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大眾網
叢萍
手機查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叢萍 濟南報道
“三年攢錢,三年墊臺,三年蓋房,三年還賬”,一句話道出了灘區群眾的安居之苦。2017年8月,我省全面啟動實施了一場志在破解世紀難題的“大遷建”。3年來,省推進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專項小組辦公室會同35個省級成員單位和7市16縣區,用腳步丈量責任、以行動詮釋初心,通過外遷、就地就近筑村臺、筑堤保護、舊村臺和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提升5類工程,給60萬灘區群眾一個“穩穩的家”。3月31日,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攻堅群體被授予齊魯時代楷模。
3年穿廢8雙鞋 踏出灘區脫貧路
梁山縣是濟寧市唯一的黃河灘區縣,梁山縣在2020年全面完成黃河灘區居民脫貧遷建工作,新建小路口鎮黃河新苑、趙堌堆鄉翠屏家園兩個安置社區,圓灘區遷建群眾安居夢。
說起其中的過程,濟寧市梁山縣發展改革局副局長佟慶笑打趣道,“3年間穿破了8雙鞋就是灘區遷建工作的最好見證。”
剛剛負責灘區遷建工作不久,遭遇大雨天氣,佟慶笑工地巡查,在雨水沖刷下,地面泥濘不堪,人走起來深一腳淺一腳,佟慶笑走著走著腳就陷進泥就拔不出來了,好不容易拔出腳再繼續陷,佟慶笑就這樣走完工地,他第一雙鞋子也光榮“下崗”了。
這一次是到建設中的居民樓巡查,一處高臺還沒有鋪設臺階,佟慶笑從高臺直接跳了下來,不料踩到了釘子上,腳心鮮血直流,佟慶笑隨后到診所簡單消毒包扎好,第二雙鞋子的鞋底也這樣被穿透了。
隨著工程進度,佟慶笑到樓頂檢查防水工程的質量和進度。一不注意碰到了溫度極高的防水材料,佟慶笑的第三雙鞋子接著變形報廢了。
說起第四雙報廢的鞋,佟慶笑形容是“遭遇鋼筋的強襲”,佟慶笑在工地走得太快不小心掛住鋼筋,鞋幫直接被刮開了,鞋子就這樣報廢了。
“其他的鞋子沒有大災大難,但是每天陪自己走2萬多步,走得太多,都受不了。”佟慶笑開玩笑地說著。由于工地磕磕絆絆、高低不平,佟慶笑先后磨破了第五、六、七、八雙鞋,每雙鞋的壽命半年左右。
佟慶笑只是眾多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攻堅群體中的一員,三年來,省推進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專項小組辦公室會同35個省級成員單位和7市16縣區,用腳步丈量責任,截至去年底,全省灘區遷建工程任務基本完成,27個外遷社區、99個舊村臺和473公里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全部建成;28個村臺安置社區全部主體完工,濟南長平灘區護城堤完成主體工程并達到防洪要求。今年5月底前將全面完成收尾工作。
告別灘區,群眾紛紛落淚
這幾天,菏澤市東明縣菜園集鎮北王莊的張得科甭提多興奮了,下周他就要告別灘區,搬進嶄新的新房。一想到要住進新樓房,張得科熱淚盈眶。“我在灘區住了60年,一想到要住新房了,激動地整宿整宿睡不著。”張得科激動地說。
同樣流下眼淚的還有泰安市東平縣耿山口社區的耿近平,耿山口村距離黃河不足千米。洪水頻繁,耿山口村在“洪災—重建—再洪災”的悲情輪回中,與黃河相伴了600多年。2015年5月,當知道耿山口社區被納入到全省首批灘區遷建試點后,耿近平當場淚流滿面。從當上書記的那天起,耿近平就立志要把全村群眾搬離條件艱苦,水患不斷的黃河灘區,每年他都去鎮政府要政策,想要置換一塊建設用地,但是每次都不能如愿,為此他等了十幾年。
2017年10月15日,耿山口社區搬遷的日子,村民要搬進安裝了電梯、中央空調、天然氣的新樓房,還可享受鎮駐地的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設施。耿近平一早就站在新社區的大門前,從凌晨第一輛搬遷的車輛,到最后一輛,他整整站了3個多小時,面對歡騰熱鬧的新家,耿近平流下了激動的眼淚。為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幫助困難群眾搬遷入住,耿近平帶頭捐款1000萬元。
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沿著628公里黃河,布局建設27個外遷社區、28個村臺社區、33.89公里護城堤、99個舊村臺和473公里臨時撤離道路,是我省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支持政策最優的群眾安置工程,徹底改變灘區群眾命運。
“窮窩子”變身“幸福灘”
3月31日,濟寧市梁山縣趙堌堆鄉的趙憲軍比往常更忙了,他工作所在的板材廠訂單多,生產忙碌。
之前一直在灘區生活的趙憲軍于2020年11月帶著父母住進了120平方米樓房,現在趙憲軍他和愛人都距離家1.5公里的板材廠上班,“我之前在外地打零工,愛人不上班,我們倆現在都在工廠上班,我在生產一線掙得多,每月5000-6000元,愛人是計件工資,每個月也接近4000元。政府不僅讓我們住得好,更讓我們富起來。”趙憲軍說。
趙憲軍工作的工廠位于家居產業區,這是濟寧市在全省探索實施了“三區同建”模式,在灘內規劃現代農業示范區,灘外建設家居產業園區、現代農業示范區,讓村民“搬得出、穩得住”,更要實現“可發展、能致富”。目前家居產業園已入駐企業15家,實現產值30億元,吸納灘區居民就業1000余人;現代農業示范區聘請中國農科院編制了《黃河灘區循環型“新六產”試點示范區建設規劃》,計劃投資6.46億元,打造糧食蔬菜種植、林下養殖、循環漁業、古村落、科技服務等8大基地。
黃河灘區遷建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相結合,大力實施遷建社區和產業園區“兩區同建”,按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旅則旅”的思路,加快39個產業園區或項目建設,規劃總投資85億元,已完成投資63億元,吸納1.5萬人就業,人均年收入增加2.2萬元,為灘區后續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