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之年。今年春節期間,大眾網·海報新聞將連續第11年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全體編輯記者將繼續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大眾日報創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進一步錘煉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圍繞“脫貧攻堅”主題,在春節期間、在回家路上,用手中的筆、話筒和鏡頭記錄時代變化,集中反映山東干群一鼓作氣、迎難而上的精神風貌和實際行動,充分展現欣欣向榮、歡度春節的美好景象。
時間:2020年1月28日(農歷正月初四)
地點:濟南市萊蕪區
記者:孫秀青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1月28日訊(記者 孫秀青)詩句“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說得是蜜蜂采花釀蜜的辛勞。濟南市萊蕪區和莊鎮小英章村的王同華和欒立英夫婦,用二十年的辛苦養蜂經歷釀成了自己甜蜜的生活。
今年58歲的王同華和56歲的欒立英從2000年左右開始轉地飼養蜜蜂,到現在已經二十年了。他們的蜂群有120箱,在濟南市萊蕪區來說規模算很大的,現在萊蕪區轉地飼養蜜蜂的還有一兩家。當問到他們為什么選擇養蜂時,他們說“剛開始為了生計,后來發現我們村靠近山區,蜜源植物相對比平原多,適合養殖蜜蜂,于是我們走上了養蜂之路”。
在養蜂之前,他們一邊務農一邊在外地打工。那時有南方的養蜂人來北方放蜂,他們感覺放蜂是一條新的出路,于是決定養蜂。他們一邊買書自學理論知識,加上積累的生活經驗開始養蜂。收購蜜蜂主要是從南方收購以及從國家提供蜂種的地方收購,蜂農之間也互相收購好的蜂種。王同華介紹道,現在他飼養的蜜蜂主要是意蜂,這是一種從國外進口的洋蜂。中蜂是中國本土馴化的蜜蜂,效益低,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養殖了。
在山地飼養蜜蜂,要預防應對自然災害,防農藥殺傷蜜蜂;還需要做好防范措施,避免蟄傷路人;冬天還要用稻草遮蓋,悉心保護好蜜蜂,年輕人一般受不了這種辛苦。除此外,在室外養殖蜜蜂受氣候影響大,每當一地花期結束,他們就要帶著蜜蜂到另一個地方去尋找蜜源,輾轉于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各省。春天他們先在南方采油菜花,然后到河南等第一批刺槐開花;ㄆ诮Y束后,5月萊蕪刺槐開花,5月10號左右采蜂蜜。荊條在陽歷六月初開花,一個月后采蜂蜜,然后轉移到煙臺、威海等沿海地帶尋找新的蜜源。長途轉運蜜蜂風險大,路途危險,對當地環境不熟悉都是養殖蜜蜂的困難。
2008年他們在省外尋找蜜源時遇到冰凍天氣,蜜蜂被凍在雪地里,為了減少損失,要把蜜蜂一只只撿回蜂箱中,兩個人雙手都凍得沒有知覺了。還有一次在武漢長江大橋轉場地時遭遇車禍,但為了及時趕到下一個場地和及時供應蜂蜜,舍棄了對方給的賠償金。
當記者問到為什么選擇在萊蕪區和莊鎮養殖蜜蜂時,王同華說這里自然災害相對少,地形也是較平坦的山地,蜜源植物相對平原豐富,有大片刺槐樹、荊條。此外,他們在2015年加入華峰蜂業合作社,增強了養蜂人的抗風險能力,也擴大了銷路。
取蜂蜜的流程包括脫蜂取蜜脾、切割蜜蓋、分離蜂蜜、過濾裝桶等程序。王同華告訴記者,采收蜂蜜宜在晴天早晨蜜蜂未出巢采集之前進行,要穿好長袖長褲做好保護措施,游客還可以自己體驗采集制作蜂蜜的整個過程。
據悉,養蜂的年收入受氣候影響大,但是豐年能有四五萬的年收入。王同華和欒立英夫婦通過養蜂改善了自己的生活,靠自己的勤勞智慧走上了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