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
大眾網訊 “婆婆幫忙帶孩子,回到家就有飯吃,毫無怨言。”92歲的史學蘭聽著兒媳對自己的感謝,眼中泛起了點點淚花。這溫情一幕出現在冉莊村的第38屆孝善節“婆媳互夸”現場。
據了解,每年農歷十月初六,冉莊村都會如期舉辦“孝善節”,時至今日,已經是第38個年頭了。今年的孝善節除了為老人們健康義診、表演節目、分發蛋糕禮品外,還特別加入了“婆媳互夸”和“我為父母洗洗腳”的環節,婆婆和媳婦共同站到臺上,在現場百人的見證下訴說著對彼此的感謝,子女們在現場彎下腰為父母脫去鞋襪,用熱騰騰的水為父母洗去疲憊。“孝善節”早已成了冉莊村的傳統,村里也在這樣的傳統下,形成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良好社會風氣。
今年以來,德州市夏津縣婦聯積極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不斷擦亮“和合家風 德行夏津”的家風品牌,實施家風建設行動,成立家風美德·雙促雙聯盟,啟動“百姓千族萬家訓”暨“和孝傳承萬家行動”,組織《千年傳承好家風》千人廣場舞;搭建家風宣傳平臺,展播“和合家風 德行夏津”最美典型30余個,推出村婦聯主席述“好婆婆”“好媳婦”節目20期,縣域內姓氏家風家訓展播29期,講好家風故事;開展家風系列活動,舉辦“和合家風潤心田 移風易俗展新顏”第三屆全民家風節,開展“家風”主題黨日活動,婆媳互夸,為老人洗腳,將好家風融入干部群眾的日常生活。
優良家風作為社會正能量的源泉,在夏津匯聚成一股強勁的力量,引領著道德風尚的新高度。其中,孟淑玲以幾年不變的堅韌,悉心照料癱瘓婆婆的感人事跡,彰顯了孝老愛親的光輝典范;張利利家庭榮獲德州市“最美家庭”稱號,成為美德傳承的生動注腳;房忠起作為社區管家,身體力行推動鄰里互助,樹立了和諧共融的標桿。
夏津縣婦聯將站在更高的起點上,以更加寬廣的視野和深遠的考量,深化好家風的傳承與弘揚。通過抓住重陽節、孝善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婦女微家、幸福食堂等重要活動場所,家長學校、社交媒體等重要陣地,將好家風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持續不斷的熏陶與教育,讓優良家風深深植根于每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土壤之中,共同培育出一個更加文明、和諧、繁榮的社會風貌。(記者 林秀秀 通訊員 范華珍)
責編:
審核:徐榕悅
責編:徐榕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