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報業·大眾網
海報有約丨段青英委員:整合資源發展高端產業 打造大運河經濟增長極
2020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杰 實習生 馮晗 北京報道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規模最大的古代運河,是自古以來連接南北方的“黃金水道”。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大運河的作用日漸降低,一些歷史上曾經因京杭大運河而興極一時的沿岸城市也隨之失去光彩。因此,全國政協委員、濟南市政協副主席段青英建議,整合運河資源,發展高端產業,打造新的大運河經濟增長極。
文化興盛是一座城市真正興盛的標志!坝捎诖筮\河整體資源保護不嚴,如今運河文化基本還處在原來的條塊分割、多頭并管的局面,缺乏一個統一規劃、管理的整體協調機制。”段青英委員說,受此影響,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京杭大運河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叫得響的旅游品牌,對大運河整體的文化研究和宣傳還處在起步階段。
因此,段青英委員建議,成立一個高級別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領導小組,將中央規劃與大運河沿線省份的規劃有效銜接,使整個沿線城市在規劃建設之初,就形成協同發展、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大運河文化帶聯動機制,從而構建一個不同功能的運河文化廊道或者文化產業園區,避免各地同質化競爭。
歷史上,尤其是明清朝代,京杭大運河沿岸是商業最繁華的區域。以山東臨清為例,明萬歷年間,臨清稅關征收的稅銀占當時全國稅收的四分之一。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曾經興極一時的運河經濟逐漸落寞,一些沿岸城市也隨之走向了衰弱。對此,段青英委員建議,用大運河文化做突破口,在保護和傳承的基礎上,促進區域的發展。在保持和強化大運河所具有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雙重屬性上,整合運河資源,發展高端產業,建設中國東部地區文化產業帶,打造運河經濟增長極。
同時,段青英委員還建議,恢復一年一度的運博會,舉辦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論壇,并設立大運河保護的開發基金,重點用于運河文化研究、文物古跡的保護修復,運河古城鎮的打造和標志性工程的建設,通過這種形式來推動運河沿岸城市的文化經濟交流。
責任編輯:王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