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大眾網
馬寶濤
手機查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寶濤 東營報道
8月20日、8月27日,第二次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交流會、山東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推進會相繼召開,東營市都作了經驗介紹,市域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模式獲中央政法委全國推廣。
社會治理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東營是勝利油田主產區,針對油地、條塊之間體制交叉重疊,主體各自為戰問題,2018年起他們打通行政壁壘,實現一體融合,“千條線”納入“一張網”,對整合歸并后的6098個小網格重新賦能,使群眾“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鎮街,矛盾不用上交,糾紛就地化解”。
今年以來,東營市訴訟案件同比下降21.2%,可預防性案件量同比下降57.3%,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同比下降47.1%,在2020年全省市域社會治理考核中7項指標位居第一。
“東營樣板”到底是怎樣煉成的?又有著怎樣的獨特魅力?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都融到一起了”
初秋的東營,天高云淡,微風不燥,一臺臺遍布城鄉的“磕頭機”晝夜不息地采著石油,大地上呈現出一幅美麗和諧的優美畫卷。走進東營區玉景花園小區,身著紅色工衣的石油工人進進出出——這是一個典型的勝利油田職工家屬區。然而坐落在小區中央的黨群服務中心里,卻是地方黨委政府派出的工作人員在為居民提供服務,導引牌上不乏“調解”、“網格”等含有社會治理內容的字樣。
在東營,所有村莊和社區都是如此,社會治理組織、管理、職能和責任體系已被重塑。“全市一盤棋、全域一張圖,以融合思維重塑組織體系。”東營市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科科長宋威宏告訴記者,東營市打破地方和油田兩套人馬、兩種體制的社會治理格局,于2018年成立了市域社會治理委員會,黨、政、油田管理局主要領導及油地各部門全面參與,統一組織、統一部署、統一調度。
根據國有企業剝離辦社會職能的部署,東營將原油田管理的81個社區、194所教育醫療機構、13.5萬離退休職工全部納入市域社會治理體系,由地方明確治理主體、設立治理機構、派駐治理人員,解決了“兩張皮”問題。啟動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優化政府治理機構,整合部門治理資源,分兩批實施208項重點項目,現已完成136項。制定了社會治理事項責任清單,將229項事項逐一明確地方和油田責任,落實牽頭和配合單位,建立動態調整和移交辦理制度,事事有人管、有人辦、能辦好。
重塑體系,黨政體制全面融合。
社會治理事無巨細,東營區黃河路街道錦城社區黨委書記張麗緩除了在轄區隨時隨地現場辦公以外,多數時間要待在黨群服務中心一樓大廳,“我的辦公室就在三樓,十天半月上不去一次。”她所負責的轄區內既有油田小區,也有地方小區,隨著學校、醫院等機構移交到地方統一管理,生活在同一社區的人們,已經徹底成了一家人,“現在已經感覺不到有你我之別,都融到一起了”。
群眾“融到一起”,社會治理當然也就需要“融到一起”。錦城社區將轄區劃分為6個基礎網格,分別設立支部及黨小組;黨支部和物業公司黨支部交叉任職,陣地聯建、力量聯合、服務聯做、矛盾聯調,大小事件閉環處理。而無論是涉及群眾個人的教育、醫療、住房、就業,還是關乎公共利益的治安、消防、應急、防疫等事務,一網連千線,背后是諸多部門做支撐,重塑后的社會治理體系實現黨政體制全面融合。
新體系內的社會各界,包括“油田人”在內,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治理效能提升。張永德是從勝利油田退休的高級工程師,去年9月惠都小區進行雨污分流改造,遛彎時憑專業眼光發現正在施工的管材不符合規定,他立即向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反映,成功遏止了一起偷工減料行為。
還是惠都小區,之前正對小區大門口的是一排垃圾箱,有居民向網格員反映有礙小區容貌,社區便召集了議事協商會,大家都希望垃圾存放點另置、門口安裝電子顯示屏。于是,網格內共建共駐單位東營區工商聯主動認領任務清單,為小區安裝了電子大屏,“垃圾箱換成‘信息臺’,不但環境衛生好了,而且重要通知也能及時看到了。”67歲的居民劉保柱指著屏幕上的演出進社區通知說道,自己不會用微信,有了這個屏幕太方便了。
“哪個部門都在這里”
8月29日早上7點,一輛載著高音喇叭循環播放“磨剪子戧菜刀”的流動攤販走進時代康橋小區。正值周末,網格員燕彩云聽到后馬上起床下樓,進行了勸離。返回路上,她看到小區一個井蓋被壓壞,馬上打開手機拍照將信息上傳。20分鐘后,市政人員前來更換了一個新井蓋。
她手機上安裝著“東營網格通”APP,“哪個部門都在這里。”燕彩云指著手機說。像她樣的網格員,全市現有6100多名,身兼政策宣傳員、信息采集員、便民服務員、矛盾化解員、治安巡防員、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員等職,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
前些年,原城管、質監、環保、安監等部門各自在基層鋪設了各類網格,資源分散、多而不專、運轉不暢。2018年,東營市堅持系統觀念,運用系統方法,將涉及基層社會治理的229項事項連同26個部門職能歸入一網,原本分散于各部門、用于網格管理的資金并為一體。設立了正處級市域治理運行管理中心,并統籌擠出752個事業編制給市縣鄉三級新設立的48個實體化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而這三級中心一并加掛綜治中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中心牌子,實行一體化運作,讓治理要素向最需要的地方聚集。
搭建平臺,市、縣(區)設立區域社會治理運行管理中心。
統一劃分后的網格,覆蓋了轄區內勝利油田、黃河三角洲綜合訓練基地、省農高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等單位,城鄉社區按照常住居民300戶或1000人左右為單位劃分一個基礎網格,較大的工商企業、商務樓宇、園區等劃為一個專屬網格,把每個人、每一寸土地納入其中,所有網格編碼上圖,空間全覆蓋、地域無縫隙。共劃分基礎網格4010個、專屬網格2088個。
搭建社會治理平臺,最明顯的效果是實現了部門功能高度聚合。政法、信訪、應急、城市管理、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涉及基層社會治理資源,由網格承載的事項被細化為7大類229項,逐一明確責任單位和辦理時限,網格內發現的矛盾隱患由誰來辦、怎么辦、多長時間辦結等一目了然。
一天,東城街道科達小區網格員在巡邏中發現有車主正在車庫加散裝汽油,馬上通過APP將情況進行上報。隨后,公安、消防、應急、執法等部門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僅用一個多小時便成功取締了一非法加油點。“對基層而言,以前處理這種問題是非常棘手的,即使能得到解決也沒有這么快。”東城街道網格中心負責人潘玉華說,“現在不一樣了,避免了九龍治水、推諉扯皮。”
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則是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時代康橋小區有一位老人每天拄著拐杖在室內行走,樓下鄰居飽受其拐杖觸地發出的“當當”聲之擾,生活小事導致兩家積怨。網格員趙大仿上門調解多次,最終買來膠墊裝在拐杖上,成功化解矛盾,兩家握手言和。
也有涉法涉訴事件網格員無力完成。錦城社區進行燃氣改造時有工人翻墻入院擅自割斷居民家中管線,業主很氣憤,多輪調解均以失敗告終。社區黨委書記張麗緩將雙方約到了一起,業主稱要起訴到法院,張麗緩當即撥通駐點法官電話,不大一會兒法官就到了現場;幾天后,業主又稱需咨詢律師后才能簽調解協議,駐點律師馬上被召到現場。“社區不但有個‘圓誠’調解室,也有駐點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張麗緩說,“現在找哪個部門也不用出社區。”
這是東營市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一個縮影。他們線下整合來訪接待中心、法律服務中心、訴訟服務中心等力量進駐,統一設置接待窗口和功能室,配備專職調解員,“一站式接待、一攬子調處、全鏈條服務”;線上開通“矛調超市”,在線立案、在線咨詢、在線調解、在線援助,打通“現場+遠程”糾紛化解“雙通道”,推動矛盾糾紛在社區層面得到妥善解決。
基層“吹哨”
在東營市廣饒縣吳家村便民服務中心,正在辦理養老保險業務的卜阿姨高興地說:“到了60歲以后就可以辦理養老保險了,原先需要去十幾公里外的鎮上辦理,現在在村里就能辦理了。”
東營市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務服務窗口前移,將民生服務事項最大限度下放到鄉鎮(街道)、村(社區),拉近了辦事窗口與基層群眾的距離,讓原本必須到縣(區)或鄉鎮(街道)辦理的事項“飛入尋常百姓家”。與此同時,通過流程再造,使行政資源得到充分整合,推動權限下放,力量下沉。市縣兩級黨政干部、有關部門班子成員及近60%的街道工作人員,聯社區、包網格,協助解決難題。賦予鄉鎮(街道)更多的發言權、管理權、監督權、考核權,并建立“鄉呼縣應、上下聯動”機制,對于鄉鎮(街道)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運行管理中心向市縣部門“呼叫”,部門第一時間派員處置。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南世紀城旁有一條無名道路,小區交房后沒有進行硬化和綠化,慢慢成為一個天然停車場,攤販聚焦,環境臟亂,影響了小區居民正常生活。根據“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社區將情況上報,多部門出手進行了整治,近日已經完成施工,即將進行驗收,交警部門也已著手規劃安裝交通設施。東城街道運河路美食街排污不暢,是困擾商戶和居民多年的老大難問題,街道無力解決,今年社區通過社會治理管理中心向市縣部門“吹哨”,事情也得到了圓滿解決。
流程再造,使行政資源得到充分整合,還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府前小區是東營市政府駐地最老的小區之一,小區內原先有一片裸露地塊,居民繞著走,在相關部門協助下,依法成立了全省首支社區公益基金,于今年夏天用基金建起了林下廣場,成為居民喜歡的休閑場所,天天有人在此下棋、打牌。
流程再造,行政資源充分整合。社會治理全域一張圖。
社會治理的科學高效,很大程度上離不開數字賦能。東營依托市域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構建起融會貫通的市域數據共享體系,對各類矛盾風險智能發現、快速反應、高效處置,先后解決群眾訴求36萬件,化解矛盾糾紛1.6萬起,快速響應突發事件71起。記者在墾利區區域治理運行管理中心看到,智慧社區平臺信息實時顯示在大屏幕上,隨機點擊某個小區,轄區建筑和街景立即無死角呈現在眼前,還可隨意轉動角度和推拉鏡頭,路人一舉一動看得清清楚楚。
如今,東營全市社會治理數據已整合匯集到一張網上,具備指揮調度、事件處置、數據分析等功能的信息平臺,與網格員手中的APP、市民版微信小程序上下可聯動,全網可聯通。
為民無止境,創新不止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黨中央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統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市域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打造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示范城市。”東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成秋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