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東方網
丁慎毅 桑怡
手機查看
日前,廣東各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春節、元宵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共計722項、近2000場次,為群眾帶來豐盛的“文化年貨”,其中,非遺晚會計劃于2020年元宵節在東莞茶山鎮舉行。(1月19日南方新聞網)
按照中央宣傳部關于在全國范圍廣泛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統一部署,目前全國各地都已經掀起“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系列文化活動的熱潮。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涉及傳統技藝、民俗、曲藝、民間文學等方方面面,是世代相傳的智慧、經驗凝聚而成的核心工藝、技藝和藝術,深受海內外朋友喜愛。李子柒為什么火了?古典風格的著裝、取景、配樂,用時令鮮花制胭脂、釀酒,刺繡、砌窯、納千層底……李子柒的視頻中,處處是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身影。有觀眾留言:“她做的這些事情,都是我媽媽一個農村婦女一輩子在做的事情,只是沒有那么詩意。”為什么農村媽媽們沒火?就在于她們不懂得與現代人需求結合起來進行傳播。
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可是很多人都感覺年味兒越來越淡了,于是人們開始創造新民俗,而非遺過大年,味濃情更濃,將會創造多贏的成果。
非遺過大年通過“非遺+扶貧”,讓農民脫貧不返貧。貧困縣往往是非遺文化保存較為豐富完整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因為各種先天不足,在產業發展上存在更多變數和困難,即使經過各種努力脫貧了,但是鞏固脫貧成果仍然是不小的難題。非遺小分隊奔赴貧困縣,通過開展“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系列文化活動,能讓農民們在豐富精神生活的同時,認識到非遺的價值,進而在政府和社會的幫助下,開發獨具特色的非遺產品。統計顯示,2019年全國共設立非遺工坊2310個,帶動46.38萬人參與就業,帶動2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顯示出“非遺+扶貧”的巨大空間。
非遺過大年可以開拓非遺小分隊的思路,讓他們找到更好更豐富的宣傳形式,促進非遺的廣泛傳播。
非遺過大年可以通過現代傳播技術讓城里的年輕人通過視頻了解非遺、愛上非遺,進而將非遺技藝與現代結合,精準發展,開拓出非遺產品的經典品牌。現在僅僅參觀非遺,已不能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夠體驗非遺技藝,甚至參與到非遺的再創作與傳播中。比如,以京劇為代表的戲曲類非遺,已被運用到流行音樂中,并受到年輕人喜愛。青年人“跨界”的創意和生命力,將給非遺發展提供更大的創意空間,也意味著更大的文化市場。
事實上,從今年熱銷的文化年貨來看,年畫、禮盒、裝壓歲錢的宮廷荷包等都成為人們選擇的熱門貨。這說明,非遺技藝只有與現代生活、現代審美、現代時尚相結合,把傳統技藝與產業結合,與市場結合,與大眾文化生活結合,才能讓非遺不斷傳承發展。而最好的保護,就是讓非遺被更多人“知道”。見人、見物、見生活是非遺的根本,讓傳統技藝與現代大眾文化生活相結合,才能實現對非遺的保護、發展和弘揚。
總之,“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系列文化活動,具有多重意義,可獲得多種收獲,實現多贏,關鍵看各地如何創造性地搞好這一活動,而不是僅僅作為一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