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田連鋒 樊思思 姜洋 解強民 劉琛 亓翔 臨沂蒙陰報道
11月27日,在常坪村東頭,十幾個新建大棚進入到了最后的收尾階段。43歲的村民王成軍在遠處查看著大棚建設的最新進展。王成軍告訴記者,他計劃著參加新建大棚承包的公開投標,用學來的新技術在大棚里種蔬菜。
王成軍在今年11月份剛剛轉為正式黨員。他說,駐村第一書記到崗后,不僅申請專項資金,分批蓋起了大棚,還帶著村民去外地學技術,并邀請專家到村指導種植。這些都讓王成軍長了不少見識。如今,他正計劃著參加新建大棚承包的公開投標,用學來的新技術,在大棚里種蔬菜。此前,王成軍承包了一個大棚種桃,效益不錯。如今,他又有了新想法。
“大棚桃的技術比較成熟了,但收益慢,沒個兩三年見不到效益。種蔬菜見效快,幾個月就能有收益了,所以我想試試。”王成軍說。
不過,目前村子附近缺少服務大棚種植的農資店,同時缺乏銷售渠道,周邊沒有相應的市場。為此,王成軍在村里的討論會上提出,希望村里能夠引進相關的店鋪和渠道,助力產業發展。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常坪村涌現出許多像王成軍這樣年輕的“帶頭人”。“村子想要長遠發展,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參與。”第一書記李明說,一年多的時間,常坪村已新發展了一名正式黨員、一名預備黨員、七名積極分子,其中不少人是村里的致富小能人。
在李明的聯系與協調下,村里還帶著這些小能人們前往青島農業大學、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等地,向專家教授請教學習。“我們要讓這些年輕的帶頭人開拓視野長見識,把他們的所學所見融入村子下一步的發展,讓村集體自己培養的人才帶領產業扎根落地,常坪村才能走向更遠的未來。”李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