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新型城鎮化:開掘發展新空間
2020
張春曉 毛鑫鑫 陳曉婉
□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記者 張春曉 毛鑫鑫 陳曉婉
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政府工作報告對“兩新一重”建設著墨頗重。其中一“新”,即為新型城鎮化。
作為人口大省、農業大省,近年來山東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在當前著力突出民生導向、擴大有效投資的背景下,新型城鎮化之路如何走好,發展空間如何進一步開掘?代表委員展開熱議。
“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透過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有關部署,威海市委書記張海波代表抓住了兩個關鍵詞。
一是“補短板”。我國新型城鎮化戰略已實施多年,新型城鎮化進程也從追求速度轉向追求質量,亟待補上在住房、醫療、教育等領域的短板。張海波說,2019年威海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8.72%,驅動農民進城的,就是更好的教育、醫療條件和更高的生活舒適度。“這意味著,我們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完善公共服務,加大在公共設施、教育衛生等方面的投入。”張海波說。
另一個關鍵詞是“縣城”。張海波認為,除了大城市、超大型城市,現在對農民最具吸引力的就是縣城,而縣城也越來越注重產城融合和人的聚集。前不久,國家發改委也印發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要求“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張海波說,政府工作報告突出“縣城”與此一脈相承。“縣域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是未來的發展重點和普遍趨勢。”
老舊小區改造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這既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是一項發展工程。據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志代表介紹,去年10月,我省被確定為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省。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共改造老舊小區6083個,老舊小區環境明顯提升,基礎設施得到更新,公共服務設施逐步完善。
王玉志也坦言,因為多數老舊小區居民收入不高,承擔改造費用能力較弱,再加上老舊小區的空間有限,缺乏商業價值,很難吸引社會資本。他建議,創新老舊小區改造模式,將其與舊城區、棚戶區、舊廠區、城中村、危舊房改造和既有建筑功能轉換等項目捆綁統籌。今年3月,山東出臺了《山東省深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提出探索大片區統籌平衡模式、跨片區組合平衡模式、小區自求平衡模式、政府引導的多元化投入改造模式等。“我們將盡快取得試點經驗,為全國探路。”王玉志說。
站在更高視野看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帶動作用,培育產業、增加就業勢在必行。民進山東省委主委、青島市副市長欒新委員說,從世界范圍內看,城市群的發展對區域經濟有著巨大的拉動作用。從國內看,長三角、珠三角都是城市群引領發展的典型案例。
今年1月,我省印發《關于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膠東經濟圈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等市一體化發展。5月,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各項工作全面啟動。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代表說:“青島、煙臺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產業相融。長期以來,兩市人民交往密切,兩市企業互相投資建廠。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為兩市共贏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張術平介紹,煙臺與青島方面加強對接,目前已經篩選出18項對接青島的重要合作事項,形成了兩市《合作備忘錄》,雙方合作進入了新階段。兩市將重點支持萊陽、海陽、即墨等共同規劃建設丁字灣新區,支持萊陽、萊西共建產業合作園區,一體化布局產業鏈、創新鏈和配套鏈,打造膠東一體化發展先行示范區。此外,煙臺和青島將加快推進鐵路公路互聯互通,重點推進萊榮高鐵項目,加快推動青島地鐵11號線延伸至萊陽和海陽、青島地鐵17號線延伸至萊陽等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建設——“軌道上的經濟圈”呼之欲出。
“膠東經濟圈這五個城市經濟體量大,有很大的后續發展潛能。”欒新說,經濟圈的發展需要破除“本位”思維,建立平臺思維。“站在經濟圈的平臺上,大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合力。這對山東下一步的發展非常重要。”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北京5月26日電)
責任編輯: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