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楊學瑩 方壘 孫源澤 紀偉 趙念東
手機查看
匯聚脫貧攻堅的山東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山東引發熱烈反響

“舉國同心,合力攻堅,黨政軍民學勁往一處使,東西南北中擰成一股繩。”“只要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辦成更多像脫貧攻堅這樣的大事難事,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讓山東干部群眾激情滿懷。大家表示,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黨員干部踐行了初心使命,貧困群眾依靠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改變了命運,社會各界匯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靠著上下同心、盡銳出戰,我國才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齊魯大地上,也奏響著感人至深的奮斗樂章。
2月27日一早,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濟南市歷城區供銷社派駐南部山區西營鎮葉家坡村第一書記李洪文,又騎著他那輛標志性的摩托車,翻山越嶺在村里奔忙了。“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的那一刻,我激動得熱淚盈眶。總書記又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我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總書記說,脫貧攻堅殉職人員的付出和貢獻彪炳史冊,黨和人民不會忘記,共和國不會忘記,聽到這里我心里真是激動又感動。”泰安市岱岳區扶貧辦副主任宮小敏告訴記者。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16年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岱岳區扶貧辦原副主任蘇慶亮是他的同事。“當年我倆就坐對桌,他的事跡一直激勵著我們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現在,全區貧困戶都已穩定脫貧,所有省、市級貧困村的集體收入都超過5萬元了。干扶貧雖然苦,但是國家肯定、百姓點贊,是先苦后甜!”
“總書記講到,廣大脫貧群眾露出了真誠笑臉,這是對脫貧攻堅的最大肯定,是對廣大黨員、干部傾情付出的最高褒獎。我聽到這兒,心里熱乎乎的。”蒙陰縣坦埠鎮黨委副書記李西茂說。2月27日周六這天,他照常上班,路過東崖村63歲的脫貧戶英枚富家時,去他的兩個油桃大棚看了看。樹上掛滿了花生仁大小的小桃,英枚富熱情地邀請李西茂過陣子來吃桃。看著老英跟4年前無精打采、唉聲嘆氣的樣子比簡直像換了一個人,李西茂很欣慰。
五級書記抓扶貧、省領導聯系重點縣、34個省直部門加入領導小組、4萬名第一書記先后駐村、“萬名干部下基層”“千企幫千村”……在山東,黨員干部千軍萬馬去往基層鄉村,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也如火如荼開展,全社會共同參與,形成了強大合力,誓要搬走貧困大山。
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治醫師劉章,去年8月剛結束了兩年的幫扶工作,從菏澤定陶區張灣鎮中心衛生院卸任“業務院長”回來。“總書記講話提到了健康扶貧,我為自己參與其中感到自豪。”他說,2018年、2019年,我省兩年累計選派497名“業務院長”,實現了全省200個扶貧重點鄉鎮和297個薄弱鄉鎮衛生院全覆蓋。目前,“業務院長”幫扶工作還在繼續,他回來后,院里又有兩名同事派出去幫扶了,大家接續奮斗。
“總書記強調黨政軍民學勁往一處使,東西南北中擰成一股繩,這些年我們也一直在這樣努力。”青島即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為東說。2016年,我省展開“6+6”扶貧協作,青島幫扶菏澤,即發集團響應號召,先后在鄄城、巨野、鄆城、定陶區投資設廠,幫助1500多名群眾脫貧增收,平均月工資3000多元。
在我省諸多獲獎團隊中,有一支8000多人的隊伍引人注目,這就是臨沂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孤貧兒童心理輔導志愿者服務團,他們一對一幫扶了近5000名孤貧兒童。志愿者服務團團長徐軍告訴記者,接下來,他們將招募高素質的優秀志愿者,重點幫扶好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和服刑人員的孩子。
千千萬萬的扶貧善舉,匯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省扶貧辦統計,“千企幫千村”行動中,我省2491家民營企業結對幫扶4154個村,累計投入資金12.4億元,幫扶貧困群眾12.44萬人。志愿行動則難以計數,僅2017年起開展的“金暉助老”青春扶貧志愿者行動,每年2萬余名志愿者結對幫扶1萬多名困難老人。
脫貧攻堅,必須激發困難群眾的內生動力。“廣大脫貧群眾激發了奮發向上的精氣神……艱苦奮斗、苦干實干、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廣大貧困地區蔚然成風。”在大會現場聆聽總書記的這席話,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平邑凱凱服飾有限公司經理劉加芹熱淚盈眶。自己患病、公婆癱瘓,她也曾長期生活困難,靠借來的2萬元辦起了服裝廠,現在廠里有23名殘疾人、10戶貧困戶。“我自己吃過苦,知道她們的難處。我要多開幾個加工點,幫助更多人。”她說。
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聊城市東昌府區朱老莊鎮趙樓村村民桑學山前些年長期臥床,妻子也不能干重活,還要養兩個老人和一個孩子。2017年,只有初中學歷的他自學大棚種植技術,在政府和親朋的幫助下,建起了一個4畝地的水泥灌注大棚。一年時間就還清了3萬多元的貸款,還攢下3萬余元,自己脫了貧,還能帶動鄉親進棚打工增收。“總書記說,弱鳥先飛、滴水穿石,咱身體弱,就慢點干,起點早、貪點黑,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桑學山說。
(□參與采寫:紀偉 趙念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