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申紅 趙國陸 王健
手機查看
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記者王健供圖)
■濟南牢記總書記囑托,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打造引領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
■“五個濟南”中,科創濟南居首,可見其重要性。從打造區域性科創中心,到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再到旗幟鮮明地提出打造“科創濟南”,科技創新已經融入濟南發展的血脈
■創新平臺和創新載體加速集聚,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中科院計算所泛在智能研究院等多家“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為濟南換道超車裝上了新引擎,新技術、新企業、新業態正在濟南全面落地開花
■濟南將打造人才特區,以超常規舉措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營造最優人才生態,聚焦自貿區、先行區等重點區域,開展人才制度改革創新試點試驗
□ 本報記者 申紅 趙國陸 王健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18年6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浪潮集團高端容錯計算機生產基地時強調,創新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是我們能否過坎的關鍵。要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大力培育創新優勢企業,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不負深情厚望,勇于擔當作為。兩年來,濟南牢記總書記囑托,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打造引領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設立運營、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掛牌成立、國家超算中心科技園建成啟用、大科學裝置落地實現零的突破,創新高地優勢更加凸顯;齊魯科創大走廊、中科院濟南科創城、“量子谷”“中國算谷”北方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等高效推進,創新活力加速釋放。
“當前,全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在濟南交匯疊加,發展機遇千載難逢。”今年4月28日,省委書記劉家義在濟南調研時指出,要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著力打造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
“五個濟南”中,科創濟南居首,可見其重要性。而從打造區域性科創中心,到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再到旗幟鮮明地提出打造“科創濟南”,科技創新已經融入濟南發展的血脈。
自主研發乘風破浪
競爭優勢顯著增強
“2018年我向總書記介紹的手工按壓工裝,現在換成了自動按壓設備,效率提高了60%。”浪潮集團高端容錯計算機生產基地生產部制程工程師羅希望告訴記者,這兩年來浪潮生產一線員工制作了269種工裝,開發了13款自動化設備。他所在的濟南高新區浪潮高端服務器智能工廠,中國服務器領域第一條信息化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產線有條不紊地運行。“人煙稀少”的車間里,智能化機器人揮舞著機械手全自動精準作業,智能立體倉庫中物料自動識別、自動出庫……2月初,浪潮在兩天內生產出上千臺服務器,支持疫情防控。智能機器人8分鐘自動鎖完130顆螺絲釘,同樣的工作量人工需要1小時。在2000多個傳感器、50個設備控制器、330套智能設備、6大核心系統的支持下,實現從生產到交付全程智能化。5月底,這家工廠入選2020中國標桿智能工廠。
浪潮路1036號,浪潮科技園S01科研樓,110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500項專利是最氣派的“迎賓”。中國第一臺小型機服務器、第一臺關鍵應用主機、服務器市場第一把交椅、政務云市場占有率第一……多個“中國第一”記錄著浪潮自主創新之路。
“今年最新發布的AI服務器單系統每秒計算性能最高可達4億億次,做到了業界計算性能最強。”浪潮AI&HPC總經理劉軍透露。
浪潮牢記總書記“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國之重器必須立足于自身”的囑托,積極構建核心競爭力,加快向“云+數+AI”新型互聯網企業轉型。
“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堅持創新發展,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把企業承擔的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研發平臺等‘金字招牌’擦亮,努力推動企業做大做強,為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今年5月4日,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到浪潮集團調研,鼓勵浪潮集團當好“領頭羊”,帶動全市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壯大。
浪潮科研樓每晚都是燈光閃爍,36層是浪潮新型互聯網應用研發的“心臟”,也是浪潮區塊鏈技術研究院院長李照川和他的團隊“閉關”的地方。疫情期間,他的團隊臨危受命,通宵16個小時開發出了防控物資預約系統,口罩預約的瞬間訪問量堪比春運時的12306搶票,從未發生系統崩潰和數據安全問題。在“速度”和“安全”之間實現兩全,考驗的就是研發能力。去年,浪潮光專利就申請了7458項,牽頭制定各類標準77項。目前,浪潮區塊鏈專利數量位列全球前十。
服務器、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創新是浪潮幾十年來始終能夠踏浪弄潮的秘訣。在這里,誰愛鉆研,誰就是“大拿”。有以羅希望命名的內存按壓工裝、以趙永東命名的靜電消除器、以楊洪波命名的光盤防護碗……
去年,浪潮專門為2萬多名技術人員設立了“星銳”獎,科研新星最高獎勵50萬元,獎金來自于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自己培養起來的首席科學家王恩東的科研成果獎勵基金。
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介紹,浪潮目前研發投入已占企業營收的10%。“新的經濟形勢下,我們最核心的還是要加大研發投入,打造硬科技。只有有了金剛鉆,才能攬瓷器活兒。2020財年,浪潮研發投入預計增長32%,打造業界一流水準的云數智金剛鉆產品和平臺產品。”
堅持自主研發,緊握核心技術,浪潮不是個案。全國第一張區塊鏈數字營業執照、企業開辦全國最短用時紀錄、全國第一張醫保電子憑證、中國首個上云的大型政務信息化系統、全國最大的用電信息采集和大數據分析系統、全國首個區塊鏈疫情防控省級地方標準……這組“第一”背后的科技公司叫山大地緯。
6月1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公告,同意山大地緯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這標志著山大地緯即將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中國高校首家、濟南市第二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也是山東省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
而在山大地緯之前,濟南的“獨角獸”企業華熙生物已于2019年11月6日成功登陸科創板。作為首家登陸科創板的濟南企業,華熙生物在國內率先實現了透明質酸微生物發酵技術產業化的突破,打破國際藥品、醫療器械技術和法規高壁壘,進入國際市場。
得益于科技型企業集聚,2020年濟南將迎來“IPO高潮”,金現代、蘭劍智能、恒譽環保……企業上市將崛起成峰。
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曾斷言,通過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的結合,人類或許可以真正有機會來“攻克”自然界。量子也被譽為下一個科技風口。而在這一領域,濟南已走在了前面。
2019年12月30日23時31分44秒,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的屋頂上,漆黑的夜空中出現了一道驚艷的綠色光束,來自地面的紅色光束經過自動搜尋準確地“迎”了上去。由中國科大、科大國盾、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承擔建設的小型化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完成星地對接。
當前,濟南量子通信試驗網已成功接入“京滬干線”,成為我國廣域量子通信網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基礎上建設的“墨子號”量子衛星濟南地面站,將開展量子密鑰分發等相關技術研究,并對接濟南網、黨政專網等濟南量子城域網絡,進一步服務政務、金融、教育等領域需求,打造“量子+”應用示范創新工程。通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加快濟南與世界的互聯互通,支撐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今年,濟南將培育壯大量子計算、量子通信產業,打造國際領先的“量子谷”。
數字經濟洪流奔涌
創新平臺加速集聚
6月12日晚,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經濟部部長王慧濤從濟南抵達北京一家酒店,第二天早上要跟隨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殿義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一家科研機構洽談新項目的合作。“周一去的成都,周二返回濟南,周三去了臨工集團,周四談了兩撥合作伙伴,周五跟山東交通學院談到下午4點半,當晚6點坐上高鐵來北京……”還沒吃上晚飯的王慧濤在電話中略顯疲憊。
成立以來,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一直奔波在引進科研項目和創新人才的路上。截至2019年年底,實施各類科技項目108個,建設各類研發機構41家,注冊高技術產業化公司21家,吸引高端人才團隊48個,集聚高層次人才超過500人。
6月初,背X射線散射安檢設備通過國標檢測,打破美國長期以來的壟斷和禁售,填補了國內空白;6月底,新松工業軟件全國總部將在濟南亮相,這家中科院旗下的機器人行業巨頭,將帶來800人的技術團隊,年創造營業收入10億元,形成設備在沈陽、控制在濟南的格局,更重要的,將為全省制造業智能化升級提供支撐;10月底,齊魯衛星計劃發射升空,山東的商用衛星數量將在全國各省份中躋身第一梯隊,這個中科院的重點科研項目,2019年被山東產研院“連人帶星”引進到了濟南。
近兩年,創新平臺和創新載體加速集聚,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中科院計算所泛在智能研究院等多家“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為濟南換道超車裝上了新引擎,新技術、新企業、新業態正在濟南全面落地開花。
成績單是實干濟南的最好注解。剛剛過去的一年,濟南市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600億元和3400億元,醫療康養、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全市數字經濟規模達3600億元、占經濟總量的39%,“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達到28%。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獨角獸企業3家,入圍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12家,省級以上瞪羚企業達到80家,數量均居全省首位。
經過2000余名建設者的晝夜奮戰,中科院電工所首批科研人員和試驗設備已完成進駐,試驗區項目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投資超過30億元的超高速電磁驅動系統項目在濟南落戶只用了21天。這個帶動性極強的重大科技項目,建成后將用于測試時速1200-1500公里的下一代高速列車,填補濟南國家大科學裝置空白,占領國際超高速軌道交通產業制高點,奠定在該領域創新發展的引領地位,未來將帶動千億級產業規模。
目前,中科院已有12個院所在濟南設立成果轉化和研發基地。
算力就是生產力。在濟南市歷城區,僅用了108天,六大國家級超算中心之一的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拔地而起。如今,新一代神威E級原型機系統在這里正式啟用。中國算谷產業園將在今年9月底前開工建設,力爭通過3-5年,建成全球算力產業新高地。
“目前,算力已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計算力基礎設施投資與GDP呈正相關。”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說,浪潮將配合濟南產業布局加快推進“中國算谷”建設,打造山東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持續推動濟南乃至山東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發展。
舉目已是千山綠,宜乘東風揚帆起。今年濟南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引進國內外大院大所在濟設立研發或成果轉移轉化機構35家。按照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濟南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教興市戰略,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2019年,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就已被列入省級規劃,目前《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長期規劃》正加快編制。
濟南市科技局局長呂建濤介紹,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正在規劃建設中,今年還將成立“中科院山東科技創新中心”,新引進一批大科學裝置、大科學工程和科研院所落地,推動高端科技創新要素加速集聚。同時,匯聚全球先進技術成果落地濟南,助力科創濟南打造。
今年,濟南將高水平建設齊魯科創大走廊,規劃布局大科學裝置區、中央研發區、創新發展區、創新配套區,形成涵蓋“重大設施—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產業化”的完整創新鏈。同時,支持打造“人工智能島”和人工智能創新產業集聚區。在“齊魯科創大走廊”規劃建設“AI島”,規劃建設統一的濟南市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對外展示與宣傳平臺,打造人工智能技術科創高地。依托濟南高新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等產業基礎較好的區縣,建設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開展“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行動計劃,支持各具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園區建設。
5G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被稱為新基建的“領頭羊”。截至目前,濟南已累計建設5G基站8311個,地鐵3號線成為全國首條采用全頻段漏纜技術的5G全覆蓋地鐵線路。2020年,濟南5G創新發展的目標是推動5G規模化商用,年內將完成1萬個5G基站配套設施建設與改造,打造基礎設施完善、應用場景豐富、生態體系健全、萬物互聯的5G先鋒城市。
制度紅利持續釋放
科研生態不斷優化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創新離不開政策的支撐與引領。近年來,濟南市先后制訂出臺了《濟南市加快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計劃》《濟南市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獎勵政策》《濟南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等,釋放制度紅利,優化創新生態。
為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今年5月26日,濟南市科技局印發《濟南市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實施方案》,到2022年,組建一批支撐濟南市十大千億產業、十大高端產業、十大前沿產業發展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為打造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提供科技新動能。
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只有不拘一格育人才、不拘一格引人才、不拘一格評人才、不拘一格聚人才,才能為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近年來,“人才新政30條”、“高校20條”、“雙創19條”、梧桐樹青年引才計劃、博士后引才計劃、創客制度計劃等一系列人才計劃為吸引人才、鼓勵其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土壤。
2019年9月出臺的《關于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被稱為“濟南史上最大力度人才新政”,該政策規定:對于符合購房條件的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家庭在濟購買首套住房,可分別享受15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購房安居補貼。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山東尤瑞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子正就是典型代表。
“濟南從政策上、資金扶持上給了海外企業、人才、項目一個最大的發展空間。”2018年,受益于第二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李子正帶團參賽的量子防偽技術項目落戶濟南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兩年來,他又為濟南引入多個創新創業團隊。
以“知識產權可作價、成果轉化能估價、人才團隊有身價”為突破口,探索全國首個以個人信用為基礎、創新人才金融的“濟南模式”,被列入國家六部委金融科技應用試點項目,成為解決高科技、輕資產型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良策,開啟了全國人力資本產業先河。疫情期間,濟南高新區落地全省首個“人才貸”窗口,兩個月兌付政策資金7293萬元。
“通過‘人才有價’政策,我們企業核心技術骨干及管理層共120人的團隊獲得了近億元的授信額度。”山東山大華天軟件有限公司CEO楊超英說,有了這筆錢,員工就能購買公司股權,享受企業發展紅利。今年4月15日,由這家公司研發的國內首款、完全自主可控的新一代基于云架構的三維CAD產品CrownCAD正式上線公測,有望顛覆傳統基于PC的三維CAD市場,實現國產工業軟件的彎道超車。在高速發展期,企業比任何時候都渴望通過股權激勵留在核心團隊。
通過“人才有價”平臺,濟南還在全國首創人力資本價值出資管理政策。根據剛剛出臺的《人力資本價值出資管理辦法(試行)》,在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登記注冊的有限責任公司,其股東可以以人力資本價值作價出資,出資額最高可占公司注冊資本總額的70%。
如今,濟南已經成為匯聚天下英才的新高地。2019年,濟南市全年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數穩居全省第一,全市人才總量達到160萬。
按照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濟南將打造人才特區,以超常規舉措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營造最優人才生態,聚焦自貿區、先行區等重點區域,開展人才制度改革創新試點試驗。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隨著創新基因不斷融入城市血脈,科創濟南初具規模,崛起已成新勢,濟南龍頭正加速揚起。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當前,濟南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期、關鍵機遇期,省委、省政府對濟南發展提出了新目標、新定位、新要求。”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的千年古城濟南,正以昂揚向上的狀態、只爭朝夕的勁頭、苦干實干的作風,砥礪奮進、乘勢而上,加快打造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大步邁向“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