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手機查看
寫在前面
100年前,一艘承載夢想的小船從南湖悄然啟航,從此風雨兼程奮勇前進。今天,由中國共產黨領航的巨輪,在新時代劈波斬浪,駛向更加壯麗輝煌的明天。
百年輝煌,風華正茂。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一路走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鋼鐵長城,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
挺立潮頭,征途如虹。每一名新時代革命軍人都要堅決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用理想之光照亮前行道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為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不懈努力,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持續奮斗。
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
展翼藍天礪鋒芒
■楊朝釗 解放軍報記者 李建文 特約記者 范以書
6月的紅土高原,夜晚靜謐而深邃。
記者來到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正逢一場帶有實戰背景的體系研練。指揮員、旅長孫軍的手指,重重地點向航空地圖上一片褐色區域,飛行員李旭峰和劉華杰將在此執行反“敵”方開辟空降場的任務。
孫軍說,這樣的研練任務每個季度都要進行。依據新大綱要求,驗證的課題、實施的課目都由飛行員自主研究,目的在于提升飛行員自主謀戰能力,讓他們不僅能打,更要知道“為什么這樣打”。
尖銳的警報聲驟然劃破長空,機場仿佛被擦落的火花引燃。“緊急轉進!”李旭峰和劉華杰迅速沖向戰機。
長機滑出,僚機緊隨其后,戰鷹呼嘯著直插目標空域。機棚前,負責保障戰機的兩個機組官兵目送戰鷹起飛,臉上寫滿自信。
“從保障殲-6、殲-10,一直到今天的新型戰機,我親身經歷了空軍裝備的迭代發展,感受了實戰化訓練的深入推進,打贏的信心和底氣更足!”入伍21年的機械技師趙穩定感慨地說。
他們有這樣的信心和底氣——
去年參加“紅劍”演習,4架戰機遠程奔襲,落地后立即掛彈再次出動,連續對海上目標實施打擊,準確命中靶心,錘煉了新型戰機遠程機動作戰能力……
新武器裝備、新訓練模式的碰撞,擦出了戰斗力火花,縮短了戰斗力成長周期。
此刻,空中激戰正酣。“敵”兩架戰機編隊從中路越過中線對目標發起強攻。為防有詐,李旭峰和劉華杰沒有貿然出擊。在準確判明“敵”企圖后,他們迅速通報指揮所和戰斗小組,并調整戰斗隊形,從東西兩側對“敵”機進行夾擊,一舉將其擊落。
任務歸來,李旭峰和劉華杰立即走進飛參判讀室,對剛剛完成的任務進行復盤反思。
明天,新的研練又將開始。孫軍表示,黨的百年華誕即將到來,站在新的起點上,官兵更加深刻理解肩負的使命責任。下一步,他們將全方位提升部隊實戰能力,確保全時待戰、隨時能戰、戰則必勝,用實際行動守護好祖國的每片領土領空。
國防科技大學創新團隊
挺進作戰“無人區”
■解放軍報記者 王握文 通訊員 廖世佳
浪花翻涌,炮聲隆隆。一輛無人戰車掠過海面沖上海灘,仿佛是一瞬間,“水中蛟龍”迅速變成了“陸地猛虎”。
初夏,由國防科技大學創新團隊研制的某型兩棲無人戰車,在實戰化演訓中又一次顯示出優越性能。
軍人生來為戰勝。這支以中青年科技專家為主的創新團隊,是我國最早研究無人駕駛技術的單位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賀漢根教授為代表的老一代專家,曾研制出我國第一輛無人車。2003年,他們研制的無人駕駛轎車創造了時速170公里的世界第一速度。此后,團隊多次創造無人車在復雜交通狀況下自主駕駛新紀錄。
2014年以來,團隊瞄準未來作戰需求,聚焦無人作戰系統平臺與動力技術研究攻關。一批中青年骨干向作戰“無人區”挺進,研制改造成功無人駕駛靶車,并在部隊開展對移動目標打靶中獲得成功應用。
創新為戰,不舍晝夜。近年來,團隊專家下邊防、上海島,深入一線部隊了解需求,根據未來作戰開展新技術、新裝備攻關。
短短幾年時間,他們先后研制出多型無人戰車、無人靶機、無人靶船、無人機“慧眼”系統等作戰平臺及裝備,多項成果獲得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猛士”無人駕駛系統、班組戰斗支援無人車、某型自動化武器站等成果已投入應用,為備戰打仗提供了有力科技與裝備支撐。
“我們研制的裝備不僅要實用,更要好用,這樣才有利于快速轉化為戰斗力。”一次,范教授領銜改造完成的某艦載炮火控制系統在部隊進行試驗。試驗現場,有官兵反映,新裝備操作程序復雜,擔心“玩不轉”、用不好。團隊成員立即將新裝備操作使用納入攻關范疇,通過優化人機界面、操控方法等,使裝備像手機一樣易于操作。
舉一反三,團隊還為多種裝備配備“電子卡片提示”,官兵在裝備控制臺上可隨時查閱,使創新成果更加便于操作。
創新無止境。團隊負責人吳美平教授說,團隊始終不懈追求,讓科研成果助力部隊戰斗力提升,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貢獻力量。
新疆軍區神仙灣邊防連
喀喇昆侖鑄忠誠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張 強 通訊員 郭 帥 李榮榮
盡管已經入夏,但喀喇昆侖山腹地依舊冰封雪裹。
漫天飛雪中,新疆軍區某邊防團神仙灣邊防連官兵咬緊牙關,一步步向著海拔5900米的某巡邏點位奮力攀登。
橫亙在西北邊陲的喀喇昆侖山高寒缺氧,年平均氣溫零下30攝氏度左右,被稱為“生命禁區”中的“禁區”。
面對惡劣的環境條件,一代代邊防官兵叫響“寧讓生命透支,不讓使命欠賬”的口號,在雪域高原鑄就了“熱愛邊防、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喀喇昆侖精神。
1982年9月8日,神仙灣邊防連被中央軍委授予“喀喇昆侖鋼鐵哨卡”榮譽稱號。
榮譽激發斗志,使命催人奮進。這些年,連隊官兵沒有駐足不前,而是緊跟強軍步伐苦練精兵。連長馬驍介紹,根據高原環境特點,連隊有一套專屬訓練方法:進行營區緊急拉動,提升特情反應能力;負重20公斤在雪原上進行10公里強行軍,增強體力耐力;沖擊海拔5600米的山頭高地,磨練意志毅力……
在生命禁區挑戰體能極限,每次訓練完畢,官兵雖然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卻仍洋溢著陽光笑容。
列兵小盧體質較弱,初上高原時曾因缺氧暈倒。此后,連隊執行巡邏任務時,往往安排他留守。
為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邊防戰士,小盧堅持每晚增加運動練習,強行軍時在背囊里多放兩塊啞鈴片增重,每次沖山頭時比戰友多跑一趟……兩個月后,他在連隊體能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如愿執行第一次巡邏任務。
說起連隊訓練,已在神仙灣守防10多年的上士王向陽深有感觸。過去因為高原反應嚴重,一些課目訓練只能在室內進行。如今,連隊官兵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制氧方艙讓高原“稀缺氧”成為“常態氧”,新式防寒被裝暖了官兵心窩,“蔬菜工廠”讓官兵每周都能吃上新鮮蔬菜……
各項保障有力,官兵精神飽滿,室外高寒缺氧條件下練兵已成常態。
立身為碑,舍我其誰。一代代戍邊官兵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扎根高原,無私奉獻,守衛著祖國邊疆。親身感受在黨的關心下,戍邊條件日益改善。官兵們表示,要繼承發揚優良傳統,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守衛好每片國土。
我的期盼
我們將在黨的旗幟指引下,努力提升戰斗力水平,把海軍陸戰隊打造成為一支合成多能、快速反應、全域運用的精兵勁旅。
——海軍陸戰隊某旅武裝偵察連連長 周曉超
我們空降兵的每一名戰斗員都要努力做到像英雄黃繼光一樣,既有鐵一般的意志品質,又有過硬的軍事素質。
——空降軍某部教導員 余海龍
我希望導彈工程兵部隊早日實現工作智能化,利用先進科技力量提升戰斗力,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貢獻出智慧力量!
——火箭軍某工程旅營長 沙子呷
我們將以高昂精神投身練兵備戰,努力當好維護邊疆穩定的“壓艙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安全感、幸福感!
——武警新疆總隊某支隊支隊長 王剛
我們將用先進的裝備、精湛的技術和一往無前的勇氣,真正實現“沖得上、救得下、治得好、打得贏”,堅決完成黨賦予的各項任務!
——聯勤保障部隊第940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 馬凌
我們將牢記初心使命,傳承航天精神,努力把東風航天城打造成為中國航天員進出太空最可靠、最安全、最溫暖的航天港。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總工程師 鄭永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