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濟南時報
手機查看
人間向暖,春來依舊。4月1日,山東首批338名返魯援湖北醫療隊員結束隔離休整。過去的兩個月,他們為國而戰,變身“白衣戰士”,成為戰友眼中“過命的兄弟”,成為萬千人眼中“逆行的英雄”。而在這天,他們得以回歸久別重逢的家庭,親吻年幼的子女,滿腹內疚;擁抱年邁的父母,感慨忠孝難兩全……在回家這一刻,所有雀躍的、傷感的、激動的、思念的情緒,終于盡情釋放。
戰友,道聲再見吧
“曾經生死與共,今后一路順風”
4月1日清晨5點30分,第一輛大巴車駛入齊河阿爾卡迪亞國際溫泉酒店,開啟分離的序幕。大家明白,在這個以“團聚”為主題的日子里,必然先要經歷與戰友的離別。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的趙秀麗很早就起床收拾房間。她整夜輾轉難眠,因為一早,援鄂醫療隊員們就要各奔東西,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
“今天是2020年4月1日,我離開家已經55天了,今天是我要回家的日子,也是我和我的戰友暫時分開的日子,但是暫時的分開是為了今后更美好的相聚,祝我的戰友一路順風,祝我的戰友幸福平安。”眼含熱淚,她在房間內對著鏡頭錄下了這段獨白。
時間回到2月6日,趙秀麗第一天來到武漢,與來自山東各地的隊員組成醫療小組投入戰斗。她作為方艙醫院A廳B區3組護士長,每次進艙前都會嚴格逐一檢查隊員們的裝備,總是走在隊員們的后面,最后一個進入,以確保大家的隔離服都能穿戴正確。幾十天下來,趙秀麗和其他隊員產生了深厚感情,“大家是相互扶持相互鼓勵,生死與共的感情,突然要分開真的很難受。”
時間差不多了,她離開房間去看戰友們,盡量和他們多待會兒,再多待會兒。“今天天挺冷,一定要多穿點”“到淄博了,記得跟我說聲”……她仍然像武漢方艙時的“大姐姐”一樣囑咐著組里的兄弟姐妹,硬憋著喉頭的一股酸澀。
“日照、臨沂的隊員們5點多就出發了,我們來送他們回家。”一大早,山東省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領隊、山東省立三院院長呂涌濤就在酒店門口送隊友,每輛大巴開動前,他都要登上大巴和大家做最后的道別。呂涌濤說,他們是第一批離開武漢戰疫前線的醫療隊,來自全省153家醫院的隊員一起度過了人生中可能最難忘的一段經歷。
“那一天送你送到最后,我們一句話也沒有留……”唱著小虎隊的這首《祝你一路順風》,大家目送菏澤醫療隊離開,眼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
同袍,說聲想你啦
“終于回來啦,燒烤火鍋小龍蝦!”
作別“戰友”,隊員們開始了以“團聚”為主題的時光。離開休整酒店后,來自濟南醫療機構的38名隊員需要先到濟南市中心醫院參加歡迎儀式,并接受健康檢查。
上午10點多,當趙秀麗在體檢時,她的同事們也正在醫院“密謀”一場歡迎儀式。中午12時許,載著趙秀麗、郭芳、張堃慧三名隊員的面包車進入醫院,同事們拉著歡迎橫幅,夾道迎接,其中一條橫幅上還寫著:“燒烤火鍋小龍蝦,走起!”
趙秀麗一看到車窗外的同事,就流下了眼淚,拼命揮著手和大家打招呼。“太想你們啦,終于回來啦!”一名同事邊哭邊說,面包車里的三人已泣不成聲。醫院退休老職工和安保、物業人員還自發排練了一個歡迎節目——過年時才表演的騎旱船、舞龍,用“最高規格”熱鬧地迎接三位同事歸來。
類似的一幕也在濟南醫院上演。“濟南,我回來了!濟南,我回來了!”到達醫院后,濟南醫院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李娜一邊高喊,一邊向同事們奔去,那頭是掌聲和歡呼聲,像極了電影中大團聚的鏡頭。
孩子,讓我抱抱你
分別太久,1歲女兒沒認出媽媽
到醫院一下車,趙秀麗在人群中看到兩個熟悉的身影,她的丈夫和兒子。兒子拿著花走到跟前,此時的她已控制不住眼淚,一把將兒子擁入懷中。“讓媽媽好好看看,我兒子是不是長胖了,長高了。”她邊哭邊笑,反復打量著兒子。
趙秀麗的兒子正讀初三,6月份將面臨中考大關。身在武漢的近兩個月,每次視頻聊天,趙秀麗對兒子說得最多的話就是“要努力學習,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兒子最近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希望不管是網課還是最后的沖刺,他能夠全力以赴。我對他很有信心!”還沒見到兒子時,趙秀麗這樣對同事說。這份嚴格要求,在看到兒子的那刻全然轉化為溫柔的母愛。
世界上的母愛大致相同。見到兒女,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的滕海霞哭著摟住小女兒親了又親。“喊媽媽,喊媽媽”,滕海霞不住地跟小女兒說著,但1歲多的小姑娘一臉茫然,什么都沒說。這不禁讓滕海霞有點失落。
出征武漢時,女兒還沒有斷奶,還不會走路。離開家時,她是在女兒哭喊媽媽的哭聲中走的。后來聽丈夫說,她離開后的頭幾晚,女兒只睡兩三個小時,一直哭著找媽媽,哭累了,才伏在爸爸肩頭睡著。滕海霞聽了很難受,小女兒是她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到武漢一段時間后,滕海霞突然發現女兒“不認識”她了,在視頻里讓她喊媽媽也不喊。1日,見到女兒的一剎那,她只想讓女兒喊一聲“媽媽”。
回家的路上,滕海霞一直緊緊抱著女兒。在這半個多小時里,滕海霞發現了女兒的變化:雖然沒喊媽媽,但也不再鬧著找姥姥抱了。回到久違的家,女兒竟然拿起一顆藍莓喂到了媽媽嘴里。再過了一會兒,小姑娘喊了一聲“媽媽”……
爸媽,讓您牽掛了
82歲的老母親,早早包好餃子
知道趙秀麗要回來了,她的公公婆婆一大早就去了菜市場,又忙活了一上午做出一桌子菜,風味茄子、炸里脊、白灼大蝦……豐盛的菜品中有一份用塑料盒盛著的松仁玉米,是老兩口專門從飯店買來的,只因趙秀麗愛吃這道菜。趙秀麗一進門,婆媳擁抱在一起,“平安回來就好,這比啥都強。”趙秀麗的婆婆邊抹淚,邊招呼著兒媳,“吃飯,吃飯,都是你愛吃的。”
“不管你年紀多大,在我這里都是孩子。”說這話的,是山東省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大內科主任王言森82歲的老母親。醫院舉行完儀式后,王言森第一站就要去看年邁的老媽,去吃老媽包的餃子。
看到已有近兩個月沒見面的兒子,王言森的母親一臉開心,“韭菜、蝦仁、肉、西葫蘆餡的餃子,我早就包好了,就等兒子來煮上了。”這或許是這段時間來,老人吃得最開心的一頓飯。出征前怕母親擔心,他并沒把去武漢的事告訴母親,后來院領導到家里慰問,他支援湖北的消息才“露餡”。老母親好幾天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天天守在電視機前看新聞。直到聽說王言森回濟南了才正常吃飯。“媽,放心吧,兒子安全回來了。”王言森對老媽說。
【市中區人民醫院援鄂醫護人員解除隔離】
饞了50多天
終于吃上“媽媽的味道”
“媽媽,回家給我做鍋貼吃。爸爸不會做,我快饞死了!”市中區人民醫院援鄂隊員馮玉鈺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小寶許書朋見到她后,說出了自己的心愿。在場的人聽到這里,都樂了起來。
作為家中的大廚,馮玉鈺離開家的這段日子里,丈夫許錫博肩負起了這份職責。在家里老人的幫助下,雖然廚藝有所長進,但無法滿足孩子們的口味。“爸爸做的飯還行,也會有不同的花樣,但是我們還是想念媽媽的味道。”大寶許光海說道。
馮玉鈺不在家,許書朋想媽媽的時候,就會摸摸媽媽的衣服。“我有兩個媽媽,除了今天回來的媽媽,還有家里的衣服也是媽媽。”他忍不住說道。聽到這里,馮玉鈺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我回家后,要為家人準備一桌豐盛的晚餐,感謝這些日子來,他們給我的支持!”
憋了50多天
終于說出“我想你”
“孩子特別堅強,媽媽不在家的這段日子,從沒有哭過,想媽媽時總有辦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市中區人民醫院援鄂隊員毛瑞鏡的丈夫劉猛談到分離的這段日子欣慰地說。
毛瑞鏡的女兒劉夢晞上小學一年級,被問及是否想媽媽時,孩子特別羞澀地小聲說“想了”。可是,當毛瑞鏡出現在她面前時,這個堅強了50多天的孩子,卻哭了起來。“怎么哭了?這50多天里,每次通話從沒有說過想我,我還挺失落的。”毛瑞鏡問。“媽媽,這次我忍不住哭了!”劉夢晞抽泣著說。
“媳婦,你在一線時,我一直有句話想告訴你,今天有這么多人的見證,我想對你說,我真的很想你!”劉猛終于把憋了50多天的這句話說了出來,一家人也終于可以團聚了。
●相關新聞
最美的手繪肖像,送給最美的你
在這個交織著興奮與淚水的日子里,新時報記者不僅兵分四路,全程直播見證了隊員們的“回家路”,還為4名可愛可敬的隊員送上了一份別出心裁的禮物——手繪肖像。這是新時報上線一周年獨家訂制、僅此一份的紀念品。
李娜,濟南醫院職業病科副護士長、主管護師。在新時報美編手繪的肖像上,寫著她說過的一句話:“馳援武漢是我最正確也是最值得驕傲的決定。”李娜感嘆:“好像我呀,這就是我拿著病歷單的那張照片。”同時,她也表達了對新時報的感謝:“有心了,有心了,非常感謝你們!”
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張明明在出征前曾發出這樣的豪言壯語:“雖不知歸期,雖旅途艱險,但仍愿披荊斬棘,砥礪前行!”如今,迎接壯士歸來的是家人的擁抱、濟南的暖意,還有留下了他剛毅瞬間的專屬版手繪肖像。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這句話是寫到趙秀麗手繪肖像上的,也是她的最好寫照。
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腫瘤血液科護士長、主管護師滕海霞收到的是根據自己沒有剪頭發之前的照片繪制的肖像。“太像了!太像了!謝謝你們!”她說。
雖然新時報APP還只是個剛滿1歲的寶寶,但它卻擁有一支強大的“畫手”隊伍:精心孕育黃漂亮并帶著它四處打卡的“夢哥”,人“二”畫風也“二”定期上線爆笑二畫的“琳姐”,擅長溫情走心“不把你看飆淚算我沒畫”的“婷妹”。這次的10幅援鄂醫護人員手繪肖像,就是婷妹繼“小善暖城”“這一年我們一直在被溫暖感動”等系列手繪作品之后的最新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