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大眾網
張雪
手機查看
編者按: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這種人間的煙火氣,可能是早起的兩根油條一碗豆漿,也可能是深夜的一瓶啤酒十個肉串。天氣熱起來,久違的煙火氣在淄博也漸漸升騰起來。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將推出《夜淄博體驗記》,通過記者實地體驗展示城市煙火氣,以及這座城市在發展“夜經濟”提升城市消費需求、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保就業、保民生等方面所做的努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雪 淄博報道
熟悉的街道,熱鬧的叫賣,洶涌的人潮,萬千擺攤大軍里,有人間煙火,也有人生百態。
在37歲的古力(化名)眼里,時隔三年回到淄博,一輛2200塊錢的小攤車就是寶貝疙瘩;從趕早市到擺夜市,烙了5年餃肉餅的老李夫婦下一步的打算是開一個面館兒;而對已經有了門頭店的東北小伙李玉濤而言,自家的醬骨頭還得往外“傳一傳、走一走”。
……
這是一群來自天南地北的擺攤人,生活在平均月租不足300元的南定鎮小巷里。與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同,淄博擦黑的夜晚,才是他們生活的開始。
時隔三年,他們又賣起了羊肉串
“200串?”
“再來點。”
6月7日下午4點,古力(化名)與丈夫乃米(化名)從冰箱拿出一部分羊肉串,放進已經備好的白色泡沫箱里。
今天,夫妻倆依然要兵分兩路擺夜攤,一個在南定鎮工商銀行路口,一個去10公里外的步行街。
“他嘴笨,話說得不好,遠的地方我去,他待在家附近。”說話間,昨天凌晨2點才回到家的古力有些睡眼惺忪,看著丈夫忙碌的身影,古力有片刻恍惚:時隔三年再回到淄博,有些街道對他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2008年,25歲的古力和丈夫乃米跨越大半個中國從西北來到山東淄博,給開燒烤店的哥哥幫忙,后來開店、擺攤,幾經輾轉,2017年因孩子落戶舉家回到了西北。
“除了老家,這里就是生活得最習慣的地方。”4月20日,夫妻倆回來了,還是干起來了老本行——烤羊肉串。燎燒著火星子的碳盒里,羊腰子羊肉串羊小排就是他們生活的希望。
下午5點,乃米出攤了,坐標張店區南定鎮工商銀行路口,離家不到200米。標配是一輛福田五星電動三輪車,一把蒲扇,再加上200余串羊肉串。“車子我倆一起用,2200塊錢買的二手,他安頓好攤子后我就騎著去其他地方擺。”賣起串的時候,比起沉默的乃米,妻子古力就顯得善談許多。
一個小時后,天開始擦黑,乃米的攤子前,人漸漸開始多了起來,而古力也要準備出發了。
“今天去哪?”
“去步行街看看。”
古力不知道今天能不能找到地兒擺攤,但日子還得過,路還得走,“叮,叮……”當乃米的收入轉賬在手機里響起,古力說,自己心里踏實許多。
“夜攤”小巷里的熱餅與肉香
當古力夫婦的羊肉串還在火上炙烤,鄰居老李夫婦的餃肉餅已經賣出了好幾盤。
和古力不同,兩口子走南闖北擺攤十多年,從來沒有分開過。“她一邊做,我一邊賣,早上趕早市,晚上就在巷子口。”五香的兩塊,豬肉的兩塊五,這種巴掌大的餃肉餅,李海已經在淄博賣了5年。
扯一塊面,刷一層油水,撒一把蔥,老李妻子的攤餅手藝同樣已經爐火純青,談起最近火起來的夜攤,老李說,政策的鼓勵當然好,但大家伙心里也著急,不知道該到哪里擺攤,“待在這從下午4點賣到晚上8點,多的時候能賺200,少了就100。”
溫度32℃的巷子口,買餅的陸陸續續,即使只是問兩句老李也是笑呵呵:“雖然和往年比收入遜色了些,不管咋樣咱都得一步一步扎穩,爭取過幾年能攢攢錢開個面館!”
說話的間隙,巷子里又出來一位熟人。
“來,慢點,搭把手。”來自東北的李玉濤幫哥哥把做好的醬骨頭抬上了車,對李玉濤而言,雖然自家已經有了門店,但擺攤也是一個極大的“誘惑”,“我多出去賣一賣,說不定醬骨頭的名聲就能多往外‘走一走’。”
晚上7點,在條“夜攤”巷子里,原本聚集的攤販已經慢慢分散到了不同的地方,東、南、西、北,為了生計各自為“香”。
記者手記:
古力夫婦來自西北,李海兩口子老家是安徽,李玉濤是位“東北大哥”……這群來自天南地北的擺攤人是萬千擺攤大軍中的一個縮影。
尋找攤位、算計成本、有時候也克服著不為人知的難題。
37歲的古力夫婦共用一部手機,倆人外出擺攤唯一的聯系就是古力手機微信到賬的聲音;老李夫婦家里倆孩子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大學;30歲的李玉濤正在考慮著趕緊找個對象……
6月7日,記者曾跟隨古力來到她擺攤的地方,晚上7點,路上只有古力的攤位,10幾分鐘后,古力轉移了位置;6月8日晚上8:51,古力在朋友圈里發了一段視頻,位置在丈夫擺攤的地方。
或許,像他們一樣的平凡攤戶,并不懂什么是城市的“煙火”,他們只曉得,這就是生活。夜攤,給了他們對未來的期盼,而他們也盼望著,這種期盼的實現能夠更穩定、更規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