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手機查看
走進“年畫之鄉”西楊家埠村,一片片仿古建筑串起一條“年畫街”,幾家“老字號”畫店,滄海桑田,見證了楊家埠木版年畫那600年歷史。
西楊家埠村隸屬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旅游開發區,全國三大木版年畫之一的楊家埠木版年畫就誕生于此。隆冬時節,一仿古四合院內,刀影飛下,墨香索饒。院落五間房,自西屋店面入院,北屋雕版室,南屋印刷室,剩下的是客廳和臥室。門匾上“和興永畫店”幾個大字,充滿歲月的積淀。
這里的幾乎家家戶戶祖上都開畫店,曾有“畫店百家、年畫千種、畫版上萬”的鼎盛局面。如今,傳承幾代的“世家”仍有十余家,著名的百年畫店“和興永”便是其一。畫店的主人楊乃東是第十三代傳承人,也是楊家埠木版年畫省級非遺傳承人。在這個四合院里,木頭變成工藝品,一幅幅年畫“飛”至美國、印尼等家庭里。
老藝人將楊家埠木版年畫制作分為四道工序,即朽稿畫樣、雕刻木版、手工套印、烘貨點胭,每道工序都有一套獨特技法,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山東半島上的一支藝術奇葩。其中,雕刻木版是最重要的工序之一。
楊乃東最常待在雕版室里。在一塊300多年的梨木板上,刻刀起落間,一朵精美的花蕊慢慢呈現。“寧刻十個直,不刻一個圈。”楊乃東說。別看只有豆粒大,木板在他的手上轉著圈,足足刻了近半個鐘頭。刻線版是個技巧活,先刻頭臉,也就是浮著的線,比如繡花女手上的線已刻完,線后的衣服卻空著。
楊乃東正在刻的這塊線版叫“繡花女”,屬于老版新刻。原來,傳統題材的楊家埠木版年畫有上千種,沒有的版,傳承人們會按需復刻。祖傳加新刻的,楊乃東攢了五六百塊版,他將它們視作生命。
“近幾年我的主要精力就是挖掘和復刻,挖掘了上百套傳統畫樣,一年能刻十套八套。”楊乃東說,幾年前,他從外省“淘”了10噸三四百年樹齡的梨木,找了三間老屋鎖起來,“年歲長的木質堅硬、細膩,板更整裝,印的效果更好。”
南屋印刷室里有兩個工人,一個印刷,一個裝訂。身邊的小土爐上嗚嗚做著水,抬頭是一排排竹竿,掛曬著待晾干的年畫。旺季已至,楊乃東卻沒再雇人手。他家年畫靠“攢”,淡季也不歇,常年制作,以備萬一。“攢”實屬無奈之舉,因為手工太慢了。去年,有個大客戶一下要2000套大頁年畫冊,楊乃東一口給回絕了。“誰也做不出來。”他說,一套年畫冊四五十道工序,僅木材就有鋸版、去疤、刨版、水泡等10幾道工序。
在記者采訪時,兒子兒媳正在收拾行李,將年畫集裝箱后,趕中午的火車去青島參展。“年畫不是剛需,如果不出去宣傳的話,可能會淡出人們視線。”除了每年20次左右展會,兒媳楊靜剩下的精力都在非遺進校園上,她是不少學校的校本課程老師。
一代代年畫人在傳承中,堅守著這門技藝。在當地政府引導下,楊家埠民間藝人用年畫反映當下,創作了大量如反腐倡廉、扶貧主題等時代主題的新年畫。“這類年畫突破了傳統的平安、福壽和財富觀念,超出了年畫本身的作用和文化功能,更多的是借助年畫的形式來宣揚一種理念和思想。”長期從事新年畫創作的楊家埠木版年畫藝人楊志濱說。
如今,楊家埠木版年畫飛在天上是風箏,拿在手中是扇子,懸在門前是燈籠,擺在桌上是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