去,小孩不受罪,比跟著俺強就行了。”說起往事,劉紀然說,把小女兒送人是因為他所在的村子位于黃河大堤附近的低洼區,每逢雨季莊稼就會被淹,家里沒吃的只能去要飯,為了讓體弱多病的女兒活下去,只好把她送到條件好的人家。
“把女兒交給別人時,心跟刀扎一樣。”把女兒送走后,劉紀然和妻子在原地哭了很久才離開。
“妮兒啊,別難過了,對不起!”電話里聽著女兒哭了起來,劉紀然夫妻也大哭了起來,“是當大人的不對,三年后去找的時候,黃委會被拆了,你爸爸在外面挨餓睡大街,找了七八天還是沒找到。”張梅竹說。
郭小妮:會回來看看父母,感謝關注和幫忙的好心人
在電話里經過一番溝通,劉紀然夫婦和郭小妮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記者問起郭小妮怎么看待父母當初的做法,她說,理解父母當年的做法,不怨恨他們,以后會回來看看他們。
此外,郭小妮希望通過大眾網,向社會上關注和幫助她的好心人表示感謝。從1月13日晚尋求媒體幫助到找到親生父母的72個小時內,大眾網連續發出三篇“郭小妮尋親”的追蹤報道,并通過山東手機報、論壇、微博、微信等全媒體廣泛傳播,引起各界熱心人士的關注。郭小妮告訴記者,她尋親的事被媒體報道后,東明縣宣傳、公安等部門和眾多愛心網友、志愿者紛紛給她打來電話,各盡所能地幫助她、鼓勵她,讓她很感動,她會記在心里,同時祝愿這些好人一生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