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葡萄酒專家諾博、漢斯的棗莊印跡(組圖)
30日,棗莊大眾網記者來到漢諾莊園,一走進位于棗莊市山亭區駐地的山東漢諾莊園,迎面就會看到一座銅塑像,這座塑像上的老人面帶微笑,和藹可親,底座上評語寫道:“他和漢斯先生為山區葡萄產業化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為紀念諾博先生塑此銅像。”
2003年8月29日,諾博(左)和漢斯在鑒評所引進葡萄的品質。(資料圖)
2008年7月29日,德國專家諾博(左)先生在漢諾莊園指導種植優質葡萄工作。(資料圖)
2008年7月29日,德國專家諾博(左)先生在漢諾莊園指導種植優質葡萄工作。(資料圖)
2005年7月29日,德國專家諾博先生為貧困生捐款。(資料圖)
現在的漢諾莊園。
為紀念諾博先生,在漢諾莊園里立了一個兩米高的銅塑像。
銅塑像下面的諾博先生簡介。
“有一位德國友人叫諾博,是德國葡萄專家,2000年至2009年間他同助手漢斯17次來到中國山東棗莊,向當地農民傳授葡萄栽培、嫁接改優技術,將傳承幾百年的家族商標無償授予當地酒廠使用。諾博和漢斯資助了8名當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學。2007年,漢斯突患癌癥,彌留之際仍不忘自己資助的兩名學生尚未念完高中,囑托諾博把2000元助學款帶給他們。2008年8月1日,當諾博把錢交到孩子手中時,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動得潸然淚下。”
大眾網棗莊3月30日訊(實習生 楊文昌)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28日應德國科爾伯基金會邀請,在柏林發表重要演講,在演講中,習近平提到了兩位德國葡萄酒專家諾博和漢斯,贊揚他們向中國農民傳授先進的葡萄種植技術并資助貧困學生的事跡。他們的故事就發生在棗莊市山亭區大山深處一座歐洲風情葡萄酒莊——漢諾莊園。“漢諾”二字分別取自這兩位德國專家的名字,以紀念他們辛勤的奉獻給當地帶來的變化。
30日,棗莊大眾網記者來到漢諾莊園,一走進位于棗莊市山亭區駐地的山東漢諾莊園,迎面就會看到一座銅塑像,這座塑像上的老人面帶微笑,和藹可親,底座上評語寫道:“他和漢斯先生為山區葡萄產業化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為紀念諾博先生塑此銅像。”
據了解,諾博·高利斯生于1934年9月,是德國SES(退休專家組織)成員。2000年到2009年,他作為中國引進的專家和助手漢斯·博伊,連續9年17次來到山亭,指導農民種植優質葡萄,并無償贈送了由他培植的91個名優葡萄品種及各種優質苗木接穗、葡萄種植器械。
“諾博第一次來,背來了兩大麻袋葡萄接穗,都是優良品種,航空超重部分自己掏的錢。”最早接觸諾博、現管理著漢諾莊園400多畝葡萄園的于庭柏說,諾博每次來都帶接穗,為了能多帶,他甚至寧可少帶衣服。
“他都是春天來插接,到秋天再來檢查一遍。”今年70歲的老于說,“看到當地完全按照他的指導種植管理,諾博非常高興。兩三年間,從這90多個品種中篩選了適應當地種植的十五六個品種。”
2003年,諾博獲得山東省政府頒發的“齊魯友誼獎”,并被授予棗莊市山亭區榮譽市民。2009年5月,棗莊為諾博申報中國“國家友誼獎”期間,76歲的他因病在羅馬尼亞去世,倒在了他一生向世界傳授葡萄種植釀酒技術的路上,當年9月國務院追授予他“國家友誼獎”。
漢斯先于諾博在2008年去世。彌留之際,他仍托付諾博的妻子將資助學生的2000元錢交給諾博帶到了中國,而那次也是諾博最后一次中國之行。
諾博和漢斯的離世沒有讓山亭區的這個引智項目因此中斷。諾博的外孫馬克·林頓從小跟著外祖父學習葡萄種植和釀酒技術,并考取了德國葡萄酒釀造師資格。2006年正式接管了外祖父在德國創辦的葡萄莊園。為繼承“漢諾”遺愿,馬克擔任了漢諾集團技術顧問,并授權漢諾集團無償使用“太陽山酒莊”家族商標。
漢諾莊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馬克或將于近期再次到漢諾莊園,傳授葡萄種植技術和釀酒技術。(綜合新華網、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