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海報新聞
劉璐
手機查看
海報新聞記者 劉璐 北京報道
“我希望弟弟趕快好起來。”為了救弟弟,山東省濰坊9歲男孩泉泉每天堅持跑步,他的目標是讓身體變得更加強健,符合骨髓干細胞移植標準,泉泉知道自己是弟弟銘銘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哥哥銘銘在跑步
2021年7月初,濰坊市四個月的大的男嬰銘銘身體忽然出現咳嗽,淋巴結腫大等癥狀,被父母帶到醫院,經過多方診斷后,銘銘最終被確診為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病,簡單來說就是身體沒有或缺少免疫力。
此前對于“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病”,泉泉一家人從未有過任何了解,更不清楚觸發這種病的病因,只知道這種病被大家通俗的稱為“罕見病”。“得這個病的人太少了,”在爸爸劉濤眼里,最初小兒子被檢查出這種病,“只知道要設法給孩子治病,不能放棄他。”但劉濤不知道的是,目前該病的治療方法在國內只有一種,且治療過程非常艱難,治療的花費更是超出了自己小家庭可以承擔的。
“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病”在國內目前只能通過骨髓干細胞移植來治療,在進行最終的手術前,需要找到一位“全相合”的配型者,而哥哥泉泉就是弟弟唯一配型成功的人。
據了解,重癥聯合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種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同時有嚴重缺陷的疾病,一般T細胞免疫缺陷更為突出。患兒出生后多在1-2個月內發病,患者大多為男孩。
沒有免疫力的男嬰
36歲的劉濤,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泉泉今年9歲,小兒子剛剛在今年出生。如果小兒子沒有生病,劉濤應該正沉浸在第二次做父親的喜悅中。
在醫院接受治療的銘銘
穿著黑色夾克衫,一臉疲憊。劉濤坐在北京兒童醫院附近一家小旅館的床上,房間內只有一個床、一個衣柜,床上混亂鋪著幾床棉被。大兒子泉泉靠著父親坐在旁邊。自從小兒子生病后,劉濤的心就沒有放下來過。最開始為了給孩子治病,四處奔波,現在為了給孩子治病四處籌錢。
劉濤回憶,7月初銘銘出現病癥,“經常咳嗽,淋巴腫大,身體腋下起了5、6個大疙瘩。”到濰坊當地醫院檢查,醫生說和T細胞亞群有關系,但沒查出病因,后轉院到山東省立醫院,最終被診斷為“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病”。
“知道什么病后,醫生曾一度勸我們把孩子抱回去,和家里人見見面。要么去北京或者上海看一看。但我不想放棄我兒子,想要把孩子的病治好。”為了給孩子治病,劉濤從網上了解到,上海某家醫院的醫生曾治愈過這種病,“我坐車去上海,找那位醫生當面咨詢,他看了診斷,告訴我孩子需要馬上做移植,拖得越晚,由于小孩身體沒有免疫力,越容易引發別的疾病。”
回到濟南后,劉濤和家里人商量,上海太遠,路途不方便,便選擇到北京兒童醫院治療。“在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醫生說孩子得的病是重癥聯合性免疫缺陷中最重的一種,很嚴重,呼吸衰竭、心臟衰竭,隨時有可能失去生命,當天就下了病危通知。”
劉濤和愛人在醫院哭著求醫生一定要救救孩子,經過一夜的觀察,第二天銘銘被接收進入北京兒童醫院免疫科治療。除了被確診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病,銘銘還有非常嚴重的并發癥,肺部被多種病原感染,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
醫院給出的治療方案是通過骨髓干細胞移植,但要盡快找到配型者。
9歲哥哥配型成功
“我們一家人都做了配型,只有哥哥和弟弟全相合。”劉濤說。
作為與銘銘唯一配型成功的人,在9歲泉泉心里,并不知道弟弟得了什么病,也不知道之后自己可以為弟弟提供什么。但想到自己能讓弟弟活下來,泉泉仍然非常開心,“當時就想馬上做手術,讓弟弟活下來。”
由于泉泉年齡小,身體沒有那么強壯,醫生建議泉泉多吃飯,多做運動增強體質,這樣手術成功幾率也會更高。
為了讓弟弟活下來,泉泉聽從醫生建議,給自己制定了每天跑步的計劃。爸爸告訴記者,為了更強壯,兒子泉泉每天早中晚一有時間就會去濟南街頭或中山公園跑步,每天跑十幾公里,即使下雨天也沒停過。腳指頭磨破了,不喊疼,也沒有告訴過家里人。
在弟弟生病的這段時間,泉泉心里明白,爸爸媽媽需要更多的時間照顧弟弟。泉泉體諒父母的難處,更知道父母的不易。
接受采訪的時候,泉泉有點羞澀。因為弟弟住在無菌病房需要媽媽照料,泉泉已經有3個多月沒有見到媽媽和弟弟了。提到媽媽和弟弟,泉泉忽閃著眼睛,忽然低著頭不說話,有點沉默。
“在想什么,是在擔心弟弟嗎?”泉泉點了點頭,雖然沒有說話,爸爸劉濤理解兒子,把兒子的身體向自己身邊摟了摟,摸了摸兒子的頭。“我大兒子很懂事的,為他弟弟付出了很多。”父親嘴里沒再說什么,父子倆身體一前一后靠在一起。
9歲的泉泉已經上小學四年級,因為手術,泉泉需要休學調整身體。在北京的這段時間,泉泉和父親每天固定的地點就是醫院和小旅館。隨著手術日期的臨近,泉泉心里開始有些緊張,雖然沒有說出來,但父親劉濤看在眼里,所以從來不主動說手術的事情,擔心會讓孩子更緊張。
除了害怕手術帶來的疼痛,9歲的泉泉也會思考大人思考的問題,手術是否成功,家里的經濟壓力,弟弟的治療費用等等等等,但是自己能做的,就是給弟弟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在小孩子的眼里這是最實際的幫助,也是祝福。
手心手背都是肉
銘銘的病等不起,劉濤非常明白,如果不盡快手術,孩子會有很大危險。在醫院的安排下,銘銘骨髓干細胞移植手術的日期,在一點點靠近。銘銘需要把身體的炎癥降下來,醫院檢查了泉泉的身體狀況說可以進行移植。劉濤知道勝利就在前方,還需要再堅持堅持。
知道兒子泉泉在擔心什么,小家伙平時話不多,劉濤用父親的愛讓兒子安心,但大長針管扎進孩子脊柱,做爸爸的還是會難過心疼。“泉泉害怕打針,做手術的時候,醫生要把大根的針插進泉泉脊柱,抽取骨髓。”簡單來講就是醫生要把哥哥的骨髓和血液,移植放到弟弟的身體里。
隨著手術日期的臨近,劉濤心里有隱隱擔憂。什么都是未知數,手術能不能成功,弟弟如果在手術中出現嚴重的排異反應怎么辦。即使只是提供了骨髓,對哥哥而言仍然有可能帶來終身腰痛的毛病。但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我真希望可以用自的命換兒子的命。”劉濤很難過,用手抹了抹流下來的淚水。
“不管怎么辦,手術都會有風險,肯定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兩個兒子我都很心疼,手心手背都是肉,兩個孩子我哪個都不舍得。”但作為一個父親,他沒有辦法,為了救弟弟,只能讓哥哥忍受抽髓的疼痛。
沉重的經濟負擔
除了疾病能擊垮人,沉重的經濟壓力同樣如此。令劉濤一家沒有想到的是,小兒子的病如此費錢。
為了給兒子治病,劉濤把自家的房子掛在網上出售,向周圍所有親戚、朋友借錢,除了賣房、借錢,還向銀行貸款20萬元。但即便如此,劉濤也并不能估算出未來治療費用的天花板。
“醫生和我談話,說讓按照孩子手術不好的狀態準備錢,我快要撐不住了。”但即使這么說,劉濤還得撐著,因為他是父親,醫院里的兒子和醫院外的兒子都需要他。
孩子剛生病那會,就想著找到救孩子的方法,但救孩子的方法找到了,卻發現仍需要跨越“錢”這道巨型鴻溝,這是個吊詭的事情。劉濤在縣城只是個打工人,妻子也在工廠做工,兩個人在縣城一年的工資加起來不夠孩子一個星期的治療費用。
“在重癥監護室,一天就五六千,對于我們這樣的一個家庭就是天文數字。”劉濤說,因為是罕見病治療,使用的藥物,很多都是進口藥,而這些藥物并沒有在國家醫保的報銷范圍內。劉濤認真估算了一下,“光做手術之前,各項治療已經花費近80萬,還不算做手術的費用。”
現在手術還沒有開始,劉濤的小兒子銘銘在醫院的無菌倉接受治療,“手術前已經交了35萬元的押金,交了4萬元的排異藥費。”在他看來這場像馬拉松一樣的治療,仍然看不到終點。
“即使手術成功了,銘銘還需要一直服用抗排異的藥物,直到身體不出現排異反應。”未來每月高達萬元的高昂藥費讓劉濤看不到頭,在這場人和疾病的戰爭中,最終人類戰勝了疾病,但說到底究竟是誰戰勝了誰,劉濤可能也拿不準,但唯獨讓他能拿得準的就是,病治好了兩個兒子都可以好好的,一家人還是原來的一家人。
(文中劉濤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