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姐”打掃客房。 于晶 攝
中新網銀川6月27日電 (記者 李佩珊)“海棠姐,我們還有半小時就到了,菜可以陸續做了。”端午假期期間,寧夏銀川一處名叫“西村海棠”的民宿一座難求,游客口中的“海棠姐”便是這家民宿的主人。她放棄曾在上海的高薪工作,回到家鄉設計裝修了一處屬于自己的花園院落,如今也成為許多游客心中“向往的生活”。
“海棠姐”與她的“西村海棠”。 于晶 攝
坐落在賀蘭山腳下的釀酒葡萄園之中,離鎮北堡影視城、賀蘭山森林公園不遠的地方,寬敞的庭院、滿園的海棠樹和鮮花,乘涼避暑的木棚涼椅,已成熟豐收的幾畝田地,拔地而起的兩層小樓,八間田園休閑風格的客房,自制美容養顏的玫瑰蜂蜜酒……推開“海棠姐”家這扇古樸的木質大門,總是能給人無限的驚喜。
“我在上海打拼了15年,過上了許多人心中不愁吃穿的‘幸福生活’,但工作、內心的壓力一直不曾減少。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安靜院落,過上真正的‘慢生活’。”“海棠姐”本名張莉,2017年,她得知老家西夏區鎮北堡鎮昊苑村要整村打造“望山民宿村”時,毫不遲疑辭職返鄉。兩年多時間里,她投資近400萬元對家中老宅進行了改造,使其成為一家糅合了田園風和現代簡約風的民宿,并取名為西村海棠,成為村內首家對外開放的民宿。自2019年8月運營以來,僅住宿接待便超過5000人次。
在這個詩意的院落里,一切都是慢下來的。果園雞和鹽池灘羊肉需要用瓦罐燉足一個小時,每餐最多接待5桌顧客,篝火、星星需要等到天黑以后在院子里慢慢享受……不論是多么急躁的人,在這里都會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
“海棠姐”家老宅(上圖)與改造后(下圖)的對比照。 于晶 攝
在張莉看來,民宿貴在與土地鏈接的“鄉土味”和“人情味”。“為了生活,太多人背井離鄉,也有太多人留在家鄉但也被快節奏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如果說以前大家的夢想是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對于現在的人來說,真正的小康生活已經變成了內心深處的富足與安寧。”張莉說,能在“童年的鄉村”擁有一幢民宿,既可以對外經營,也可以自己享受,會八方賓朋,賞四時風月,讓她無比幸福,也結交到了許多朋友。
每當銀川落雨,某企業高管李先生都與妻子會驅車來到20公里外的“西村海棠”放松心情。他們經常在葡萄園散步,在張莉家吃一頓家常菜,在別具特色的民宿內短暫落腳休息。“工作的壓力很大,只有在這里才能真正得到放松。”李先生坦言,這是他心中銀川最浪漫的院子。
與李先生一樣,譚夢也會時常在周末與家人一同在“西村海棠”團聚。“白天可以在院子里摘菜做飯,晚上可以在院子里可以看到星星,可以什么都不用想,靜靜享受生活。很感謝‘海棠姐’能夠讓我們過上‘世外桃源’生活,哪怕每次都覺得太過短暫。”譚夢笑著告訴記者,這次端午,她提前了一周,才訂到了一間晚上的客房。
“西村海棠”民宿一角。 李佩珊 攝
“海棠姐”張莉直言,搬到院內生活后,長期伴隨左右的壓力與焦慮感逐漸消失了。“有客人的時候陪他們聊天,沒有的時候我和先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我同時能協調、平衡好‘快工作’與‘慢生活’之間的關系時,我發現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改變了許多。反而讓我有了更多做好民宿的熱情和勁頭。”
張莉告訴記者,她如今在與周圍的村民聯合發展更多“民宿+”的產品,讓紅酒、體育、團建等元素融入民宿的發展之中,讓民宿和鄉村山地旅游成為人們既可以休閑又能讀書靜思;既可體驗鄉村安寧放松,又可借助賀蘭山及周圍景區進行爬山鍛煉等體育活動;既可安靜休息,又可舉辦各種討論會、團建活動等交流思想的理想地點。
而這與鎮北堡的發展思路不謀而合。鎮北堡鎮黨委書記司應源表示,改名為“望山民宿村“的昊苑村將成為旅游集散地,臨近的5個村、1個社區所有景點、酒莊、村集體產業將串成一條旅游線,實現更多人回歸詩意鄉村生活的體驗愿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