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洋洋 解強民 劉琛 臨沂蒙陰報道
搞電商、開直播、剪視頻……這是哪個時尚網紅的日常生活?
不!這是如今常坪村一群“新農民”的生活:他們學會了線上賣貨、玩微信群,有的還當上了“網紅”。
北京、上海、武漢
常坪小伙將蜜桃賣到全國各地
6月20日,在常坪小伙王若斐的電商收貨點,來賣桃的村民絡繹不絕。
“北京、上海、武漢、深圳……這些新鮮的桃子將從這里賣到全國各地。”王若斐邊忙邊介紹,常坪村的桃子僅從他這里就已經賣到了全國幾十個城市。
王若斐是常坪村搞電商的人中第一批“吃螃蟹”的。
“我接觸電商5年了,印象特別深的是第一次嘗試就掙了17000元。”王若斐回憶說,5年前他第一次接觸電商是賣水果罐頭。那次嘗試讓他嘗到了甜頭,并逐漸從傳統農民變成了“新農民”。
“常坪的桃子這么好,為什么不通過網絡賣到全國各地呢?”王若斐說,第二年他就開始嘗試從網上賣黃桃和黃油桃。
“前幾年主要通過淘寶、拼多多賣貨,現在主要靠微信做代理。平時每天200單到1000單左右,貨量最大的時候是4000單,大約20000斤。”王若斐說,常坪的桃子在多個平臺上銷售,很受歡迎。
搞電商搞了幾年,王若斐掙的錢一年比一年多。
2019年是王若斐利潤最高的一年,去掉人工、售后等所有成本,4個月就掙了15萬元左右。
生意越來越好,王若斐從農村小伙變身電商“老板”,還給村民創造了掙錢的機會,帶領常坪村民致富。村里一些婦女在他這里幫忙給桃子打包,一天就能賺一兩百元。
王若斐的電商做得紅紅火火,也引來了合作伙伴。一家北京公司跑來找他談合作,想和他在常坪村附近合作建一個800平方米的電商基地。“正在尋找合適場地,希望將來建起來,能把咱村的桃子賣到世界各地去。”王若斐說。
做直播玩短視頻
村里不少人成了“網紅”
“天天早起鍛煉,大爺生活真愜意。”“每天起這么早,大爺真有毅力。”……6月20日,常坪村56歲村民王軍的抖音號下,網友紛紛給他點贊留言。
4點起床,洗刷完畢,然后出去晨練……這就是常坪村村民王軍每天起床后的生活。他把自己每天晨練的過程拍下來發在網上,很快引來了不少網友關注。
“咱也成網紅了!我已經有3000多個粉絲,點贊2萬多個。”王軍說,他雖然不是什么有名的大網紅,但是看到那么多人關注他的生活,關注常坪村,他很開心。
“俺這個村變化可大了,修了很多生產路,還建了攔河壩,村子里環境也好了,看著也順心了。”王軍說,常坪村脫貧之后,村民們的日子好起來了,村里修了小公園,通了自來水,村民們吃穿不愁、心情舒暢,許多人也像城里人一樣,過上了晨練、健身的生活。
“各位寶寶大家好!我給大家唱一段我們這里的沂蒙山小調,歡迎大家多關注我們常坪村!”隨著常坪村生活越來越好,村里不少年輕人和婦女玩起了網絡短視頻和直播。
小廣場遛娃、鄉村大舞臺跳廣場舞、攤煎餅、農家炒雞……他們把常坪人日常生活中有趣的情景或者特色飯菜制作過程拍下來發到網絡上,引起不少網友關注。
另外,還有不少村民通過在各平臺當“網紅”帶貨賺了錢。
“我的栗子、地瓜通過網絡賣到了全國各地,咱也是足不出戶就能做全國生意的人了。”常坪村村民石翠告訴記者,村里不少村民通過網絡賣水果、手工藝品、生活用品,收入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好。
大喇叭“退居二線”
村里下通知換成了“微信群”
“大家誰看見俺家孩子了!俺家孩子不見了!”6月的一天,常坪村的一個微信群里炸了鍋,一名婦女在群里焦急地找孩子。不到1分鐘時間,熱心的村民們就開始在村里幫忙尋找,很快孩子就找到了。
這個微信群正是常坪村的“官方”微信群——“常坪群英大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傳統的農村村委會外面都掛著幾個大喇叭,每當村里有事要通知,大喇叭就會響起來。
如今,常坪村的喇叭還在,然而村民之間的交流早已換了新方式。
“我們建了微信群,比大喇叭方便。”村黨支部書記王業勇說,如今使用智能手機的村民越來越多,為了方便大家交流,常坪村建了一個微信群。經過商量,大家還給微信群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常坪群英大會”,很快就有299名村民進了群。
“鍋貼出鍋了,要吃的趕緊來!”“小廣場溜娃兒,有一起來的嗎?”“明天要下雨了,趕緊收衣服。”……6月20日,在常坪村的微信群里,新消息提醒不停地響,村民們正在群里聊得熱鬧。
“有了微信群,平時村里有通知我們都發在群里,村民有事也隨時能在群里找到我。”王業勇解釋,以前村里有通知都是用村委會的大喇叭喊,但是大喇叭有個缺點,村民如果不在家,就很可能錯過通知。現在好了,大家通過微信群,隨時隨地都能知道村里的大小事。
“從天氣預報、醫保繳費、電費水費到村里分紅,大事小事都通過群來通知。甚至村民找孩子這種事,也是在群里吆喝一嗓子,全村就馬上接力幫忙找,效率相當高。”王業勇說,自從大家用上了微信群,村里大喇叭響的次數就越來越少了,大家漸漸地都有點淡忘了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