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8日上午,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站在患者出院通道處,看著醫院最后一名患者康復出院,山東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員蘇曉燕和王云云緊繃了近倆月的神經稍稍緩解。又一個春和景明之日,無意間掃到路邊枝頭的那些新綠,二人對視一眼,回鄉之日即將到來。
來時情切切,去時兩依依。思緒仿佛又被拉回到了一個多月前的2月6日。
“生死”是千百年來人們永遠無法回避的命題。這場戰“疫”過程中,白衣天使與死神搏斗,將一個個患者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但不可避免,這個過程中,也有人逝去。作為護士,蘇曉燕和王云云早已見慣生死。但是2月6日,一位老人的逝去,卻讓她們的心頭充滿悲傷。老人的音容笑貌和床旁留下的紫色車厘子,也被永遠封存在二人的腦海里。
“12床搶救了!”當天10時許,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新冠肺炎ICU病房內,蘇曉燕正在給10床患者做口腔護理,突然聽到王云云的喊聲。
待二人跑過去時,另一名隊友已經在給患者做心肺復蘇。
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做心肺復蘇,喘不過氣,體力也撐不住,于是三人接力按壓。持續半個多小時,最終還是沒能留住老人的生命……
“進入重癥監護室的患者,病情都是非常重的。”王云云低垂著眼角,“我們盡心盡力去救治,但病情發展得太快了。”
在蘇曉燕的記憶中,12床這名患者1.75米的個頭,圓臉、微胖、絡腮胡。而令王云云印象最深的,則是老人的風趣幽默:“老爺子比較開朗,前一天下午還和我們聊天、開玩笑,說要把家人寄來的車厘子給我們吃……”
由于新冠肺炎病房是隔離病區,不允許家屬進入。“所以陪病人到最后的,是我們醫護人員。”雨后的黃岡,天空依然陰沉,夜幕在北風中瑟縮。2月6日晚,蘇曉燕想起了12床的老人,也想起了老人走后,為他收整床鋪時,床頭那堆紫紅色的車厘子……
她在當天的日記中寫到:“這種環境下,家屬和兒女不能來送別,是多大的遺憾!我要讓老人走的(得)有尊嚴、不孤單,家屬不能來,照樣有人管。”
那天,她們按照民間習俗給老人擦了擦臉,刮干凈了胡須,整理了一下頭發。隨后按標準流程做了消毒,又用一張潔白的新床單把老人裹起來,整理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
“請您放心,老人最后走的(得)很干凈,沒有痛苦、很有尊嚴。”蘇曉燕在2月6日的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文字:他兒女如果知道的話,也不會因為沒來送老人而感到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