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重慶,市民在敬香抽獎游戲機上投幣敬香抽獎,引發爭議吐槽。據悉,敬香抽獎游戲機使用投幣方式敬香,每次五元,中獎獎品為開光水晶石、手鏈、景區門票或字畫,最高為價值6萬元的字畫。(9月14日光明網)
敬香禮佛,這是佛家傳遞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供養和皈依,是佛教文化和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敬香抽獎,這卻是第一次聽說,說其是佛教文化顯然不妥,倒像是以佛教之名行圈錢之實。
新聞中并未提及敬香抽獎活動是由誰組織的,但是具體分析一下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寺廟等佛教機構發起,另一種則是商家的商業活動。可是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好像都是與佛教甚遠,而與金錢較為靠近。
倘若是佛家所為,以投幣的方式敬香,難脫賭博的嫌疑,不僅與敬香舍棄自我、無私奉獻、普香十方的本意相違,而且總想著要抽到大獎,肯定也難以達到凈化心靈和精神的目的。況且,如果敬香抽獎也算是在表達一種虔誠,那虔誠的程度到底是以投幣的多少來算,還是以所抽到獎項的大小來算呢?如此看來,敬香抽獎只是讓佛家賺的盆滿缽滿,但是從事這樣有違佛教教義的行為,禁不住讓人揣測,這到底是真佛家還是假佛家?
如果是商家所為,那肯定就是逐利無疑,在商言商沒有不對,追逐利益也無可厚非,但是打著佛教的旗號,干著謀財的勾當,甚至以佛教作為賺錢的幌子,這就是不對和不妥,就是對佛家的不尊和不敬。如此這般的商家,自己未必禮佛信佛,卻靠著佛來掙錢謀利,不僅可笑,簡直可恥。
話再說回來,即便如一些人所說,將佛教敬香和抽獎游戲機結合在一起,是宗教發展商業化的一種表現,可是筆者不禁要問,純粹的宗教為什么非要商業化?即便就是要商業化,又為什么非要選擇一種有賭博性質的游戲,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路徑嗎?
說一千道一萬,佛家所辦也好,商家所為也罷,目的都不是在于弘揚佛法,殊途同歸的結果就是圈錢,常言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是敬香抽獎的行為卻是取財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