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田連鋒 王磊 姜洋 陳洋洋 劉琛 解強民 臨沂蒙陰報道
3月的常坪村,不少桃樹枝椏上已經鼓出了花苞,在經歷寒冬的醞釀后,正準備著春季的最美綻放。
3月19日,記者再次來到常坪村時,發現村兩委門前的公示欄又“上新”了。在“常坪村2019年1月-12月銀行存款明細公開表”中,詳細記錄了村里每一筆錢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包括財政專項扶貧項目工程款、扶貧大棚(項目)貧困戶收益分配、光伏項目收益及分配等。另一欄上,貼著的“常坪村2019年度種植大棚扶貧項目收益分配方案”中,則詳細公示了去年剛建好的大棚項目的收支情況。
常坪村公示欄上,詳細記錄了村里每一筆錢的收入和支出情況。
公示欄另一欄上,詳細公示了去年剛建好的大棚項目的收支情況。
常坪村是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和省選派第一書記幫扶村。2014年,常坪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7戶150人。目前,常坪村雖已實現脫貧摘帽,但全村仍有51戶、79人因高齡、病殘等原因沒有勞動能力需要扶貧政策的繼續幫扶。
記者從公示欄上看到,2019年度,常坪村種植大棚扶貧項目租金收益共4500元,其中4000元用于貧困戶分配,剩余的500元用于發展村內公益事業。
“村里每年都給咱們分扶貧項目的收益,還三天兩頭就過來看望、關心咱們!89歲的王煥友告訴記者,隨著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地,近幾年村里修好了生產路,通上了自來水,村里人的生活越過越好。
曾經當過20多年村黨支部書記的王煥友現在不僅每月能領到300元退休工資,他和老伴每人每月還能領到128元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大棚、光伏等扶貧項目建好后,村里已經分兩次給他家發了2400多元的扶貧產業項目收益分紅。這些,都給王煥友老兩口的生活帶來了穩定的保障。
實實在在的扶貧政策,讓貧困家庭生活上有了“兜底”,生活環境也有了改善。
“政府幫我們蓋了新房,還幫我們想辦法多掙錢!弊谧约倚律w的平房前,67歲的村民王煥合笑得合不攏嘴。因為身體不好,2018年脫貧的王煥合,目前仍需扶貧政策的幫扶。他和老伴住的房子因為年久失修,一下雨就漏水,土墻上布滿裂縫,安全隱患極大。
2019年,第一書記和村干部就開始勸說王煥合蓋新房,并幫他申請到了2.3萬元的補助。在村里和親朋好友的幫襯下,王煥合花了不到5萬元就蓋起了新房,目前政府補助款已有5000元到賬,還有1.8萬已在審批中。記者了解到,除了王煥合夫婦,常坪村還有2戶貧困家庭在政策幫扶下住進了新居。
雖然“半價”就能住新房,但對貧困人員來說,幫他們提高收入,實現穩定脫貧才是根本。王煥合說,一直以來,村里都很照顧貧困戶。目前,村里在建設攔河壩,王業勇書記就介紹他去工地打工。“其實這些活找誰也能干,但是村里照顧咱,F在在家門口打工,每天差不多就能掙100塊錢!
王業勇說,為了讓貧困戶自食其力,常坪村給不少貧困戶準備了“扶貧崗位”。尤其是近兩年,借助省派第一書記帶來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常坪村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力度,村里建大棚、修壩、修路時,都會優先給貧困戶提供務工機會。
除此之外,常坪村還借助產業項目,精準對接貧困戶幫扶需求、制定幫扶措施。王業勇介紹說,考慮到貧困戶大多沒有勞動能力的實際情況,村里主要采取的是發展扶貧項目,然后進行收益分紅的辦法來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目前,常坪村已經有種植大棚、光伏發電、山旺農莊等多個扶貧產業項目,每年為貧困戶提供了穩定的項目收益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