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逐夢前行 書寫精彩齊魯答卷
2019-03-08 09:16:00 來源: 大眾日報 作者: 廉衛東 楊學瑩 張春曉 齊 靜
牢記囑托逐夢前行 書寫精彩齊魯答卷
——寫在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發表重要講話一周年之際
歷史的長河里,總有一些關鍵時間,會被永遠銘記。
對山東而言,2018年3月8日就是這樣一個重大時刻。當天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發表重要講話,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加強企業自主創新、堅定傳承紅色基因、樹立正確政績觀等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這是中央對山東多年期許的概括深化,也為山東新時代發展劃出了基本坐標。
又到春暖花開時,齊魯大地響回聲。一年時間很短,那些激動人心的場景仿佛仍在眼前;一年時間也足夠長,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已經融入齊魯大地底色,迸發出強大力量。
一年來,山東干部群眾始終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將總書記的指示要求細化為具體發展思路、工作措施和制度機制,形成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為目標,以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海洋強省、三大攻堅戰、軍民融合、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區域協調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八大戰略布局為支撐,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保障,以全面從嚴治黨為統領的整體發展格局。
一年來,山東干部群眾始終激昂改革開放的主旋律,煥發昂揚向上的精氣神,聚焦重點難點工作,迎著困難上,沉到一線干,發起一次次沖鋒,炸掉一座座碉堡,攻下一個個山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以真抓實干的行動,在披荊斬棘中不斷開辟山東發展新境界。
歷史的價值,在于孕育未來。重溫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回顧一年來的發展,以更為廣闊的視野審視過去、展望未來,一步一步把總書記的囑托變為生動實踐,一億齊魯兒女信心無比堅定,步伐無比豪邁。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高標準謀劃高質量推進
推動“五個振興”開花結果
45歲的趙世英,種了25年蔬菜大棚,但剛看到智能冬暖式大棚時還是感到一種震撼:棚高足有6米,長達235米,上方整齊排列著3種管路——白色的水管,可自動噴淋降溫;黑色的電路管,負責為蔬菜供電補光;灰色的輸氣管,能自動調節二氧化碳濃度。用這樣的大棚種西紅柿,畝產達10萬斤,是普通大棚的5倍,年利潤可達40萬元,相當于一家小型加工廠。
這種智能冬暖式大棚,位于壽光市田柳現代農業創新創業示范園區內。采用“公司投資、農戶租種”等模式,壽光2018年建起18個這樣的農業示范園區。依托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這里制訂的設施蔬菜全產業鏈標準正走向省外,引領全國的“菜籃子”升級換代。
而在60公里外的濰坊港,還有更大的變化發生。借助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的政策,進口水果、冰鮮水產等將從這里上岸。濰坊海關預計,保稅展示交易、跨境電商等政策落地后,濰坊農業將加速“買全球”“賣全球”,山東農民也將成為最早經受全球先進農業洗禮的“國際農民”。
這片創造了“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的農業沃土,用一系列嶄新變化,折射出齊魯大地鄉村振興大潮涌動的壯闊圖景。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發表重要講話時,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山東充分發揮農業大省優勢,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這是山東的榮光,更是一種鞭策。改革開放以來,山東創造了諸多影響全國的經驗模式,
這讓人們愈加期待:齊魯大地這次勇挑重擔,能否給全國帶來更大驚喜?
省委書記劉家義表示,必須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堅定扛起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政治責任,堅持高標準謀劃、高質量推進、高層次發展,努力把鄉村振興這盤大棋下好下活。
一年來,山東牢記總書記囑托,不斷求索只爭朝夕。制度設計上,山東編制《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5個專項工作方案,形成了“1+1+5+N”的政策體系,搭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四梁八柱”。工作機制上,山東實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機制,推動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
有了戰略謀劃,還要有以簡馭繁的運籌策略。鄉村振興必須破解人才、土地、資金和產業等難題,山東以改革開路,闖關奪隘。
沒有人才,鄉村振興就是無源之水。山東相繼出臺《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等政策舉措,既引導各類人才流向鄉村,又挖掘培育鄉村本土人才。眼下的齊魯大地,資本下鄉團隊、回鄉創業團隊、農村專業人才團隊和新型職業農民相互激勵,到處一片勃勃生機。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張憲省代表介紹,2018年有1.5萬名農民走進山農大接受培訓,山農大今年將增設智慧農業、農業園區管理等專業,培養鄉村振興急需人才。
土地是鄉村最大的資源,用地難是很多項目推進的“堵點”。作為國家試點,德州禹城101宗1702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村頭鎮尾的閑置地變成了園區、工廠和服務點。山東作為全國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省份之一,99.7%的涉農村組完成清產核資,36.2%的承包地實現流轉。
涉農資金“九龍治水”,一度帶來諸多難題。山東大力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按照“能整盡整”原則,把涉農資金納入鄉村振興“資金池”,實行集中統一管理、統籌安排使用。2018年山東統籌涉農資金340億元,今年整合資金將達400億元。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促進—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山東抓好農業產業升級的“先手棋”。在菏澤牡丹區都司鎮黃堂村,大學生孫振正在尋找閑置房屋與土地,準備發展果樹種植和高端民宿。原本跟著老師來村里搞設計的孫振,眼看著村里的臭水坑變成小公園,荒廢宅基地建起村史館,下定決心留在農村發展。“山東鄉村正在經歷一場巨變,這里的機遇不比城市少。”孫振這樣解釋自己的選擇。
規劃先行,精準施策,分類推進,“五個振興”正在開花結果。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足音鏗鏘,未來可期。
更加注重經略海洋——
積聚壯大海洋新動能
奏響新時代藍色交響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也是總書記一直牽掛的地方。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發表重要講話時,總書記對經略海洋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從高處俯瞰,從歷史回望,就能讀懂總書記的這份深情厚望——黃渤海之間的山東,陸地海岸線約占全國的1/6,毗鄰海域15.95萬平方公里,一代代山東人在這里播撒夢想。2010年,山東成為第一批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2011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成為全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戰略;中國海水養殖“魚、蝦、貝、藻、參”五次產業浪潮,都發端于山東。
在新時代進一步壯大海洋經濟,必須要有新坐標。2018年5月,山東召開海洋強省建設工作會議,《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也隨之印發,明確提出探索新路徑、拓展新空間、創造新模式,確立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領先、海洋生態優良、海洋文化先進、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強省”宏偉目標。山東的海洋強省建設,從戰略規劃轉入全面實施階段。
工作推進中,山東堅持在大局下謀劃、在大勢中推進、在大事上作為。
作為陸海統籌、走向世界的支點,港口是觀察一個地區海洋經濟水平的重要窗口。2月25日,2019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在西班牙舉行。作為全球首家應用5G技術的港口,青島港應邀出席世界首個5G智慧港口發布會,向全球同行推廣智慧港口建設經驗。此前一周,青島港在自動化碼頭成功完成基于5G連接的自動橋吊控制操作,這在全球還是首例。
以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為目標,山東港口加快一體化發展,全力提升現代化水平。2018年3月,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掛牌成立,整合東營港、濰坊港、濱州港三港資源,打響山東港口資源整合“第一槍”。作為山東港口業龍頭,青島港在海洋聯盟歐洲線創出全球泊位效率第一。青島港集團董事長李奉利說,青島港今年將啟動“端到端”全流程物流服務提升,通關效率將再提高25%以上,在港作業時間再下降10%,作業使費再降低5%以上。
建立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必須在創新環節加快突破。今年春節前,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創新藥物篩選與評價中心收獲了一個驚喜:計算機自動生成并“推薦”的一個全新分子,在動物模型實測中具有良好的靶向抗腫瘤作用,有望開發成為新的海洋創新藥物。
海洋藥物研發之難舉世公認,迄今為止全球只上市了13個海洋藥物。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能獲突破,是因為采用了“超算”的新方法。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吳立新代表介紹,這種方法將3萬余個海洋化合物與170個腫瘤相關藥物靶點逐一“配對”,目前已篩選出200多個有成藥潛力的分子。如此大規模的海洋藥物篩選與驗證工作用人工方式是不可能實現的,如今只用兩年就完成了。
建設海洋強省,海洋經濟要上大臺階,生態文明更要上大臺階。山東提出,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海洋生態環境,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灣長制”在山東普遍推行,“海陸一體、河海共治”的海洋生態管理新機制正在建立。在渤海明珠長島,風機拔根、污水停排、海鳥歸來。
2018年山東海洋生產總值預計達1.6萬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成為現代化強省建設的重要力量。一幅魅力無限的藍色畫卷,正在黃渤海濱徐徐展開。
堅定不移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
加快由大到強“關鍵一躍”
2018年,一座匯聚音樂產業“產、學、研、教”等關鍵要素的音樂谷在青島快速崛起,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O2O互聯網+樂器銷售體驗”展示平臺。在此之前,這里是集聚了上千家服裝、紡織類中小企業的產業園區。
從產業園到音樂谷的巨大跨越,是山東過去一年加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縮影——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成就了昔日的騰飛式發展,而新產業、新模式正在重塑山東經濟的未來。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發展的關切重點。在總書記親切關懷下,2018年1月國務院批復山東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央要求與百姓期盼相融,山東經濟迎來突破的窗口。
2018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山東即召開大會,動員各級各部門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迅速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并確立了“力爭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發展目標。隨后,山東出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意見和實施規劃,構建起“10+4”“6個1”協調推進體系。
不論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還是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都是難啃的硬骨頭。2018年,山東在揚“長”補“短”上狠下功夫,一系列變革為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在連續幾年下放審批權力基礎上,山東出臺深化“一次辦好”改革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實施方案,強調政府要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務,不論“線上線下”都要實現“一次辦好”。全省各級各部門全部向社會公布“一次辦好”事項清單,省市縣三級“一次辦好”事項實現全覆蓋。
補齊產業鏈條上的弱項短板,需要在全球范圍統籌資源。2018年,山東持續放大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效應,成功舉辦首屆儒商大會、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外交部山東全球推介等一系列重大活動,聚焦“十強”產業,開展建鏈、補鏈、強鏈招商,一批創新型、引領型、突破型項目相繼落地,為產業發展鉚足了后勁。
一年過去,如同一盤大棋落子有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新舊動能的力量博弈正由過去的“新弱舊強”轉變為“新舊趨于平衡”,并向“新強舊弱”加速發展。
在濟南,長期占據納稅榜前列的鋼鐵企業外遷后,一批科技范十足的新興產業落地生根。運算速度達每秒百億億次的E級計算機,被稱作“超級計算機的下一頂皇冠”。目前,神威E級超算原型機已在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完成部署,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在青島,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全力推進。中科院整合13家涉海院所組建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以“科學”號科考船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支撐,聚焦近海環境、深海大洋、海洋生命領域,開展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大團隊協同創新,將引領我國海洋科技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臨沂,傳統銷售業日趨“現代”。位于蘭山區的新明輝安全科技公司原本是一家勞保用品批發商,他們整合300多家品牌制造商、3000多家終端用戶、10萬多家分銷商,形成一個垂直共享生態系統,為客戶提供全面的行業解決方案,成為國內最大的工業安全產品綜合供應商。
各地這些變化,在經濟數據上已有鮮明體現。2018年上半年,山東工業利潤中傳統行業利潤貢獻率達到60%以上。而進入下半年,傳統產業生產增速和效益均出現回落,利潤貢獻率降到50%以下。在這種情況下,山東工業利潤仍保持了10%以上的較快增長。
一組“四新”經濟的數據更讓人驚喜。經初步核算,山東“四新”經濟占比已由2017年的22.6%提高到2018年的25%以上。經濟提質增效進程中,新動能日漸挑起大梁。
堅定傳承紅色基因——
把紅色的種子
播撒到每個人心中
2018年11月,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人民日報社、山東省委主辦的沂蒙精神與新時代黨群關系理論研討會在革命老區臨沂召開。這場高規格的研討會,是山東對總書記“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指示的進一步貫徹落實。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發表重要講話時,總書記專門強調: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歷了多少坎坷,創造了多少奇跡,要讓后代牢記,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決勝全面小康,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需要亮出民族精神的鮮紅底色,喚起人們心中的紅色力量。作為紅色熱土,如何深入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以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體系,以一種繡花般的耐心細心,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是山東在新時代必須答好的一道考題。
2018年“六一”,臨沂北城小學的孩子們自編自演了一場舞臺劇《抗日英雄王二小》,鮮艷的紅領巾輕輕飄動,稚嫩的童聲令人難忘。當終場音樂響起時,很多觀看演出的家長落下了眼淚。
“2018年我們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為無名烈士尋找姓名、在紅色革命基地當小講解員、將紅色故事改編成舞臺劇……形式越生動,效果越顯著。”臨沂北城小學校長張淑琴代表,2018年曾向總書記當面匯報傳承紅色基因情況,如今總結2018年的探索她有這樣的感悟。
一年來,這樣生動鮮活的活動越來越多,山東人切身感覺到了身邊的變化。省里出臺的紅色文化研學旅行實施方案,圍繞愛國主義、艱苦奮斗等主題,整合紅色旅游資源,建立跨市合作機制,打造出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紅色文化研學旅游精品線路,吸引很多省外游客紛至沓來。在臨沂,僅踐行沂蒙精神新時代典型宣講去年就開展了1.2萬場,受眾逾360萬人。
要讓紅色基因入腦入心,除了打造強有力的載體,還必須要有良好的生態。一年來,山東不斷謀劃推進,
形成了紅色基因傳承的“融模式”“場效應”。
除了學校這一重中之重的陣地,山東加大了紅色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的力度。各級各部門強化“統籌兼顧”這一方法論,把傳承紅色基因與各項工作貫通起來,把傳承融入各項工作之中。各地還通過實地體驗、專家引領、教學創新等方式,從不同角度尋找傳統文化與紅色經典融合的方法,探索主題鮮明、多元融合的傳統文化與革命教育相統一的新模式。
紅色基因一旦被激活,就能連接過去與未來,催生出巨大活力與動力。2018年4月,華為、華大基因、新松機器人三家科技公司幾乎同時落戶臨沂。談及原因,這些企業的負責人不約而同提到臨沂人身上的一種精神氣質——執著、拼搏、敢于奉獻。
“我們原本沒有在臨沂投資的計劃,但臨沂招商工作人員找到我們真誠對接,還派專人到企業駐點提供幫助,不到一年時間,招商人員同企業相互考察就達17次。老區人民身上這種真誠、奉獻的精神,讓我們堅信這里能為企業帶來機遇。”華大基因臨沂項目負責人說。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樹立正確政績觀
追求歷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評價
打鐵必須自身硬。實現“走在前列、全面開創”這一新時代總要求,必須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造就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干部隊伍。
政績觀,反映的是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格局境界。遇到難題,是不作為、慢作為,還是敢作為、善作為?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政績觀,決定了事業成敗。
“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評價。”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講話時對政績觀的這段深刻闡釋,已深深融入每一名山東干部的內心深處。
2018年7月召開的全省新時代激勵干部新擔當新作為表彰大會上,省委書記劉家義要求全省每一名黨員、每一名干部都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這一任、我們這一代要為山東創造什么、要為山東留下什么?
“最近在跑一個高端化工項目,光北京就來了三次了。”淄博市市長于海田代表說,淄博是化工大市,但多數企業位于產業鏈中低端。現在找上門投資的化工項目也不少,但如果還是中低端的,投資再大當地也堅決不批。
什么項目符合要求?能延伸產業鏈條、構建優勢集群、加快轉型升級的項目。淄博正全力爭取的這個化工項目,生產技術一直為國外壟斷,一家央企剛攻克技術難關。得知消息,淄博立即展開猛烈招商攻勢,主要負責人帶頭跑企業對接。“從長遠看,這個項目對淄博乃至山東化工業都有重要引領作用。這樣的好項目,我們必須全力以赴。”于海田說。
激勵全省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還要用好考核“指揮棒”。2018年3月,山東印發新版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辦法,對綜合考核作了改進完善,一個導向性原則就是“突出高質量發展”。“為激勵各地改革創新,在定量指標基礎上還專門設置了全面深化改革加分項,占了比較大的權重。”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選人用人上,山東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善不善干事、能不能成事作為使用干部的重要標準。對那些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打破論資排輩,大膽提拔使用。2018年以來,山東選拔3名優秀縣委書記擔任省委重要部門領導職務;選拔9名綜合素質好、發展潛力大、50歲以下的優秀年輕廳級干部任市委副書記或常委,同時兼任縣(市、區)委書記。
“這些舉措在全省樹立起了干事創業的鮮明導向,人人爭當新時代‘挑山工’。”沂南縣銅井鎮兩泉坡社區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樹睦代表感慨說。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還要警鐘長鳴,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2018年山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4127起,處理5680人,通報曝光典型問題2597起次,持續釋放正風肅紀的強烈信號。
山東還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細化為不作為、假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四種表現形式,以扶貧、環保等領域重點難點問題為突破口,組織開展專項整治。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典型問題3952起,處理6290人;省紀委省監委通報17起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懾,全省干部作風持續好轉。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毛德勛