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大眾網
滿倩倩 張珈瑋 儀首歌 梁雯
手機查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滿倩倩 張珈瑋 儀首歌 梁雯 濟南報道
5月25日,就在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開幕前幾天,一部以濟南市章丘區三澗溪村為故事原型的電視劇——《三泉溪暖》在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檔開播。開播首日,全國網收視率第一,全國觀眾目睹了山東這個鄉村發生的巨大變化。
三澗溪村的發展變遷,是山東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一個縮影。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未來五年,山東要錨定“走在前、開新局”,讓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成色更足,讓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在部署“十二個著力”重點工作時,報告強調,要深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統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德州市齊河縣金穗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袁本剛代表
深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首先要扛牢維護糧食安全重大責任。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作為一名來自農村的基層黨代表,德州市齊河縣金穗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袁本剛格外關注糧食產量問題。受去年秋汛影響,今年山東的小麥晚播面積大。袁本剛告訴記者:“經過精細化的管理,加上近期有利的氣象條件,目前來看,今年小麥豐收在望。去年,我們合作社托管服務土地面積5萬畝,爭取一年后托管服務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
德州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孫豐勇代表
作為德州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孫豐勇代表結合報告部署要求,圍繞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三個方面,第一時間列出以下工作重點。
“一是聚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全力打好‘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首季開場戰;二是積極做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確保順利播種到位,力爭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種植任務;三是加快建設中國德州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區,搭建‘一區多園’食品產業發展新平臺;四是重點培植10個中心鎮、11個特色鎮、100個中心村,加快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及社會民生服務實現一體化發展……”孫豐勇說,會后回到德州,將立即組織全市農業農村系統,深入地學習貫徹落實這次省黨代會精神。
深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還要全面提高農業質量效益。
近兩年,即食、即烹、即熱、即配的預制菜,成為了疫情、“宅經濟”背景下的市場新寵。濰坊市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丁俊洋代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后五年將建設新型蔬菜產業聯合體,大力加強蔬菜的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推動做強做優“壽光蔬菜”區域公用品牌。同時,做大做強預制菜產業,提升蔬菜全產業鏈的運營綜合效益,特別是建設好占地500畝的蔬菜食品加工園,進一步擴大預制菜產能,為全省人民提供更豐富的蔬菜食品。
濱州市沾化區富源街道中魏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褚國棟代表,則盤算著下一步在村里發展“邊角經濟”。“我們打算通過分戶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統一購置苗木,利用村里路坎溝邊、閑置荒片等邊角土地,實現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我們還計劃將村里60余戶100多畝冬棗全部納入合作社管理,由合作社統一購買化肥、農藥,統一管理銷售,打造特色品牌。”
深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也要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
“青島將聚焦農業高質高效,打造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聚焦鄉村宜居宜業,打造齊魯樣板先行區;聚焦農民富裕富足,打造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聚焦城鄉融合發展,打造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分組討論會上,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袁瑞先代表發言時提到,青島將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斷提升鄉村的舒適化、清潔化、便利化水平;圍繞產業興、組織強、環境美、治理優、要素活、生活富的目標,系統謀劃建設10個一流的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帶動各區市建設30個區市級片區;接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把農村建設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成為國際大都市的靚麗底色;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年內完成33個省級、100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打造10個區域聯建、產村一體、農旅融合的美麗鄉村示范片。
深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最終是為了促進農民富裕富足。
濟寧市泗水縣圣水峪鎮南仲都村黨支部書記姚洪遠代表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開幕當天,濟寧市泗水縣圣水峪鎮南仲都村黨支部書記姚洪遠代表心情格外激動,“通過主抓產業振興,南仲都村建起了大棚,主要種植草莓、火龍果和蔬菜等產品,現有種植面積460畝,總產值1680萬元,如今光靠這一產業村里人均收入增加9700元。下一步,我們還計劃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搞采摘、民宿和農家樂等項目,預計三年后我們村的集體收入將突破千萬元,人均純收入將突破4萬元,爭取把南仲都村建設成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示范村。”
日照市五蓮縣洪凝街道紅泥崖村黨支部書記張守英代表
站在山東會堂前,日照市五蓮縣洪凝街道紅泥崖村黨支部書記張守英代表向記者講述了她們村的發展故事。以前紅泥崖村集體收入薄弱,基礎設施條件落后,村內老弱病殘、失能半失能的“老困孤”群體生活困難。后來通過盤活資源抓發展、鄉村治理換新貌、互助養老促脫貧三項措施,讓紅泥崖村徹底摘掉了“窮”帽子,老人養老有了依靠、村容村貌展現新顏,集體經濟也是穩定發展。張守英說,“這幾年,我們村從傳統的農作物種植轉向高效的經濟作物種植,農民以家庭農場的形式規模性地種植茶葉、蘋果、獼猴桃,老百姓體會到了穩步增收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