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19
齊魯晚報
手機查看
千余公里農村路舊貌換新顏
架起鄉村脫貧致富橋梁,濟南明年具備條件的自然村將全通公路
老柳線萬糧峪全景,改建后的公路讓山路變通途。 濟南交通局供圖
長清黃河灘區公路方便灘區群眾出行。濟南交通局供圖
南山農村公路。濟南交通局供圖
要想富,先修路!2019年是濟南市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的第二年,已超額完成年度建設任務。20條農村公路樣板路主體已完工,誕生了不少高顏值的網紅路。215公里黃河灘區臨時撤離道路全部具備通車條件,明年具備條件的自然村將全部通公路。濟南交通局將再次提升工作標準,努力實現“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20條樣板路主體全部完工
高顏值農村公路成網紅路
“北市鋪,爛泥路,老少爺們同祈福,哪輩能走平坦路!笔〕瞧疥幙h東阿鎮北市村支書史興順說,村前的公路未修之前,崎嶇不平道路太窄,嚴重制約產業的發展,因為不管是運載鮮花和糧食都一點辦法也沒有,之前靠肩扛和小車拉。“這條路修好以后,我們引進了中藥材種植公司,把我們村的扶郎花產業做大做強,也提高了村民收入!
史興順口中的這條路連接著“小南路”,小南路因為依次通過小屯村、楊山村、北市村、侯莊村、殷六村以及南市村而得名。小南路是濟南市打造的20條樣板路之一,該路長約5公里,與青蘭高速和國道220相距1公里左右,通過國道220直接上青蘭高速。
記者從濟南交通局獲悉,20條縣鄉公路樣板路總里程130公里,新改建9條,養護11條。其中,章丘區兩條,為文祖至長青,省道242至南明;歷城區兩條,為孫唐路至韓官,彩西路。長清區兩條,為崮五路和張大路。平陰縣兩條,小南路和石姜線。
濟陽區為王江路和江太路,商河縣為大橋路和龍懷路西段,市中區兩條,為展東至復興村,紅符路二期;槐蔭區為宋莊至田莊東路,天橋區為姚呂至梓東大道,南部山區為摩葦路和仲興路,高新區兩條,為機場北路和春暉路。
濟南市交通局黨組成員、市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楊峰主任介紹,截至目前,20條樣板路主體建設提升已基本完成,平陰縣、商河縣、長清區、南部山區創建工作已具備初步示范效果。
“全市農村公路逐步實現了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行得美’轉變,南部山區摩葦路、平陰縣旅游路等一批高顏值有氣質的農村公路已然成為泉城旅游圈的‘網紅路’,騎行隊、旅游團、親子團,越來越多的人將鄉村作為休閑娛樂的寶地。”
比如南部山區的摩葦路,連接摩天嶺至葦溝村,全長10.6公里,惠及11個村莊6000余人,道路環山繞水,融匯于山水大圖景之中,讓人不禁感嘆自然、路與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
今年完成大中修近1600公里
農村公路寬度普遍達到6米半
濟南交通局將公路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機結合,多渠道破解交通建設資金瓶頸,專項行動期間,濟南計劃總投資25億元,用于高品質“四好農村路”建設,資金額度和保障力度前所未有,“四好農村路”建設機遇前所未有。
2019年是濟南市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的第二年,僅今年一年就完成了三年集中攻堅總任務的60%,累計完成總量的80%,共完成養護大中修近1600公里,建設改造農村公路900余公里,2020年可實現圓滿收官。
“目前,各項工作任務推進順利,千余公里農村公路舊貌換新顏,不僅道路寬闊整潔,服務設施齊全,道路兩側的風景更是美不勝收。截至目前,已超額完成年度任務!睏罘灞硎尽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興修公路,民之福祉。根據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計劃到2020年,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209公里,大修、中修工程2437公里,具備條件的自然村全部通公路,農村公路列養率保持100%,具備條件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車,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比例達到75%以上,物流服務網點覆蓋率達到90%以上。
濟南交通局全面提升縣鄉公路服務水平,為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打造引領示范標桿。一是增加路面寬度,普遍達到6米半或更寬;二是增加路緣石或硬化路肩、施劃標線,這樣將公路線形美的特點更好地展現出來。三是完善標志、護欄等設施,有的路段還安上了路燈,老百姓走在路上安全更有保障;四是精心打造公路兩側綠化,不但要綠樹成蔭,更要花開遍地,在適合的路段設置驛站、觀景臺,方便群眾停車休息和觀光,真正實現“建路一條、造景一方”新發展目標;五是提高保潔標準,增加保潔頻率,這樣路面就更干凈了。
215公里黃河灘區臨時撤離
道路全部具備通車條件
黃河下游灘區是黃河河道重要組成部分,常年受汛期洪水淹沒威脅等因素影響,灘區基礎設施薄弱,尤其是灘區內撤離道路數量不多、路網布局不合理、現有道路標準較低,不能完全滿足灘區群眾及時撤離、轉移需要。
在平陰縣東阿鎮北市村南側的是一條南北向的道路,該路是一條寬約6.5米的農村路。兩邊就是莊稼地,路上大貨車、小汽車以及農用車來往頻繁,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道路。與其他路不同,這條路除了承擔農村公路的功能,還是一條黃河灘區遷建的撤離道路。臨時撤離道路就是以后出現了黃河泛濫災情,村民可以通過這條路撤離至安全地方。可以說,這些不起眼的道路是洪水來臨前的“生命線”。
為提高灘區道路通行效率,保障濟南黃河灘區百姓生命財產安全,2018年濟南市把“全面啟動黃河灘區遷建”列入政府工作報告,積極響應《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相關要求,對洪水淹沒低風險區域實施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提升工程。
據悉,建設總里程約215.8公里,新建改造86條灘區道路,共涉及平陰、長清灘區8個鎮辦88個村莊,7.6萬人,總投資約3.2億元。工程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97.7公里,二期工程約118.1公里。
濟南市交通運輸局將灘區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提升工作納入“四好農村路”重點任務,組建了黃河灘區臨時撤離道路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積極統籌協調,靠上工作,確保灘區建設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目前,平陰、長清兩區縣一期、二期工程推進順利,其中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二期工程道路主體已全部完成,全部具備通車條件。
楊峰表示:“改造提升工程完工后,臨時撤離道路、連接道路與現有道路將共同構成灘區內外銜接、城鄉互通的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灘區道路體系,方便灘區群眾出行,也將更好地滿足洪汛期間群眾快速撤離的需求,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