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目前公立醫院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體制改革滯后;公立醫院體制改革的難點在于“改到深處是產權”。因此,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步伐,就要以產權主體多元化改革為突破口,大力推行股份制,讓股份制成為公立醫院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股份制是公立醫院改革的主要方向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對公立醫院股份制改革的認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是認為社會功能是公立醫院的主要功能,公立醫院股份制違背了政府為人民提供衛生服務的責任,因而缺乏政治可行性。二是認為國有國營是公有制的正宗實現形式,維持公立醫院的公有制更能滿足政府的其他目標,改革不能僅僅以提高效率和改善質量為目標,股份制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這種認識是否認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因此,走出這些誤區,使公立醫院的資本通過控股、參股等形式,與其他性質的資本融合,不僅能有效克服純國有制、純公有制存在的體制上的缺陷,而且有利于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第一,股份制能夠壯大公立醫院的固有資本功能,增強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公立醫院通過推行股份制可以吸收外資和國內民間資本等各種社會資本進入,從而擴大公立醫院資本的支配范圍,擴大公立醫院國有資本的功能。在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我省平邑縣人民醫院于1998年4月進行股份制改革,選擇了國家控股的股份制改造形式,國有股占60%,其余40%股份售給醫院職工,醫院的實收資本擴大了近一倍。近來,又進行了國有股轉讓,國有股減少到20%,醫院的資金實力進一步增強。醫院把募集到的資金用于購置設備、改善病人就診條件、提高醫療水平,極大地激發了醫院活力,醫院的各項效益明顯提高,形成良性發展的態勢。
在公立醫院股份制改革中,國有資本可采用兩種控股形式:一種是絕對控股,即國有股占絕對多數,比如可占50%以上;另一種是相對控股,國有股所占比重可在50%以下,但是在股權高度分散的情況下,國有股同樣可以有效控制股權。
第二,股份制有利于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確保公立醫院的健康發展。股份制為公立醫院提供了一種明晰的財產組織形式,從而有利于醫院在產權多元化的基礎上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并真正落實國有資本權益。同時,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資本在不同行業間流動,使醫院改變單一的經營模式,形成以醫療為主業、多業并舉的、抗擊市場風險能力強的綜合性經濟實體,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第三,股份制有利于公立醫院轉換運行機制,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和真正的市場主體。公立醫院通過股份制改革,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醫院以市場主體身份,參與競爭,謀求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拓展發展空間。同時,在醫院內部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者之間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關系。這樣,既保住了醫院國有資本所有者權益,又實現了政醫分開,使醫院真正實現運行機制轉變。從平邑縣人民醫院等醫院股份制改革的實踐來看,實行了規范化股份制改革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良好,經濟社會效益顯著,這也說明,股份制是公立醫院改革的正確選擇。
公立醫院股份制改革勢在必行
第一,從公立醫院存在的問題看,必須進行股份制改革。目前,在公立醫院內部管理上,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產權不明晰,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內部管理混亂。二是資金短缺,限制了醫院的發展后勁。三是人力資源浪費嚴重,制約了職工潛能的發揮。四是分配不盡合理,影響了職工的積極性。
在外部環境上,公立醫院主要面臨著三個方面的壓力:一是時代變革帶來的壓力。公立醫院不可能獨立存在于這場轟轟烈烈的深刻社會變革之外,必須接受挑戰,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二是醫患資源爭奪的壓力。目前國內各醫院都在加強管理,力求以高質量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吸引病人前往就診。同時,國外一些醫療機構也登陸國內市場,以雄厚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向公立醫院提出挑戰。三是人才資源爭奪的壓力。很多大醫院以優厚的待遇從公立醫院挖走技術骨干。面對這些不可回避的問題和挑戰,公立醫院必須從根本上進行徹底改革,否則就會痛失發展機遇。
第二,從公立醫院發展的需要看,進行股份制改革迫在眉睫。股份制改革能滿足公立醫院的5個需要:即改善籌資渠道的需要、尋找新的經濟激勵機制的需要、適應職工醫療改革和社會化的需要、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新型三級醫療網的需要、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資金是制約公立醫院發展的重要因素。從現行制度來看,醫院所需資金,地方財政不可能完全滿足醫院發展的需求,而醫院自身利益也日益顯化,醫院單獨進行內部機制變革難度也太大,因此,現實的環境和需要迫使公立醫院進行股份制改革。
第三,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看,公立醫院股份制改革已水到渠成。首先,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一認識上的重要突破,為公立醫院股份制改革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公立醫院可以大膽地借鑒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加快自身的改革與發展。其次,公立醫院股份制改革的思路日漸清晰。以股份制形式理順醫院產權關系,完善醫院法人制度,促進運行機制轉換,從而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管理模式的股份制醫院的思路正在被實踐檢驗,并不斷完善。再次,公立醫院股份制改革有了成功的經驗。有的公立醫院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進行了股份制改革試點取得成功。他們在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的基礎上,以醫院現有的土地、房屋、設備等國有資產進行折股,并向社會公開招股,募集資金,壯大了醫院的實力,形成了產權清晰、運轉靈活的真正意義上的股份制醫院,為今后公立醫院進行股份制探明了路子。
公立醫院股份制改革的對策建議
基于以上原因,特對醫院股份制改革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第一,積極推動公立醫院股份制改革。公立醫院股份制改革涉及到融資比例、領導體制、隸屬關系、職工利益、分配機制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僅靠公立醫院自身不可能得到有效處理和解決,必須依靠國家政策及相應措施,推動股份制改革。具體應做到:1.科學地制定和有效實施有關法律法規,清楚界定各類產權邊界,保證國有股資金到位,明確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權能的歸屬關系,并嚴格加以保護,使其他主體不可隨意侵犯。2.建立和完善推動公立醫院股份制改革的社會保障制度,在產業政策上予以傾斜,在稅收、信貸政策上予以扶持。3.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清除一切不合理的行政限制、區域保護、行業壟斷和產權壁壘,并旗幟鮮明地支持股份制改革。4.鼓勵公立醫院與科研院所、高校及相關企業合作,優勢互補,以實現產業資本與科技資源融合。
第二,嚴格規范公立醫院股份制改革。要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晰、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實行政醫分開,使醫院成為適應市場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避免改革的“變形”、“走樣”,避免不按現代企業制度運作,具體應做到:1.規范醫院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完善醫院領導人員的聘任制度,并實行制度化管理,加強科學、民主決策。2.真正形成優勝劣汰、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技術不斷創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機制。3.加強信息披露制度,強化信息披露意識,提升信息披露質量,減少技術性錯漏,體現出對股東負責的真誠態度。4.完善監督制度,真正形成合理選擇或評價經營者以及有效地監督和約束經營者的機制,將醫院的重大決策、經營活動、人事安排、財務狀況、經營業績等置于國家證監部門和股東的監督之下。
第三,加大配套改革力度。股份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實行現代醫院管理的同時,必須加大醫院其他方面的改革,具體應做到:1.處理好產權改革的遺留問題。通過完善手續,健全制度,安置職工等多種措施,切實解決好各方面的責、權、利的關系。2.正確處理股東、董事會和經營者之間的權利、責任和利益,形成相互制衡關系,徹底理順“新三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與“老三會”(黨委會、職代會、工會)的關系,減少扯皮,提高工作效率。3.堅持改革與加強管理相結合,搞活用工與分配。解決職責不清、任務不明、不負責任、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問題。
第四,強化股份制醫院的文化經營。股份制醫院應把文化經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具體應做到:1.堅持以人為本的醫院文化核心,正確引導醫院全體成員在長期工作生活中形成的自然醫院文化,積極提倡醫院全體成員為實現醫院共同目標建立起的自覺醫院文化。2.大力倡導“三個主義”,即社會主義、集體主義、革命的人道主義;發揚“三種精神”,即毫不利己、先人后己的精神,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愛醫院、愛患者、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精神。3.重點抓好“十項基本內容”,即醫院精神、服務文化、道德文化、思維文化、心理文化、管理文化、技術文化、環境文化、組織文化、制度文化,使醫院文化推動醫院股份制改革的深化,促進醫院的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股份制是公立醫院改革的現實選擇,只要我們抓住股份制這個促進公立醫院發展的最佳切入點,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嚴格按照股份制公司的模式進行改革,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公立醫院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股份制醫院的明天就一定會更好。
(作者為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
□ 姜學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