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快遞"為何傷人?"收寄驗視"執行難效果差
11月29日,家住山東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的劉先生被一件沾染有毒化學品——氟乙酸甲酯的快件奪去生命,快遞公司“收寄驗視不規范”成為“奪命快遞”發出的主因。大眾網記者調查后發現,“收寄驗視制度”幾乎成為所有郵政行業法律法規的“老生常談”,但是這一制度卻形同虛設,面臨著執行難、執行后效果不佳的局面。
大眾網濟南12月20日訊(記者 馬俊驥 尹海洋)11月29日,家住山東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的劉先生被一件沾染有毒化學品——氟乙酸甲酯的快件奪去生命,快遞公司“收寄驗視不規范”成為“奪命快遞”發出的主因。大眾網記者調查后發現,“收寄驗視制度”幾乎成為所有郵政行業法律法規的“老生常談”,但是這一制度卻形同虛設,面臨著執行難、執行后效果不佳的局面。
收寄驗視不規范,禁寄物品被快遞發出
11月29日,家住山東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的劉先生在收到網購的一雙鞋子幾小時后出現了嘔吐、腹痛等癥狀,就醫后搶救無效死亡。據醫院診斷,劉先生死于有毒化學品——氟乙酸甲酯中毒。今天下午,山東省郵政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事件情況時稱,一件從武漢發往濰坊的快件發生了氟乙酸甲酯泄露,污染了同車的快件,造成1人死亡7人中毒就醫的悲劇。
山東省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副處長陳曉介紹說,氟乙酸甲酯并不屬于《危險化學品名錄》(2002版)中規定的危險化學品,但具有易燃特性,刺激人的眼睛、呼吸系統和皮膚,出現過致人死亡的極端案例,在郵政部門的《禁寄物品指導目錄》之內,屬于禁止寄遞物品。
根據通報,禁止寄遞物品之所以會被快遞公司發出,主要是因為收寄快件的快遞公司沒有嚴格執行“收寄驗視制度”。
山東省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所謂“收寄驗視”是指郵政企業可以要求用戶將交寄的信件或物品開拆,進行規定的驗視,查看交寄物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于用戶拒絕開拆和屬于禁止寄遞的物品,郵政企業不予收寄。
執行難效果差,收寄驗視有法可依卻形同虛設
根據大眾網記者此前在國內某快遞公司濟南一分部臥底體驗掌握的情況(獨立調查《記者臥底13天,揭開快遞業內幕“貓膩”》 http://www.xinghejiuye.com/dldc/kdnm/),只有航空件才會在攬件之后通過X光安檢進行檢查,攬件前的“收寄驗視制度”幾乎形同虛設,基層的快遞網點和快遞員極少能落實執行。
“收件前,客戶都已經把快件打包好了,人家肯定不愿意再拆開。還有的客戶為了保護隱私,也不愿意拆開讓人看里面寄的是什么。”一名快遞員曾經這樣對大眾網記者說。
為了節省時間、不被客戶反感……種種原因導致“收寄驗視制度”執行難。
不僅如此,執行了收寄驗視的效果也并不樂觀。“大部分快遞員缺乏識別違禁品的知識,尤其是對一些化工產品,即使驗視也很難看出來到底是什么。”省郵政管理部門一位負責人表示。
大眾網記者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寄遞服務企業收寄物品安全管理規定(試行)》、國家郵政局《快遞服務》郵政行業標準、《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范》后發現,以上每部法律法規都對“收寄驗視制度”有著詳細的規定,這一制度幾乎成為所有郵政行業法律法規的“老生常談”。
對于“收寄驗視不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七十五條規定:郵政企業、快遞企業不建立或者不執行收件驗視制度,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有關部門關于禁止寄遞或者限制寄遞物品的規定收寄郵件、快件的,對郵政企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對快遞企業,郵政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圓通缺席新聞發布會,承認無危險品承運資質
在下午新聞發布會上,大眾網記者得知,根據湖北省郵政管理局通報,收寄含有氟乙酸甲酯“奪命快遞”的當地快遞公司由于“收寄驗視不規范”被依法吊銷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山東省郵政管理部門也責令涉事快遞公司嚴格落實“收寄驗視制度”,提高識別違禁物品的能力。
“下一步,我們郵政管理部門會對快遞員進行培訓,一方面是提高他們落實收寄驗視制度的意識,另一方面提高他們識別危險化學品等禁止寄遞物品的能力。”陳曉說。
今天上午,大眾網記者電話采訪了上海圓通公司總部一位姓周的高級經理。對方承認,圓通公司沒有承運危險品的資質,并表示:“客戶說不是(危險品),我們也不能作為依據,會查一下這種產品品種。”但是對于圓通公司如何鑒定危險品,經過幾道查驗工序,周經理稱,有相關部門進行,“具體怎么樣我也不清楚,會向相關部門進行了解”,隨后便不再多說。
今天中午,周經理透露,上海圓通公司總部已經派員前往山東處理此事,新聞發布會后會向媒體介紹事情調查處理情況。山東圓通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也表示,山東公司的領導也已在事發地濰坊進行調查處理。
但是在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大眾網記者并沒有見到圓通公司的相關人員,也并未收到圓通方面的事件調查處理情況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