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大眾網
苑文颯
手機查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文颯 濟南報道
8月19日上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黨工委、管委會正式掛牌,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復100多天之后,“濟南的雄安”又迎來一個里程碑節點。
起步區脫胎于先行區,成為繼雄安新區后全國第二個起步區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脫胎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2018年1月3日,《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批復,齊魯大地上拉開一場在全國新舊動能轉換大潮中先行先試、提供示范的大幕,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應運而生。
審議通過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發展規劃(2020-2035年)》,基本完成產業發展、生態空間等九大類專項規劃;拆除村居85個,拆除房屋建筑面積約545萬平方米,開工建設五大安置片區;開工重點工程項目30余個,累計引進綠地國際博覽城、中國中鐵山東區域總部等項目36個,簽約總投資1905.77億元,“一區兩城六園”產業發展格局形象凸顯……在2018年到2020年的兩年時間里,先行區繪出一張藍圖,擦出一片“空白”,構建起一座現代新城的基本“骨架”。
到了2020年,先行區頭上多了一頂名為“起步區”的帽子,肩上多了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擔子。2021年3月,起步區建設被列入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與“東部地區”“環渤海地區”同列在“東部率先”部分;2021年4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獲國務院批復,先行區升級為起步區大局已定。
起步區與先行區有何不同?如果把先行區比喻為茁壯成長的孩童,那么起步區更像一個身強力壯、蓄勢待發的小伙子。他的外形更加強壯,內在更加飽滿,發展的步伐更加穩健。
就范圍來說,根據此前規劃,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共1030平方公里。其中,733平方公里位于黃河北,是規劃控制區;297平方公里位于黃河以南,是規劃協同區。我們常說的先行區,一般是指狹義上的先行區代管區域,總面積約450平方公里,共涉及308個村居,戶籍人口23.07萬人。包括大橋街道辦事處及濟陽縣崔寨、孫耿、太平3個街道辦事處全部區域,及天橋區濼口街道辦事處所轄黃河北5個村居。(鵲山東、鵲山北、鵲山南,梅花山、月牙壩),這5個村居由大橋街道代為管理。
升級為起步區后,范圍西起濟南德州界,東至小清河—白云湖濕地,南起黃河—濟青高速,北至徒駭河,包括太平、孫耿、桑梓店、大橋、崔寨、遙墻、臨港、高官寨8個街道及唐王街道中西部區域、濼口街道黃河以北區域。從地圖上來看,原來先行區涵蓋的濟陽區回河、濟北、濟陽3個街道不在起步區范圍之內,新增加了遙墻、臨港、高官寨3個街道及唐王街道中西部區域。
就定位及功能來說,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之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還未實施,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是一塊為山東動能轉換“趟路子”劃出的“試驗田”,是山東經濟發展總體布局當中的重要一環,其定位是產業功能區,重點任務是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現代產業集群。
2019年9月18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出臺,首次明確了濟南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定位,濟南被納入國家戰略發展大局、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和區域協調發展布局,起步區的獲批設立離不開這一大背景。
放眼國家規劃中,起步區被納入國家區域經濟發展“大盤”,成為繼雄安新區后全國第二個起步區,即從產業功能試驗區升級為區域合作引領示范區,承擔著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示范、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新引擎、高水平開放合作的新平臺和綠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區等重任。
在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起步區擔負“率先發展的重任”,引領、輻射帶動區域發展,城區建設不僅要考慮產業發展,更要注重產業選擇,謀劃“前衛型”產業布局,探索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突出產城融合,在建設發展中提高起步之速,盡顯起步之智,創造起步之美。
黃河體育中心效果圖
省實驗中學鵲華校區效果圖
安置區配套學校效果圖
就政策支持來說,相較于先行區,國家背書的起步區享受著國家級、省級、市級多重政策支持。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開篇提出支持起步區復制自貿試驗區、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經驗政策,并在土地、產業、財稅金融等方面給予起步區一攬子國家級政策大禮包,強勢賦能起步區建設發展。
山東提出加強對起步區建設的組織領導,健全推進機制,制定配套政策,高水平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起點建設,舉全省之力將起步區打造成為“鑲嵌在黃河流域的最具現代化特征的璀璨明珠”。
濟南也屢次提出舉全市之力加快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曾表示,要發揮省會城市的示范帶動作用,“起步區要打造的是一個樣板新區,并不是在其他新區探索的基礎上微調,而是要結合濟南實際,原創出適應本地的體制機制”。
國家級輕型燃氣輪機試驗示范中心項目效果圖
大寺河橋梁效果圖
濟南市公共飲水安全綜合提升示范項目效果圖
創新城市發展方式,構建“產城河”一體發展格局
眾多創新性、開放性政策注入起步區,不禁讓我們對這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成熟后的樣貌充滿期待。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的函》中提出,起步區要著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著力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著力保護生態環境,著力深化開放合作,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從近期起步區集中開工的兩批重點項目來看,大干快干的鑼鼓早已響徹黃河北岸,起步區正沿著“五個著力”的建設發展路徑,構建“產城河”一體發展格局。其中6月集中開工公共基礎設施重點項目25個,總投資335億元,包括黃河體育中心、山東省實驗中學鵲華校區、國家級輕型燃氣輪機試驗示范中心等標志性、引領性重點項目;8月集中開工生態環境、安居保障、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市政基礎等領域項目22個,總投資107.9億元、年度投資13.9億元,為系統夯實起步區綠色生態基底,加快構建輻射黃河流域乃至全國的產業聚集地,系統布局公建配套,打造高端優質、宜居宜業公共服務設施集群奠定雄厚基礎。
濟南鳳凰黃河大橋年底通車 將打造“華山記憶”燈光主題
交通方面,在“先行”時間里,“三橋一隧”等重點項目已為優化黃河北岸交通網絡搭起骨架。近期,濟南鳳凰黃河大橋、齊魯黃河大橋工期、黃河大道一期工程捷報頻傳,部分將于年底通車。未來,濟南將形成26處跨黃河通道布局,黃河濟南段平均7公里一座過黃河通道,主城區跨黃通道平均間距更是縮短到2.8公里,在所有黃河沿線城市位居首位,城南城北不再“隔河相望”,“擁河”發展的藍圖成為現實。
此前審議通過的《中共濟南市委關于加快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的意見》中,濟南明確了起步區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包括五年成形、十年成勢、十五年成城,彰顯“城即園林”城市特質,形成“一縱一橫兩核五組團”的空間布局,打造活力迸發、魅力四射的“不夜之城”,建設“六個城”等,新區成熟的模樣越發清晰。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濟南主城區市民幾分鐘便可穿黃而過,一覽鵲山西麓盛景。走在起步區的觀景步道上,如同置身公園。抬眼遠眺,便是輪廓舒展、韻律起伏的城市天際線。住在零碳社區,可選擇軌道交通、地鐵等出行方式,再無擁堵煩惱,周末到黃河體育中心休閑一番……“未來新城”還將給濟南創造哪些驚喜?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