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客戶端
手機查看
兩個俏皮可愛的泥娃娃,穿著布兜兜,屁股上落著一只蒼蠅,取名諧音“一定贏”。
兩個騎著色彩斑斕小馬的孩童,穿著花衣服,舉著旗子,寓意“旗開得勝”……
在惠民縣皂戶李鎮泥塑手藝人杜增香作坊里,既能看到創新基因,也能回顧到各類懷舊元素。她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泥塑作品創新就是要用心,將美好寓意賦予其中,“思路開拓了,銷路也自然不會窄!
杜增香制作的泥塑作品。
泥塑,不言而喻,是用泥土捏造塑形而成。選取什么樣的土作為原材料,是第一步。
在惠民縣皂戶李鎮大杜村杜增香家的惠民泥塑作坊,取土和泥的工作,是由杜增香的爸爸杜永安負責。
杜永安今年64歲,和泥塑打交道30多年了。他認為,選取什么樣的土,既有一定的標準,又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
“必須是黏土,深挖一米左右的淤泥土最佳,選取標準就是冬天一凍一個大疙瘩,一化凍就是魚鱗片的形狀!倍庞腊惨卜窒砹巳⊥恋攸c,惠民縣沙河以北這種土是找不到,找土要去沙河以南的地塊。
土塊找來了,接下來就是和泥。只見大杜永安用錘子將土疙瘩一塊塊的敲碎成粉末狀,用篩子過濾一下后,加適量的水攪拌,然后添加棉絮。
“和泥如和面,接下來,就是最費體力的踩泥了。”杜永安一邊說著,一邊穿上軍綠色膠鞋,系緊了鞋帶,在地上來回踩踏,泥塊表面越來越光滑,棉絮也均勻地融入其中,不見了蹤跡。
踩泥是個體力活,汗水不斷滴答在泥塊上。當泥團捏成圓形摔到地上,聲音清脆而不裂時,制泥工作算完成了。后面工序,包括擦粉、上色、開眼等十來道工序就由杜增香接手了。
杜增香和她的泥塑作品。
“有人說,你這爛泥巴有什么好的,你還賣這么多錢。”也許只有杜增香才知道這其中的艱辛,日積月累的踩泥勞作,爸爸杜永安半月板也出現問題。
所以,杜增香對和好的泥巴,格外珍惜。
“我是6歲時候,跟著一個爺爺學的泥塑!1984年出生的杜增香,也算是個老手藝人了,小時候大人做成品,下腳料就給她玩,自己順手捏一點小動物,然后放在火柴盒里。
后來,隨著時光流逝,年齡增長,杜增香在2000年正式開始當家,制作泥塑產品。不同于老一輩手藝人的思路,杜增香首先想到了創新。
“2000年往前推十年,老一輩還是傳統模式,樣式很單一,有小雞,小狗,小哨子等,銷量不溫不火,只能賺個零花錢。銷售的方式,也以趕廟會為主。”杜增香說。
杜增香在傳承老一輩樣式的基礎上,更傾向于制作“小作品”,即將大個變mini,因為小的方便攜帶。同時,她善于捕捉網絡上的流行趨勢,制作創意產品。例如小朋友喜歡的動畫片人物,她捏得惟妙惟肖;“逢考必過”“旗開得勝”等蘊含美好寓意產品,更是她的得意之作。
杜增香制作的泥塑作品。
“人們買泥塑作品,不僅要看著喜慶,還希望承載著美好祝福。”杜增香認為,創新,需要的是走心,不僅僅是樣式創新,而是要投入更多心思。
不僅有創新,杜增香設計的作品中,也有懷舊的元素。80后小時候玩具,冬天孩童帶的老虎帽,還有各類有年代感的物品,都成為她泥塑作品的靈感來源。
思路開拓了,銷路也越來越寬廣。如今,杜增香的泥塑作品,不但是廟會上的搶手品,在網絡上也有著不錯的銷量。
惠民泥塑,作為國家級民間藝術類文化遺產,同樣也面臨著傳承的問題。 現在惠民,做泥塑的人越來越少。杜永安記憶中,以前最多的時候有30多戶,現在不足10戶了。
“要不是有感情,有特別的情懷,我也堅持不了!倍旁鱿闶种敢呀浉闪眩韧g人要粗糙一些,她笑著說,“巧手大多都是粗糙的!
談到為什么堅持創新,杜增香說,她想吸引更多年輕人,尤其是小孩子!叭绻麆e人創新比我的好,那我很開心,這是我做這個東西的初心!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鄭希平 通訊員 王軍 牟樹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