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大眾日報
張春曉 趙君 李振
手機查看
以人民為中心,奮筆書寫新時代民生答卷
——山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述評14
位于沂蒙山區的沂南縣為全縣中小學教室、學生宿舍等區域安裝了空調,保障廣大師生溫暖過冬。孩子們摸到嶄新的空調很興奮。(□盧鵬 杜昱葆 供圖)
□ 本報記者 張春曉 趙君 李振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們黨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發展寄予厚望,對山東人民飽含深情。2013年在沂蒙老區,他作出“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的重要指示;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山東時強調,“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牢記總書記囑托,山東緊緊扭住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回應人民新期盼,滿足民生新需求。從傾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到下足繡花功夫推動脫貧攻堅,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到綠色發展步伐堅定,山東在發展中不斷刷新“民生速度”,持續提升“民生溫度”,2019年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7%和9.1%,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3月17日召開的山東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掀起了九大改革攻堅行動熱潮。咬定目標不放松,風雨無阻勇攀登,美好生活新圖景正在向億萬齊魯兒女走來。
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書寫激蕩人心的“山東故事”
2月13日,萊陽市確診的6名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爸x謝所有人,讓我們得到最及時、最好的救治。感謝鎮上和村里對我們一家人的悉心照顧和無私關愛,解除我們全家的后顧之憂!币晃恢斡鲈夯颊哒f。近段時間以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山東省委、省政府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見事早、行動快、措施實、力度大,努力提高救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成效明顯。
全省各地把群眾生活生計放在心頭,努力解決疫情防控期間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切實保障“菜籃子”“米袋子”,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居民日常生活物資供應。同時,山東更著眼長遠,發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改革攻堅行動,這也是“重點工作攻堅年”確定的九大攻堅行動之首。
疫情“大考”中緊抓民生不松勁,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工作的一個縮影。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山東各級黨員干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辦實事、出實招、求實效。
2019年1月30日,省委書記劉家義主持召開民生政策專題會議,強調要以深厚的為民情懷把民生工作做細做實做好。2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抓好20項重點民生實事落實的工作方案》。20項民生實事涵蓋精神障礙患者、貧困戶等各類特殊群體,囊括老百姓各個方面需求,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不讓一個人在小康路上掉隊的堅定決心。
年近八旬的馮再立,今年第一次在鄄城縣董口鎮黃河社區安置房里過春節。曾在黃河里擺渡10年的他,感受著從“黃河灘區”到“黃河社區”的生活巨變。村委會主任李克印說,搬進社區2個多月,就有2位姑娘嫁了進來。在外面打工的年輕人,也紛紛回來創業,社區里充滿了活力。伴隨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60萬灘區群眾日思夜盼的安居致富夢正變為幸福實景。
在濟南市外來務工人員(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大廳,賈喜旺和4名工友前來反映工資拖欠問題,沒想到只用了半天時間,他們就拿回了“久違”的8萬多元工資。為了把涉及農民工的政策落實好,濟南市在全國首開先河,創立多部門參加的農民工“維權一站式”模式,近年來直接協調幫助農民工討回工資1.48億元,惠及農民工1.5萬人。
城鎮新增就業138萬人,建設農村幸福院646處,精神衛生機構增加床位7355張,門診慢性病試行省內聯網結算……截至2019年底,20項民生實事當年任務全面完成,惠及千萬群眾。
大事難事看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半年多時間過去了,省委、省政府帶領齊魯兒女戰風斗雨的場景至今令人難忘。2019年8月11日,臺風“利奇馬”挾風裹雨席卷山東,帶來的雨情災情歷史罕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遭受重大損失。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團結奮戰。廣大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堵決口、固河堤,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這次抗擊臺風搶險救災中,全省涌現出190個先進集體、484名先進個人,30名個人被記一等功獎勵。進入災后建設階段,山東慮長遠、補短板,拿出1323.38億元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于2020年主汛期前完成946處水毀工程修復任務。
有些溫暖的故事,從不因時間流逝而失去光芒。2019年11月19日,位于嘉祥縣的山東能源肥礦集團梁寶寺能源公司,井下3306掘進作業面突發火災,11人被困。省委、省政府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從全省范圍迅速調集礦山救援、消防、醫療隊伍以及救援專家火速馳援。歷經36小時,11人全部獲救,創造了中國煤礦事故救援史上的奇跡。“窮盡一切手段、窮盡一切力量”,堅持人民群眾生命至上,始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是創造這一奇跡的根本原因。
民生改善是發展質量、發展成果最真切、最生動、最溫暖的詮釋,激蕩人心的“山東故事”,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生動寫照。
以民生為“指南針”
讓發展更有“溫度”
民生問題,一頭牽著百姓冷暖,承載著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頭系著發展大計,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指南針”。深諳于此,山東把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統籌起來、一體推進。
掛圖作戰!45項任務!——2月28日,一則山東加快推進職教創新發展高地建設的新聞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教育)部(山東)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啟動。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雙過億”的人口大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職業教育是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紅利的有效途徑,在促進就業創業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山東深入實施八大發展戰略,“十強”產業集群發展方興未艾,急需一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深刻洞察教育與發展之間的共生關系,山東有一種強烈的緊迫感。
2019年9月,教育部、山東省雙方主要領導達成共識后,不到五個月的時間,《關于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落地。將辦學自主權真正還給學校,搭建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長的“立交橋”……一項項支持政策,讓山東既精準補足職業教育短板,又以人力增值賦能高質量發展。
把握發展大勢,緊扣群眾需求,山東把“民生”二字放在更寬視野、更大格局下來考量,每一個發展大計,每一項務實舉措,無不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
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薄@习傩盏乃嗡干羁虇⒌希罕Wo生態環境應該而且必須成為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德州市寧津縣家具、五金制造等產業遍地開花,卻普遍存在工藝落后、環境污染等問題,群眾對此意見不小。為此,幾經調研,寧津縣形成“產業向綠”的思路:堅決清理取締“散亂污”企業,建設綠動能共享園區,倒逼企業進區入園提檔升級。“原來在家里作坊干,自己都熏得夠嗆,F在進園區,廠房寬敞整潔,環保都由園區統一管理,我們只需要安心生產。”進駐共享園區的李沛純,說起這個變化一臉開心。
民生痛點也是發展機遇,民生改善孕育發展新動能。一項項民生工程的落實,既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金鑰匙”,也在齊魯大地播撒下高質量發展的“金種子”。
“下了夜班連個吃飯的地兒都找不到”“外地朋友來了,吃完晚飯就送到酒店休息”……群眾“吐槽”的這些問題,在去年得到改善。從濟南青島領先“破題”,推出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到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夜間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持續“加碼”夜經濟的山東,在滿足民生需求中,培育著一個活力十足的經濟增長點。
“家政服務大有可為”。牢記總書記囑托,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公司過去一年也跑出了加速度:一方面,打造以家政服務為基礎的家庭生態圈,推進“上游”教育培訓、研發創新,“中游”家政業務,“下游”月子中心、托育中心等“家政+”產業服務全面發展;另一方面,面向城鎮失業人員、過剩產能企業分流職工、農村家庭提供家政系列培訓,累計培訓3.39萬人,安置就業30.6萬人次,增幅18%。
縱觀民生領域的新亮點、新變化,第一醫科大學、康復大學、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這些民生刻度上的閃亮坐標,標注著增進民生福祉與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抓民生也是抓發展”的理念在山東落地生根。一張張舒心的笑臉,拼成了齊魯大地燦爛的春光。
改革創新推動民生跨越
百姓“獲得感”成色更足
擴大民生保障范圍、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需要改革來推動;扎實的民生舉措、暖心的民生實事,需要長效機制來固化。善借市場的力量,善走創新的路子,善用整合的辦法,山東以改革創新推動民生跨越,百姓“獲得感”成色更足。
“一老一小”的問題最是牽掛人心,如何破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2019年9月,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山東省學前教育條例》,堅持問題導向,力求破除制約學前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補齊制度短板。
上升到法律層面的保障,讓焦慮的家長們吃下了“定心丸”。過去一年,全省新建改擴建幼兒園5537所,新增學位59.7萬個,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完成治理1433所,有效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
衛生院來了“一把刀”!針對基層醫療人才短板,山東在全國首創“業務院長”選派制度,“業務院長”選派在全省全面推開,200個扶貧重點鄉鎮實現了全覆蓋。醫療服務的山鄉巨變,正在齊魯大地悄然上演。
依靠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解決民生難點、堵點,一批改革硬招實招找準穴位、擊中要害!吧綎|從體制機制創新入手,優化民生資源的合理配置,民生保障精準度不斷提升!鄙綎|財經大學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江巖說。
小廁所,大民生。使用“新”廁所三年來,無棣縣埕口鎮牛崗東村村民馮麗娜最大的體會就是“方便又衛生”!昂罄m的清理、維修等管護工作也很到位,不讓人操心。”
農村改廁“三分建、七分管”,能夠長期發揮效用是改廁的關鍵。去年9月24日,一場全省性的現場會議在無棣召開!盁o棣經驗”,這一帶著“泥土氣”、閃爍著群眾智慧的經驗創新,核心就是在建、管、護、運、用等環節,都有完善的制度規定,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就拿糞污處置來說,無棣專門建立起糞污中轉站,實現了糞污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目前,省內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有效解決廁改工作“最后一公里”問題,實現“管護”模式新突破。
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最后一道防線。去年,山東在全國率先邁出關鍵一步,全面統籌社會救助體系,實現制度、能力、平臺、資金和管理“五個統籌”,避免政策和資金“碎片化”,讓救助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用。
實踐中,膠州創新“大救助”機制頗具代表性。膠州市整合15個政府部門的救助資源,在政府搭建的陽光民生999救助中心平臺上互通銜接,并自動形成救助對象的“貧困指數”動態排名,讓救助重點一目了然,也讓救助方式向主動救助、事中介入轉變,救助質量明顯提升。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增進民生福祉,就一定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書寫好新時代民生答卷。
。ā鯀⑴c采寫:王兆鋒 馬海燕 張海峰 田可新 李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