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新聞
9月11日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煙臺海陽東方航天港舉行“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系列現場記者見面會“‘鏈’出新業態”專場,邀請東方航天港集團、濟鋼集團、東方空間、上合航天4家企業負責人與記者見面,采用“發布+推介+展示”的形式介紹山東商業航天產業鏈優質產品,交流山東推動商業航天產業跨越式發展情況。
張華:大家好,我是東方航天港(山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華。
東方航天港集團的定位是成為全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現代商業航天服務領軍企業。公司由煙臺市、海陽市兩級國資平臺組建,注冊資本30億元,通過建設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聚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商業航天海上發射母港,培育我國首個以“海上航天發射”為特色,集海上發射、星箭產研、配套集成、衛星應用、航天文旅于一體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我們的主營業務包括海上發射服務、衛星數據服務、航天文化旅游、園區運營、股權投資等。
經過5年發展,我們在34平方公里范圍內,集聚了“衛星、火箭、發射場”三大要素,鍛造了“海上發射服務、火箭總裝總測、空天信息服務”三大核心能力,搭建了“天上有星、陸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網”四位一體的商業航天產業體系,入選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海上發射寫入了《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
發射方面,成功保障我國4型固體火箭18次海上發射任務,發射衛星115顆,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艘專業海上發射船“東方航天港”號,配備雙冗余的動力定位系統和遠程控制系統,實現發射期間無人遠程控制。
火箭方面,建成投用32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具備年總裝50發火箭的產能,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固體火箭總裝基地。
衛星方面,我們聯合國內重點實驗室,推出具備國內領先水準的大型時空智能遙感星座,對標谷歌地球,上線了全棧國產化的“數字地球引擎”,建成投用省級新型衛星數據智算中心,搭建衛星垂直產業體系。
同時,我們將招引的30個、總投資322億元的航空航天產業項目都集聚在一個產業鏈條上,已形成良好的產業集聚效應。
劉仕君: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我是濟鋼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仕君。
濟鋼始建于1958年,是共和國締造的第一批地方骨干鋼鐵企業;2017年7月,為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產能調整的決策部署,濟鋼集團安全關停全部鋼鐵產能。
濟鋼發展航空航天產業不是白手起家,而是源自67年積累的扎實工業基礎。濟鋼作為典型的工業制造企業,擁有3400余名高級技工,涵蓋電工、焊工、車工、鉗工等多個工種,這些都是生產航空航天產品的核心動力與基礎支撐。一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都圍繞國家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目前隨著國家新舊動能轉換實施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濟鋼依托扎實的工業制造基礎和功底,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代表性產業航空航天產業。二是針對商業航天產業特點和地理空間的分布布局規律,重點確立了“北京研發設計-濟南制造測試-煙臺組裝發射”的空間布局,主要圍繞航空航天產業鏈條中的制造環節和檢驗檢測實驗環節開展布局。三是生產制造火箭、衛星、飛機、無人機等航空航天產品的零件、部件、組件、結構件等要求較高的工業產品。四是濟鋼原有基礎圍繞航空航天配套以及外溢的上下游產業開展布局,包括貿易也已開始向航空航天轉型。
彭昊旻:大家好,我是東方空間(山東)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彭昊旻。東方空間是一家制造運載火箭并借此把各種航天器送到外太空的民營企業。大家可以把我們看作是一家自己制造交通工具來承攬業務的快遞公司,只不過區別是我們往天上送件。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總部在山東煙臺,是山東省唯一一個成功發射衛星的火箭總體單位。眼下我們承攬的快件是各類人造衛星,不過我們也憧憬著在未來某一天能有實力送人類去太空,希望能躋身世界一流。
目前我國正在加速部署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衛星互聯網不僅是解決偏遠地區通信、增強應急救災能力、消除“數字鴻溝”的關鍵,更是構建空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提升國家戰略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將帶動整個商業航天產業鏈,并催生更多創新應用。
眼下我們所說的國內低軌互聯網星座,主要是中國星網負責的“GW星座”和上海垣信衛星主導的“千帆星座”,這兩個星座的遠景規劃衛星總數超過2.8萬顆,其中GW星座約1.3萬顆,千帆星座約1.5萬顆。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對火箭發射的需求非常巨大且緊迫。計劃至2025年底“千帆星座”要完成一期648顆衛星的部署,中國星網也計劃在未來五年內發射其約10%的組網衛星(即約1300顆)。這意味著從2025年起,平均每年需發射數百顆甚至更多衛星。如此大規模的衛星組網計劃,對火箭發射能力提出了“海量”需求。
單靠長征系列火箭無法實現如此大量的發射任務,另一方面,市場上缺乏低成本、高頻率、大運力的火箭發射能力,這已成為制約我國衛星互聯網組網進程的主要瓶頸之一,同樣,也是東方空間等民營商業航天企業的市場機遇。
東方空間研制的首型火箭“引力一號”經過3年的高效研制,于2024年1月11日從東方航天港登船,在煙臺海陽海上首飛成功。首飛后成為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國內民商最大火箭。“引力一號”也成為現役運力最大的民商火箭,有效彌補了我國大運力火箭不足的態勢,即將成為中國第一型常態化服役的中型民商火箭。
丁晟:大家好,我是青島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晟。
上合航天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衛星通信運營商。我們建設并運營的全球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吉利星座,通過在距離地面約600km的軌道部署72顆衛星,實現全球覆蓋,為用戶提供商業化的衛星物聯通信服務。
所謂衛星物聯網星座,可以簡單理解為“在太空中建一張全球網絡”。這張網絡可以突破地面網絡覆蓋的限制,在全球范圍內,全天時、全天候地實現物體與物體、人與物體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交互。讓各種設備——比如卡車、船只、無人機、監測傳感器——在任何地方都能“說話”和“傳數據”。國際上代表性星座包括銥星、全球星、海事衛星等等。吉利星座也屬于衛星物聯網星座。
通過吉利星座建設,我們正在打造“空天地海”一體化數字生態網絡,服務國家戰略,推動中國衛星產業鏈商業化升級及中國航天技術商業化應用。
在數字貿易全球化的今天,覆蓋全球的信息網絡正成為萬物互聯和智能服務的底座。作為中國商業航天的“先行者”,上合航天在青島規劃布局全球衛星星座業務總部、星座測運控中心、智慧物流和智慧海洋應用基地、AI數據運營中心等服務體系,面向全球提供衛星物聯通信與數據應用服務,推動中國航天技術規模化商業化應用。
記者見面會開始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軍民結合推進處處長王超向大家介紹當前山東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有關情況和特點。
9月10日下午,記者們來到衛星數據展示中心、衛星運控中心、東方航天港研究院、東方空間AIT廠房、航天科普館、東方航天港號發射船參觀采訪。在實地體驗的同時,深入一線采訪。
(大眾新聞記者 楊燁瑩 姜倩 攝影 李亞平 崔晗 策劃 陳巨慧)
責編:
審核:劉旋
責編:劉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