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大眾網
許洪勝
手機查看
【編者按】實干爭春早,創新向未來。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提出,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點抓好“十大創新”,奮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東營市以“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的姿態,“虎力全開”奮勇爭先。為展示各地創新實干、事爭一流的決心與干勁,大眾網·海報新聞策劃推出“創新潮涌黃河口”系列深度報道,聚焦東營市聚力創新發展的亮點舉措。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許洪勝 東營報道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利津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一個創新創業的沃土,正全面起勢。
利津縣大力度支持創新、鼓勵創新、引導創新,不斷吸引和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在推動創新創業的同時,讓利津大地上“長”出了源源不斷的發展新動能。
加大創新平臺建設,支撐引領產業發展
利津縣突出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深入實施企業研發能力提升行動,鼓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做大做強產業發展平臺,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支撐力。
山東隆源橡膠有限公司是利津縣重點培育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專業從事輸送帶,橡膠板、管、帶等橡膠制品研發、生產、銷售及安裝與技術服務。得益于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持,目前,公司耐高溫系列輸送帶技術取得了突破進展,有力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公司總經理禹振文告訴記者:“我們從起初的耐高溫200度系列輸送帶逐步研發出現在耐高溫300度輸送帶,并已順利投產。耐高溫450度輸送帶已進入中試階段。可以說,我們企業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們已經與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建立校企合作關系,與烏克蘭院士合作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共同研發耐高溫輸送帶等特種輸送帶,突破了傳統產品的限制,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山東隆源橡膠有限公司已擁有12項國家發明專利、30項實用新型專利,并成功申報成為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理事單位。一項項新技術的應用,有效提高了企業產品競爭力,企業效益連年攀升。2021年公司實現產值1.6億元,產品暢銷歐洲、東南亞、南美洲、北美洲、非洲等地區,出口額近1億元,比上年出口量增加了近40%。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近日,利津縣首個千萬級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鳳凰制藥公司治療糖尿病腎病中藥新藥芪黃膠囊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列入2022年度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獲得無償扶持資金2000萬元;利華益集團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研發中心及試驗車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并與四川大學簽訂了聯合共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發中心合作協議;黃河口灘羊產業技術研究院牽頭成立的東營市創新創業共同體被市科技局批準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建有省級創新平臺5家、市級創新平臺27家。
創新驅動,構建企業發展新格局
近日,東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正式發文公布2021年度第二批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位于利津縣陳莊鎮的東營華致化學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入選。
東營華致化學新材料是一家集開發、生產、銷售石油化工以及與石油化工助劑有關的表面活性劑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工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工學院等研究機構開展橫向聯合,努力致力于石油化工添加劑方面的研究。
近年來,利津縣圍繞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通過深入開展中小企業“雙創”不斷孵化創新型中小企業,加大企業培育力度,促進其向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建立和完善優質企業培育庫,確立階段性工作目標任務與舉措,確保培育工作取得實效。
加強政策支持。完善優質企業支持政策,建立部門協同配合、共同推動的工作機制。落實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改革精神,推動技術、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向優質企業集聚。結合本地實際,著力在資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優質企業發展壯大。
開展精準服務。強化融資服務,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做好優質企業上市培育。加強創新服務,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和工業設計賦能專項行動,提升企業運用數字化和設計資源的能力。優化公共服務,支持服務機構開發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服務項目,廣泛開展管理咨詢、人才培訓等服務
優化發展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降低中小企業準入門檻,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產學研協同創新向縱深發展,不斷完善中小企業創新生態。認真總結培育企業的經驗和做法,注重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廣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工業技改,激活企業提質增效“新引擎”
利津縣聚焦企業發展,大力實施“千百十億”企業培育工程,通過分類施策、積極培育,實現企業規模、總量、質量同步提升。同時不斷加快數字化轉型,積極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鼓勵企業開展大數據應用改造,加速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三陽紡織有限公司的高檔生態面料智能生產線技術改造、山東鳳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工藝車間升級改造項目都是進行生產數字化改造、數字賦能產業的生動實踐。
在利津榮達新材料有限公司,煅后焦成型工藝生產車間的工人們正忙著把運往外市進行焙燒工藝再加工的預焙陽極半成品裝車。“以公司現有的生產線,只能完成煅燒工藝和成型工藝兩個環節,技術含量高的焙燒工藝還得依賴外力,等到今年技改項目完成后,就能破解這個‘卡脖子’難題了。”該公司副總經理王耀偉說。
今年利津榮達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1.05億元建設年產30萬噸預焙陽極技術化智控升級項目。項目計劃10月初建成投產,引進DCS集中分散控制系統、智能燃燒控制系統等14臺(套)生產設備,再加上公司自主研發的預焙陽極成型生產系統和技術優化智控升級系統軟件的應用,完成焙燒工藝生產線的組建。投產后生產期年平均利潤可達3500萬元。
技術的改造升級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王耀偉算了一筆實在的經濟賬,以前,他們加工的半成品運往濱州代加工,一噸的成本在510塊錢左右,按照年產30萬噸來算,一年就要1.53億元,這還不包括運輸費用。而公司通過技改組建新的生產線,不僅能節省這筆高額代加工費用,形成自身完整的產品鏈,還能將產品的一級合格率再提高20%左右。
去年利津縣投資8.6億元支持企業進行工業技術改造,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其中多個技改項目獲評全市優秀技改項目,喜獲1400余萬元的獎勵資金。今年利津縣持續優化能耗管控,加快淘汰低效落后動能,抓好總投資40億元的30個技改項目,技改投資增長10%以上。為推動技改項目提速增效,他們建立項目跟蹤長效機制,爭取做到“周周有跟蹤,項項有落實”,幫助企業降本減負,促進技改項目早日竣工投產。
“招才引智”,增強企業創新源動力
高質量發展,創新是核心,關鍵在人才。創新發展的背后,離不開人才的支撐。
利津縣聚焦產才融合發展,用活高層次人才,突出依企引才、以才引才,實施人才科技項目攻關“揭榜掛帥”計劃,“家燕歸巢”行動,加快引進一批能夠引領產業發展的高端人才項目,力爭實現泰山人才工程破題,讓更多在外人才回鄉創新創業。
“我們每年都會與國內多家高校開展校企合作,引進本科以上相關專業的高校畢業生。”說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山東省東營市一大早乳業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韓佳棟深有感觸,“僅去年一年,我們就引進銷售體系和生產體系的專業人才40多個,研發出塔什米牌常溫酸奶、好益多牌72小時發酵的乳酸菌飲料,獲得專利20余項,同時專業技術領域人才的加入降低了我們的設備故障率,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為占領更大市場,擴大產能,解決企業面臨的相關技術難題,一大早乳業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對接專業技術人才,聘請伊利、蒙牛、三元等知名乳品企業的優秀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幫助提高企業在生產、工藝、設備、研發和銷售等方面的整體水平。同時,不斷組織公司各層級管理、技術人員,分批前往國內知名學府學習深造,增強知識儲備,到蒙牛等成功企業參觀學習,尋找自身差距,找到突破的方向。
人才的引進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心劑,這樣的案例在利津縣不是個案。利津縣以“高質量人才助推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把人才招引的每個環節做實做透。聚焦高端人才,突出市場化、社會化,聘用第三方機構開發人才智能對接系統,打造“引才數字大腦”,引入匯聚5萬余名高端人才的資源庫,為縣內重點企業精準推送匹配專家信息。同時,整合各人才要素資源,打造人才服務融聯體——利津人才創智港,提供項目對接、人才引進、創業指導、政策咨詢等服務,不斷加強對引進的人才持續跟蹤問效,主動幫助引進的高端學者申報上級重點科技項目。
為使人才結構與高質量發展需求相匹配,利津縣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積極對接四川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國內外重點高校院所,建成利華益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加速引流高校智力資源。為破解縣域人才承載力不強的困境,利津縣構建雁陣型產業人才平臺,建成黃河口灘羊產業技術研究院、黃河三角洲人居環境研究中心等12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新型研發綜合體,50處村居專家工作室,引進37個高校院所115名教授專家,培育齊魯鄉村之星佟福興等51名“土專家”“田秀才”,讓引育的人才在各層面都能實打實發揮才智,真正實現“一點布局、全縣共享”。
責任編輯:馬寶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