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央廣網
劉飛 李凡
手機查看
央廣網北京6月25日消息(記者 劉飛 李凡)2019年6月25日是第29個全國“土地日”,主題為“嚴格保護耕地 節約集約用地”。今年全國“土地日”的海報中展現了這樣一個景象:在一只飯碗上有一片耕地,但耕地的很大一部分被樓房占據。所展現的就是“飯碗田種樓,口糧從哪來?”這一問題。
耕地保護不僅要保證面積數量
從5月下旬開始,隨著小麥陸續成熟,河南由南向北迎來收獲季。河南省是我國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截至目前,河南省實際耕地面積1.2227億畝,超出國家下達目標192萬畝;實際保護永久基本農田1.0223億畝,超出國家下達目標17萬畝。
據介紹,河南采取了管控性保護、約束性保護、補救性保護、倒逼性保護、激勵性保護和懲治性保護——“六重保護措施”,以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河南省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處處長李中偉介紹:“如通過推進農村建設用地復墾,產生的節余指標以‘增減掛鉤’方式報批用地,‘增減掛鉤’審批規模從2016年的2.7萬畝增加到2018年的11.23萬畝。用地保障方式由原來的依靠新增逐步向盤活存量轉變。”
據介紹,近兩年來,河南省推進土地利用管理突出問題集中整治,消除違法存量和歷史欠賬。目前,累計消化處置不實耕地7.3萬畝,盤活利用城鎮空閑土地36.8萬畝,清理處置違法用地6.9萬畝,歸還拆舊復墾欠賬指標29.6萬畝,以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我國人多地少。“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保持在15.46億畝以上”的表述今年再度出現在了“中央一號文件”當中。
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副主任鄖文聚表示:“在我看來,把永久基本農田落到空間上的意義非常大。因為過去往往說耕地紅線想到的是18億畝面積這個數字,這很重要。但是,在我們這么大的國土空間上,這個規模落在哪里是完全不一樣的。從東南到西北;從水源豐沛到沒有水;從可以連續耕種到一年最多種一季,差別非常大。所以說,耕地紅線更是一個布局的概念。各個市、地方不能把糧食安全寄望于別的地方,得自己擔起責任來。”
除了布局外,耕地質量也很重要。
鄖文聚指出,“我們現有的優質耕地、高質量的耕地基本上是在城市邊上,一旦城市、工業發展了,占用的可以說都是優質耕地。但是,補充的耕地就不可能在城邊去補了,就到了遠處。這樣就存在怎么樣既保住生產能力又保住對資源條件利用的問題。這必須得好好計算”。
永久基本農田是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不得占用的耕地。鄖文聚表示,永久基本農田不僅有生產功能,其本身的生態功能也不能降低:“研究表明,農田生態系統的生態價值跟森林、草原、濕地相比還是比較低一點的,它生產比較單一,沒有多樣性。但是,我們中國必須研究農田生態系統它的生態功能問題。”
從生態功能來看,永久基本農田是自然生態特別是農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濕地、綠地、景觀等多種生態功能。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并不是給建設發展上“緊箍”,而是重構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合理布局的要求和機會。
走進“存量時代”向哪里要發展?
位于廣東順德的廣東工業設計城如今聚集了全球8000多名設計師,為廣東乃至全國制造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工業設計服務。而在10多年前,這里是個老兔毛紡織廠。該項目在2009年1月17日正式開園,啟動區占地面積4.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萬平方米。
說起當初的轉型,該工業設計城工作人員介紹:“當時很多制造業面臨倒閉,本地產業架構要轉變。當時當地察覺到工業設計是個很好的切入點。因為,本地有很多家電制造業,但是,在當時本地并不能很好地提供工業設計服務。”
2010年6月29日這里被認定為綜合整治類“三舊”改造項目,進一步盤活閑置物業,減少浪費。
建設用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司副司長杜官印表示,從建設用地數量上看,我國建設用地的總規模很大。從建設用地結構上看,多年來年度工礦倉儲用地供應在建設用地供應總量中占比始終在20%以上。從產業形態上看,傳統產業正在轉型,生產性服務業日趨活躍,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興起。他指出目前的產業發展要求不能光盯著新增建設用地:“這種傳統工業的轉型,生產性服務業的活躍,實際上都對產業用地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的這種產業的發展,不能把所有目光簡單地寄托在新增建設用地上面。我們必須把優化建設用地結構,提高效率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杜官印指出,推動存量建設用地再開發要更加注重規劃,統籌規劃,并且,更多地從片區角度制定:“由于存量建設用地開發里涉及的主體比較多,必須在規劃過程中更注重和產權主體間的互動,規劃的操作性、實施性才能更強。存量建設用地將來的規劃應該更多地從片區的角度來制定。通過片區的開發可以更好地平衡小片區內產業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務設施、開放空間等。”
近年來,自然資源部在全國范圍內推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實施建設用地“增存掛鉤”機制等。一些地方也實施減量規劃、“三舊改造”等,倒逼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
從城市發展上來講,鄖文聚指出,目前對地下空間的有效利用還不夠充分:“我們做得最好的也不過是地下50米以上的淺層地。那就是說,下面還有50-200米的空間我們并沒有用好。城市空間也應該構造成為生態空間。地下、地上,城市功能、生態功能兼顧,一些生態空間也在朝著立體化發展,要科技走在前。”
鄖文聚表示,從大的生態賬來算,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