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花冠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劉法來
七年前,企業已瀕臨倒閉,現在卻是以生產經營白酒為主,集印刷、包裝、果酒、飲料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先后榮獲 “中國白酒工業百強企業”、“全國守合同重信用單位”、“省消費者滿意單位”、“省輕工系統雙文明優秀企業”等一系列榮譽稱號。“花冠”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山東省白酒行業第四家、菏澤市第一家擁有馳名商標的企業。“大海航行靠舵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家人——劉法來。
臨危受命 勇挑重擔
1998年,花冠酒廠由于經營不善等原因,造成總資產3013萬元的企業,負債7367萬元,負債率高達244%,工人們已7月沒領到工資……組織上首先想到了時任物資局局長的他。“組織的安排就是我的選擇”,他毅然受命。
面對嚴峻現實,他不等不靠,帶領全體職工修舊利廢,重整企業。挑撿、涮洗瓶子近30萬個,鏟除雜草、平整場地8000多平方米,拆除危房30余間,粉刷墻壁涂料7000多平方米,為企業節約資金26萬元。為提高產品質量,解決窖泥老化的問題,1999年7月份,他和工人一起戰高溫、斗酷暑,培養窖泥300多立方米,在泥中浸泡了半個月,導致發燒39度,但他總是夜里輸液,白天依然參加勞動。
啟動生產最關鍵的問題還是資金。他走親戚、串朋友、找關系,湊齊了140萬元的資金,又從老家拉來了一萬多斤小麥,想方設法購進了包裝物料,更新了部分設備。在他的帶動下,職工們紛紛從自己家里拉來了大包小袋的小麥、高粱和大麥,多的有四五千斤,少的也有四五百斤,節省了資金,解決了廠里的燃眉之急,為生產備足了原料,從此,廠子啟動了生產。
改革創新 嚴格管理
企業逐步走上了發展的正軌,成績面前,他沒有沾沾自喜,而是考慮的更深、更細、更遠。他認為,干企業單靠苦干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999年3月,在市縣經貿委等單位組成的工作組的協助下,成功地實行了股份制改造。他首先從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入手,把一批適應市場經濟、年富力強、有戰斗力的干部選拔到中層以上領導崗位。本著精簡高效的原則,把行政科室由原來的23個精減為8個,行管人員由168人精減為83人,中層干部由72人精減為35人,精減下來的人員全部充實到生產第一線,形成科學、規范的經營管理體系。
其次是強化管理。先后修訂和健全了符合本企業實際的工作標準和管理制度40多項500多條款,并從嚴從細抓落實。在財務管理上,狠抓成本核算和節能降耗,進一步加強采購、儲運、領用等環節的管理和監督,杜絕了一切跑冒滴漏現象。
用好權力 發展企業
面對權力,他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無論在企業黨建、生產經營管理還是企業改革改制等重大問題上,他始終堅持求真務實、發揚民主、集思廣益。一些重大事項,黨委會、董事會、監事會集體研究。堅持企業重大事項決策公開,涉及職工切身利益和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公開,選人、用人制度公開,購材、發包工程公開,保證了群眾監督。
特別是事關企業生死存亡的投資決策,他都要經過充分調查研究,周密思考,廣泛爭取有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實踐證明,幾次大的投資決策都是正確的,也是成功的。
2000年投資150萬元新上了瓶蓋項目,2001年又投資300多萬元新上了包裝印刷生產線。2003年他緊緊抓住定陶御思酒業對外重組的有利時機,果斷出資400多萬元搶先一步實現了對該公司的控股經營,實現了我縣企業資產運作方式的新跨越。06年又與安徽客商合作,征地170多畝,利用當地的雜果資源,投資4000多萬元,新上果酒加工項目。
扶弱濟困 奉獻社會
他常說,企業是社會的企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企業發展了不能忘記回報社會。2001年9月,他組織員工為曹縣聾啞學校部分困難兒童捐款3萬元;2002年,他決定每年拿出3萬元救助困難學生;2004年菏澤慈善總會成立時,拿出了10萬元資金支持總會運轉;出資近40萬元自費修建了公司周圍的下水道等城市道路配套設施;他給“全國十大孝子”牡丹區農民戴永勝送去了1萬元錢和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每年拿出7萬元,成立了花冠助學慈善基金會……幾年來,企業在助學、助殘、扶弱以及公益事業等方面共累計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80多萬元,他本人捐出的物資近6萬元。
由于工作突出,劉法來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先后被授予“全國輕工系統勞動模范”、“全國第五屆鄉鎮企業家”稱號;先后當選為省第八屆黨代表、省第十屆人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