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老舍的《四世同堂》中,有一個小兔子的形象讓人記憶尤為深刻:“臉蛋上沒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畫了一條細線,紅的,上了油;兩個細長白耳朵上淡淡地描著點淺紅。這樣,小兔的臉上就帶出一種英俊的樣子,倒好像是兔兒中的黃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著朱紅的袍,從... [詳細]
七夕節快到了,今年你打算怎么過?與七夕有關的傳說是從哪兒來的?說起七夕,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牛郎織女,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牛郎織女傳說之鄉就在咱山東淄博的沂源縣。美麗動人的傳說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還入選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快跟著記者的鏡頭去看... [詳細]
魯繡,是中國八大名繡之一,而濟南的發絲繡則是魯繡中最具代表性的。發絲繡,顧名思義,就是用人的頭發絲結合其他各類絲線繡制成畫,由于絲線極為纖細,必須全部由手工完成,是一門極費功夫的手藝。 [詳細]
對于不少老濟南人來說,早起有兩只香酥熱騰的油旋配上一碗甜沫做早餐,實在是舒坦踏實,妙不可言。很多濟南人都曾有過在大觀園排長隊買油旋的經歷,那便是當年的弘春美齋。雖然店鋪經歷多次搬遷,但其傳承人盧利華一直在堅守這門手藝。她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店里學習... [詳細]
煙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煙臺剪紙歷史悠久,明清時期尤為盛行。它樣式品類豐富,窗裙、窗心、染色剪紙、文人剪紙等,均表現出不同的特色。在全國各大剪紙流派中,煙臺剪紙以畫面精美,線條流暢而著稱。它的表現手法多種多樣,發揮創作過... [詳細]
來自中國山東的皮影戲、鼻煙壺內畫、年畫、風箏、泥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期走進了烏克蘭首都基輔,讓當地觀眾駐足欣賞,由衷贊嘆。 [詳細]
由中央網信辦和文化部聯合主辦的“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于15日在首都博物館正式啟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